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年轻人“打卡观展”,文化类展览如何“圈粉”?

2019-01-15 00:00

“故宫”“博物馆”“网红展”等词俨然成了当下社交网络上的新兴热词,而近日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更是证明了“参观展览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相关报道称:“在年轻人的不断‘打卡’中,以往‘高冷’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气旺盛之所甚至成了‘网红’。”

gDwCRlBBsunT5jhQvqryoUWhbgq1uM6uiLW0bLXD.jpg

其实,不仅是作为传统展陈空间的博物馆,在各类艺术馆、书店甚至是大型购物中心,各式各样的文化类展览同样热热闹闹。这其中,既有包括美术、摄影作品在内的传统艺术品的展览,也有利用各种装置所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还有针对不同对象所进行的主题性展览。不管是在博物馆还是在其他展陈空间,很多展览都引来了一众年轻人,他们在入口处排起长队,在展览室内拍照留念,并将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网友喜欢用“打卡”一词来表示去到某个知名地点,而如今在社交网络,到各种展览现场“打卡”也成为一件“潮事儿” 。比如,很多女孩子都有这样的习惯:到了周末假期,在手机上打开微博或者某“分享生活方式”的应用程序,输入“拍照打卡”之类的关键词,搜索“网红拍照地” 。在搜索之后不难发现,很多“网红拍照地”指向了各种展览现场。

正如报道所言,对于这些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打卡观展”成为了一种新的观展方式。而“打卡观展”之所以能走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交网络的流行,和年轻人对网络社交行为的依赖。

如今,各式各样的社交APP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很多年轻人把社交行为转移到了虚拟空间中。而我们更加熟悉的现实生活也为网络社交提供着丰富的场景和素材——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交场景的搭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现实场景的移植;而虚拟空间中的交往话题,也自然是依托于现实生活所提供的素材。基于此,为了使网络社交行为更加充实,人们热衷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场景和素材,而具有“短平快”“博物”等特征的展览活动正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很多文化类展览由此走入网络社交平台。

UhyBzMVP0NhlDxR15gkVCimotzEGYtdqPttpPWSV.jpg

而对于展览活动来说,社交网络的流行同样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使展览的影响力得到扩大:一方面,网络平台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容易使具有话题性的传播对象产生讨论热度;另一方面,线上分享行为“传播美好”的特征,也使网络社交活动往往伴随着对“美化”后的对象的呈现,这也是很多展览现场成为拍照胜地的原因。

也因此,“打卡观展”时代,如何让文化类展览更吸引人?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不久去了一个以好莱坞明星奥黛丽·赫本为主题的展览,展览的布展元素很简单:赫本的生活照片与电影剧照及电影中经典的“道具” 。但主办方的布展方式却很用心:赫本照片被放在布满效果灯和镜子的小屋中,赫本的铅笔肖像画被镶嵌在白墙里,电影中经典的白帽子“飞”满展陈空间……精心的布展方式也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在一个信息唾手可及的时代,很多人现场观展,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或单纯地欣赏艺术作品,毕竟能纯粹依靠展览对象的影响力来吸引大量参观者的展览为数极少。体验场景与利用场景达到社交目的,逐渐成为年轻人观展的重要动力。注重主题的新鲜性与独特性,找准展览可开拓的话题角度,并在布展方式上多下功夫……纵观那些成为“网红”的展览,不管是为吸引观众拍照所做的精心布置,还是为实现“交互体检”搭配的科技手段,抑或是为产生“视觉奇观”而设计的光影效果。它们无一例外都会让观众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作者:邓立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