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王雪涛《松雉》赏析

2019-01-24 16:17

OPnQ93K9ki71MEJcNDabxYsPXsNXVhjVzB1cIyaI.jpg

​松雉(国画) 97×56厘米 约 20世纪 50年代  王雪涛 北京画院藏

王雪涛(1903—1982)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大家。河北省成安县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萧谦中等。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1926年留校任教。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参加筹建北京中国画院工作。曾任北京画院院长等职。 王雪涛自幼学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悟透彻,1918年便与同好五人一同筹资出版《花鸟画谱》刻本,之后不断有背拟八大山人法作《芦雁图》、拟明人法作《百鸟图卷》、拟陆包山法作《石榴竹石》、拟王湘洲法作《竹石秋枝》等作品问世。1922年,王雪涛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在众多任教于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画界耆老中,他受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三位影响最大。

1925年,王雪涛作画《不倒翁图》,齐白石题诗曰“相亲寂寞老疏迂,同调忘年德不孤”,其间意蕴显而易见。1934年,齐白石为时年31岁的王雪涛画册题“蓝已青矣”,对于王雪涛艺术给予肯定。另外,他的《雪梅斑鸠》中吕纪画意尤浓,《临王一清双鹰图》摹中求变,至20世纪40年代,他的《拟高凤翰移富贵于平安》则“少凤翰多雪涛”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加之承袭传统、摹中求变,均为王雪涛一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雪涛以小写意花卉草虫著称于世,是一位在绘画意境与立意上继承了中国优秀绘画传统的画界圣手。他对自然界的一切都热爱并痴迷,一生潜心研习花鸟画创作,不断探索,融会古今中西,同时十分注重写生与默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映时代精神,在追求形似中体现生动。他以革新的意识创作了大量画作,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写意花鸟画风格。 其中,《松雉》是体现王雪涛学养、传统、认知以及情感的代表作之一。

此画展现出画家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不太为人注意的一种鸡趣,以引人生情的意境和立意高远的章法布局,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与不断回味的余地。 简洁传神此画主要采用小写意的方式在画面中描绘了古松与松荫下的两只雉鸡,画法上工笔与写意结合,在色彩上追求色墨融合,以求整体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画面右侧两棵虬曲盘结的墨色古松,用笔苍劲有力,看似简率的松针前后层次分明;松荫下的两只雉鸡虽以墨色为主,但少量的色彩点缀使画面主题直指双雉。画家用淡雅的蓝色描绘了雉鸡亮丽的翎毛,对于双雉的喙与眼的描写,用线简洁却极为传神。 写生与默写写生与默写是王雪涛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他认为:“不注重对物的写生,把握不住对象形体的特征,就失去了艺术再现的能力。”他也强调临摹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要“理解画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可以锻炼画家观察生活的深度,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在此画中,他注重对于雉鸡、松树等动植物的写生,将物象结构、生长规律熟记于心,辅以从古画中汲取的处理方式,加之自身的理解与诠释,形成了独特的花鸟画风格。 王雪涛对于笔墨的认识也直接反映在他创作中,如他认为“笔墨表现对于画的意境有很大影响”。学者王森然曾著文《形神会一 物我一体》阐发王雪涛艺术,“他反对模拟复古,主张反映时代精神;他反对仅求形似,主张神韵生动”,大抵可以概括王雪涛一生的艺术追求和实践。

作者:奇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