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主题与形象 诸神与巨人之战
时间:2018.11.27 – 2018.12.17
开幕时间:2018.11.27 15: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 10号楼
学术主持:杨奇瑞
策展:班陵生
策展助理:金亚楠
展务:厉媚洁
主办: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前言
帕加马浮雕,这座公元前二世纪的不朽雕塑描绘了一场诸神与巨人的战役。其中的四十米被柏林国家石膏成型研究所翻制成传统的石膏形式,这件成品和帕加马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件原作一样壮观。
这次的摄影项目并不那么关注浮雕故事本身,而更多地探索雕塑在摄影灯光下可能被赋予的英雄性、压迫感以及动态感。同时阐释那些被破坏的、碎片化的局部。
这听起来似乎不合逻辑。在镜头里,那些从整体中剥离的局部既显示了希腊雕塑家的精湛技艺,又展现了这件杰作残破的美感。同时在光影的作用下,又让这件去色的浮雕回到了雕塑最纯净的面貌,并通过光影的对比创造了一幅新的画面——去势巨人的双腿以及面目模糊的诸神。最终,这一系列摄影作品聚焦于一场矛盾。诸神与巨人的对抗,理想与粗糙现实的碰撞。黑格尔笔下希腊雕塑所追求的 “人体的永恒、普遍、尺度”,也被摄影作品中散发的个体性和痛苦感中和了。
罗曼·梅茨
摄影作品局部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重建雕塑的精神性?如果在座同仁中有人致力于恢复古典雕塑的伟大精神,我愿意向他致敬并且满怀期待。我相信,艺术的古典性恰恰是学院精神的根本。
在古典古代,雕塑曾经是古希腊人生活中最为核心的技艺。那时,“技艺”既是匠师的技术,又是自由人的艺术;在皮革马利翁的故事里,雕塑家的创造甚至成为精神和爱欲的具体化身。我们正在复制引进的帕加马祭坛的高浮雕可以说正是这种精神性的典范。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在柏林看到那组浮雕,现场的经验永生难忘。无需任何解释,我就读懂了《诸神与巨人之战》背后的主题——那是神圣与野蛮、光明与黑暗、秩序与混沌之间的战斗。然而,它的感人至深并不是由于主题,而是由于形象,来自巨大的体量、磅礴的气势,来自每一个形象的塑造、每一条线的刻划。这些浮雕让我相信,存在着一种无条件的伟大,不需要任何解释,不需要任何依凭,却能够震慑心神、鼓荡心胸,足以激发出我们无缘无故的爱、无条件的感动。
——节选自高士明《重塑雕塑的精神性》
摄影作品局部
摄影师简介
罗曼•梅茨(Roman März )
1968年生于德国柏林,现于德国柏林居住、工作,从事专业的艺术摄影。
与柏林国王画廊,柏林艺术学院,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柏林犹太博物馆,德国桥梁博物馆,佳士得拍卖会,柏林John König画廊,柏林艾斯特·施佩尔画廊,柏林伊莎贝拉·波特罗兹画廊,纽约303画廊,苏黎世豪瑟沃斯画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以及不同的艺术家进行合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