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器物篇”分策展人: 张伟
2018年11月23日,“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在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本届双年展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总策展人,参展作品分为“器物”、“具象”、“材料”、“户外”、“科技”5个板块,共250件,均为2015年以来的新作,是继2011年的“开悟”,到2013年“延伸”,再到2015年的“新态”之后,对中国当代雕塑最新面貌和创作状态的细分和深究。
本届双年展主题:不同
主题释义: 首先,它是“和而不同”,这是面向世界而言的,只有不同,才有大同。中国雕塑发展到今天,它的使命和责任是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出中国的声音,彰显当今中国人精神,成为中国人现实情怀和人文追求的载体,体现中国当代文明的特殊性 。
“不同”也是今天中国雕塑现实状态的客观写照,反观中国雕塑的发展,只有不同,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雕塑艺术的多元化、多样性成为雕塑艺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有不同才有突破,有不同才有创新,正是因为种种“不同”,中国雕塑才可能在对种种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取得如此重要的成就。
总策展人:孙振华、吕品昌
“器物篇”分策展人: 张伟
天下惟器
这个部分名为“器物篇”,总策展人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是许多人关注的新话题。因为它事关中国本土或曰传统艺术造型的当代转换,也关系到“雕塑”概念的拓展与雕塑体系的重新界定。这是近年来艺术教学和创作的热点,许多学者和艺术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确实到了学术界认真梳理并正式展示的时候了!
十年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率先成立了第一个中国传统造型研究工作室。作为领衔教员,我负责搭建这个方向的教学体系,其中的核心课程就是《器物造型》。因而有幸被选为本篇章的策展人。对于非理论出身的我和这个新研究方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研讨和学习机会。
这里展示的40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我经过反复纠结后精心挑选出来的,因为“器物”作为学术概念尚不明晰,这里的艺术家都不是以此为创作目的的,但它们呈现出我认为相近的气质与面貌。藉此,我想说明器物是什么、器物还可以是什么、作为雕塑的器物又会是什么。
“器物”本不隶属于“雕塑”概念,二者甚至是反向的包容关系。今天把它作为雕塑下面的一个命题来讨论,梳理的就是中国传统造型体系与现代雕塑概念之间的区别、融通、混杂乃至对立,亦借此分析被当代雕塑语言忽略的实用性、功能性,情感的表达路径及其与纯艺术之间的关系。
“物之有用者谓之器”,“器,谓物堪用者”,“器用者,谓物之成器可为人用者也”……古人释“器”即“用也”,但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作为器皿统称的器,乃名词性存在的范畴概念。二是器物当中“成器”的器,是更高标准的限定性形容词存在。后者体现了古人的器形观,器当堪用,好比木当成材,人当成器。器宇、器量、器度、器重、器识都是以器寓人,高蹈于上的。
那么,制器如何成器?指导原则就是《周易·系辞》里著名的“制器尚象”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常形而上指无形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的东西,无形贵于有形,道高于器,因此君子应当“不器”(《论语·为政》)。但这是士大夫剖析概念的学理界分,实际的制器活动乃如刘师培所言:“凡物之足以昭美者,均称之为礼。故视美术为至尊,用以垂戒法,用以判等威”(《中国美术学变迁论》)。我们看到的有形器物,实际上背后都有形而上的道做支撑。这个道可以是最初的寓意与法戒,可以是曲尽万物之情的愿望,也可以是沉积下来的审美趣味。
王夫之说:“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无形无下,人所言也。无形无上,显然易见之理”,不是道高于器,贬器扬道,而是器物当中有得道与不得道的区别。“成器”就是得道的形而上,“不成器”就是道体缺失的形而下。这提醒制作者,无论做什么器物,都得知道自己的核心是什么。对于赏器者而言,无论看什么器件,都得细品它本该是什么,它在表述什么。不然“悬道于器外”反而变成一具限制艺术发展的枷锁。
“天下惟器而已矣!”
近代西方艺术概念的移植,更迫使传统艺术经历了两次痛苦的分离:先是传统匠作行当与现代美术的分离,再是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的分离,使我们原本一体的美学系统分崩离析,随之是参与者层次的骤降与断档。所以,重新确立器物观(或器物概念),不仅对我们今天的传统艺术造型研究与创作极富启发性和指导性,还关涉审美教育、文化认同、技艺传承、系统建构等层面的问题,这都是今天新时代民族自信的表现。
感谢参与器物篇的40位艺术家带来的近百件作品,它们虽然门类、材料、内容、工艺都不一样,貌似混杂,但气息却是相通的。它们是心与手、情与景、道与器的结合体现。
器物是制造,而非创造,因为它的特点不仅是求新,更是似曾相识;
器物是迷恋,而非热爱,因为它需要的不仅是激情,更是锲而不舍。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正确地了解昨天,并努力使今天成为明天的传统!
张伟2018/11/15
作品赏析:
蔡志松《云舟》197×147.5×106cm 合金铸造 内侧贴金 树脂浇铸 2014
傅中望《楔子2#》60X 68 X71cm 木2017
霍波洋《酒家-3》120x40x40cm黄铜2017
景晓雷 风物系列《见岳》200x50x30cm树脂 2016
李东《门》系列NO.3 636X540X245cm废旧钢铁2017
吕相勃《荒诞剧场》600×300×250cm综合材料2018
邱加《000》112X92x58cm综合材料2017
沈泳岌《时代斗士》60cmx100cmx110cm银、铜、钢、木 2018
宋赫《造化鲲鹏》120X120X340cm合金铸铁2016
隋建国《衣钵》10×6×12cm 玉 2018
杨东鹰《昆仑》亚克力木245X50X170cm 2017
张伟《五供》传统彩塑 50×50×110cm五件 红泥贴金彩绘 2018
周雷《物系列》60X40X40cm木雕201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