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用科技种下艺术的种子

2018-11-06 10:14

目前人机交互的新模态是人工智能行业追求的一个方向,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对人机之间使用与被使用关系的颠覆,与其说是技术上的突破和革新,不如说还是要从人文角度出发,以技术来修正机器人的交流和表达,窥探人的思想,满足人的需求。而这一点,科技和艺术是相通的。

人工智能为科幻影视提供过很多素材,这些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人工智能形态很超前,往往也是促使科技不断去发展的诱因。科技和艺术一直在并驾齐驱地以螺旋状生长和交织,从传统的绘画、音乐,到现在声、光、电结合的艺术形式等,科技给予艺术更多的展现形式,科技的发展也给艺术家更多灵感。

现在也有一些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上进行了创新,比如说模仿Beatles的风格写一首歌、通过声纹技术来复原重现已故巨星的声音等。这些创新很吸引人,但即使AI通过数据分析列侬遣词造句的某些规律,模仿到了他的精髓,但对于Beatles的粉丝来说,这首歌的价值,和之前Beatles的歌曲还是无法放在一起比较的。

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珍贵就在于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一点上,AI进行艺术创作似乎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都知道John Lennon无法写出新的作品,但对于不知道这件事的人来说,世界上多一首好听的歌曲,能够让你和喜欢的姑娘诉说衷肠、让你一样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是不是也是一件好事?

AI技术目前其实是在赋能各个行业,对艺术行业来说AI可以承担一些艺术普及和基础教育的工作。小孩子学艺术,是一项比较高昂的投资,器材、设备、消耗品这些不说,光是请老师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那如果AI能够承担起艺术基础教育这项功能,那么很多孩子能够从中受益,也能在整体上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艺术素养。

例如一款为2岁至8岁孩子设计的绘本阅读机,我觉得它其实是可以鼓励孩子们去接触艺术的。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属于早教的范畴,但其实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想法。其实绘本并非是一个“越新越好”的东西,很多经典的IP都起源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地。比如最早的,大家都熟知的绘本——《彼得兔》,每幅插画拿出来真的都很精美。所以说对于好的绘本作品大家的理解其实是相通的,是和艺术一样的,留下很多经典让我们从中吸取养料。

另外,小孩子的情商是比较高的,在这个时候他不受束缚,也没有刻板印象的条条框框去牵绊他,同样的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他们能感受到和学习到的东西要比大人多,在这个阶段,广泛地去吸取艺术作品的养料,会刺激他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科学和艺术都是想象力的成果,想象力其实是相通的,很多科学家都很喜欢艺术。相比侧重理性实验和演绎的科学,那我们可能说,艺术这个东西往往更多是靠一种感觉,没办法去刻意培养。通过为小孩子读绘本,让他们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喜欢阅读,喜欢美妙的图画和色彩,喜欢有爱的、温暖的故事,这也是在给孩子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潜移默化,这颗种子总会萌芽。

读书和艺术其实都是种潜移默化,从根本上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意识缺失的问题,如果能够依靠新的技术覆盖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想必它能提升的是整个社会的、我们下一代的内在气质和文化素养,而不再是简单追求获得知识。

(作者系物灵科技CEO、联合创始人)


作者:顾嘉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