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0-16 23:17
(雅昌艺术网讯)能否想象,一场由女性策展人策划的三位女性艺术家的“理性之展”是什么模样?当我们对女性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如果猛然发现有些女性笔下甚至心中的线条充满理性和逻辑时,又能否欣然拥抱这一逐步发生的变化?
展览现场
10月13日,最终猜想——周钦珊、史泂文、蔡茜的“线性实验”在深圳至美术馆拉开序幕。本次展览由知名艺术批评家王端廷担任学术主持,策展人为甘挺、蒋祎祎。展览由至美术馆主办,深圳市何止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展出三位女性艺术家周钦珊、史泂文与蔡茜风格各异的抽象作品,但展品都以线条一以贯之。
策展人和艺术家合影
众多观众前来看展
开幕式现场
三位艺术家有着各自显著的特点,周钦珊最初的创作元素为“声”,汉语拼音中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她将声转化为抽象符号“线条”,使其成为图像,在今年的新实践中,她又将已转化的图像通过拓扑算法转变为氛围音乐,实现不同感观间的再次抽象“变形”,具备极强的观念性与实验性;史泂文的“线”是从类似于蜘蛛网般细微、绵密的意象出发,以毛笔画线的方式编织网状,无限延伸,以日积月累的缓慢进度将抽象线条赋予文人般的修心和对宇宙的求索;蔡茜创作所采取的工具非常特别,是用刻图机进行创作,作品冷峻,充满秩序,有强烈的机械美学感,探讨当代人与工具间的密切关系。
周钦珊作品
除了用线条作为载体,策展人甘挺认为,观念性较强亦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观念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她们作品的视觉性的表达”。不仅如此,展览还向大家抛出了三个极有意义的开放性问题:抽象艺术去往何处?如果女性已经改变?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艺术家?
“抽象艺术在西方社会其实是一个成熟和完结的一个艺术样式,但在中国还是一个在发展中、具有存在价值的艺术样式。这三个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是否会开拓一种新的边界?第二个猜想就是如果女性已经改变,这三个女性艺术家脱离了以前一种创作的模式,比如更多地用身体去表达或者是抒发情感,或者是一种神秘主义体验,但她们的创作会更加理性、工业化,更加追求秩序;第三个猜想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艺术家?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现在很火,也取得了很多让人类害怕的成就,它会不会取代艺术家,艺术领域会不会也被颠覆?也被抢占?”甘挺说。
史泂文作品
“在我看来,这个展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从艺术家的身份,就是从艺术的主体角度来看,另外一个是从艺术的本体、从抽象艺术的实验角度来看。从主体来看,这三位艺术家是女性艺术家,但在她们的创作中都体现了一种去女性化、去性别的倾向。她们的创作没有我们习惯印象中的女性那种感性的特点,她们特别强调理性。这在中国抽象艺术界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我觉得她们的创作反映了当下抽象艺术实验的一种新的倾向,就是在保持抽象艺术固有属性的基础上,来拓宽抽象艺术这种创作的可能性,比如说蔡茜,她是利用电脑设计、利用刻字机来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非人工、非手工的创作手段。”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王端廷对雅昌艺术网说。
蔡茜作品
“其实这场展览是友谊促成的展览,不仅是我和甘挺相互之间的认同,还有就是我们对三位女性艺术家作品的认同,我们和她们之间的友谊,我们和这个美术馆、这个园区的情谊,让大家共同去完成这一场展览。有很多事情的意义可以高到天空去,但它的出发点其实是低到尘埃里,因为当代人和艺术的关系非常近,无处不是艺术、无处不是游戏,其实艺术、游戏、哲学都是一样的,一定要有趣,所以我们以三个很接地气、大家都会去思考的问题来开启这个展览,让大家有一种很好玩的感觉。我自己认为这是一场游戏,但我们要认真去玩儿,尽力去玩儿。”另一位策展人蒋祎祎说。
作者:蔡春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