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镇馆之宝”为何倾囊而出?上海图书馆年度重磅大展“读书人必看”

2018-10-31 12:56

oHyNGMmX5XgCM6iGCPXx3addQm5bMChphaB3KIFm.jpg

​“中国古代图书装潢让书籍从日用品,晋升为艺术品、收藏品。”2005年起,上海图书馆持续以专题形式的年度文献大展揭示馆藏精品,今年主题为“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集中展出明清特别是近现代著名收藏家如项元汴、黄丕烈、龚心钊、吴湖帆等私家装潢的珍贵典籍,文献品类涵盖佛经、书籍、碑帖、尺牍,装池形式包括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并分类展现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在图书装潢中的运用。

由于古代图书装潢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评判古籍等第高下的一个重要依据。图书的等第越高,装潢的档次也越高。此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图书有了不同等第的区分,这便是人们开始视图书为文物的标志之一——在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清代《天禄琳琅书目》中,就明确记录了以不同质地色彩的材料装潢不同版本级别古籍的情况。这正是此次展览展品规格之高的原因,在100件展品中,38件为一级藏品,24件为二级藏品,所有展品皆堪称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

所谓“装潢”,泛指书籍装帧。“缥”意为淡青色,“缃”则是浅黄色,古代人常用淡青、浅黄的丝帛作书囊书衣,“缥缃”用以指代书卷,也暗含书籍装潢的意味。此前,关注古籍装潢的展览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于2015年举办过一场“护帙有道——古籍装潢特展”,讨论的是各个时代书籍装潢的特色,以及千年来书籍装潢的变迁。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馆员、此次展览主要策展人梁颖介绍,对于古代图书装潢的研究,过去一般侧重于装潢样式的源流变化,缺少个案研究。俗话说,凡书画,100年重装一次。书籍由于使用频率更高,重装的周期也相对更短。可以说,今人所见的珍贵古籍,大多经过历代藏书家的重装。上图馆藏中,吴湖帆、龚心钊两大家的藏品最多,黄丕烈的收藏也不少,在此次大展上呈现的不同藏书家的个人装潢风格是尤其值得关注,也尤富趣味的。

“装潢”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后为历代习用,泛指对纸质书籍与书画的保护保存方法。与此相关联的词还有“装裱”、“装池”、“装订”等。就工艺层面而言,完备意义上的装潢除图书装订外,还包括书具如函套、书匣、书箱等的设计与制作。而就艺术层面来说,装潢还包括装饰的涵义,即怎样使书变得更为美观。装潢是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与图书本身的书法、雕版等一起构成了书籍的艺术性元素。

中国古代书籍装潢形态十分丰富,从“著于竹帛谓之书”开始,编以书绳,聚简成篇的简策装已有了早期的装潢意识与设计实践。之后的帛书、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态,既展现了中国书籍史的发展演变,也从艺术上展示了书籍的不同装潢特点。同时,这种演变又深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书籍的装潢演变状态是不同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折射了不同时期书籍生产和收藏的背景与境况。

虽然我国古代对书籍装潢艺术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总结,但在中国悠久的书籍史上,大量书籍生产与收藏为装潢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从普通工匠到名家高手,直至帝王,对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的发展均有重要贡献。传世的众多实物展现了古代书籍装潢工艺的丰富性与高度成熟,使书籍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梁颖说,古代图书装潢艺术,一是体现工艺水准高,不少装潢精美的图书会有把工匠名字也题写上去,这是很难得的待遇;二是所用材料好,装潢图书讲究用旧料,比如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就收藏了不少宋纸,重装宋本就要用宋纸,且重装入的纸张也能成为一种装饰和审美的一部分,并非单纯作为功能性存在;三是体现了审美性,出现了不同的装潢风格,高级装潢讲求个性,内行人一看装潢样式就知道出自哪一家之手,以吴湖帆为例,重装图书必有亲笔题字,并请人或自己专门画图。此次展品中,有一件为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写给江南才子王稚登的书信,经吴湖帆重装,书匣上题有“鱼腹缄情”,手卷书签上也有吴湖帆题签,吴湖帆外甥、著名画师朱梅村专门为马湘兰画了画像。这件藏品也是马湘兰流传下来的唯一手迹。

数百年来,古代图书装潢作品具有不少值得欣赏与借鉴的艺术形式与内涵,但许多读者因为难以接触高级别文物原件,对此鲜有直观认识。此次展览的一大目的,便是让读者有机会从这一特定视角系统了解古籍装潢中的艺术性元素。同时,古籍装潢离不开修复,而修复这一传统工艺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以古为师,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与研究,给专业工作者以些微启示,也是展览的初衷之一。展览分为“护帙”和“饰观”两大板块,“护帙”篇体现各种书籍装潢样式,“饰观”篇着重关注绘画、书法、篆刻等在装潢过程中的应用,另有“书具之美”“书衣之美”两个单元,呈现特别精美的书衣、书具。

“上图年度文献大展已进入第14个年头,除某一年份外,几乎都以专题性展览的形式呈现,希望在深度上拓展对馆藏的揭示。”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说,今年大展“顶天立地”,既有学术高度,又有普及宽度,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对古籍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才能让古籍中蕴含的中华文化、人物、事件真正“活起来”。

为配合此次展览,上海图书馆编撰、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缥缃流彩——上海图书馆藏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不仅收录所有展品,还增加几十余件未能出现在展览现场的古代图书珍品。展览期间,上图还与复旦大学合作策划“书装之雅”系列讲座,邀请李际宁、韦力、朱赛虹、陈先行四位专家就“汉文佛经的书写、刊印与装订”“中国藏书家与装帧文化”“明清宫廷典籍及其装潢制度”“古籍装潢与古籍保护”四个主题与读者分享。上图与中国美术学院合办的“书籍之为艺术——中国古代图书中的艺术元素”学术研讨会,将聚集40多位在古籍装潢、雕版、版画等艺术研究领域造诣深厚的海内外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展览自11月1日起至15日结束。

作者:施晨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