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右)和水墨艺术家王永华(左)
编者按:画家王永华多年来坚持水墨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尤其在水的运用上,于艺界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水境艺术。近日,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关注到王永华的这一艺术特质,观看了其相当多的水墨作品,并与之深入交流了艺术观点。给予王永华的水境艺术中肯评价,并最终写就下面评论文章:
邵大箴先生观看王永华作品
王永华水境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文/邵大箴
乍一看,王永华的绘画作品给人生疏甚至惊异的感觉,它们不同于我们通常看到的那些作品的语言和样式。他笔下的山水不是客观自然的再现,不是客观物象的真实样貌,而是一种很主观的意象性表现,是客观自然的“影子”,充满幻觉、幻想和潜意识。一般人可能会问,这种画法和我们的传统绘画文脉相契合吗?答案是肯定的,应该说是我们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在当代文化氛围中富有个性特色的创造。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基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以客观自然为师,画心中感受和体验的自然,而不是简单地摹拟自然。因为每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各不相同,选择的角度和表现方法一定带有相当的主观性,作品也自然富有个性,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面貌。当然,所谓富有个性和主观性的创造,不是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而要遵从艺术规律和原理,深入研究客观自然和前人积累的创造经验,运用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寻找独特的表现方法,生动地描写心中的自然,即所谓写“胸中丘壑”。
四尺竖西部-136*68-2007年
六尺山村小学-136*68-2007年
古原今秋-240*120-2018年
陕南秋雨-136*68-2006年
家塬-120*120-2018年
终南秋韵-180*90-2008年
山深云满屋240*120-2008年
黄塬1-180*90-2016年
黄塬2-180*90-2016年
秋林寻经图-180*90-2007年
王永华在西安美院受过全面的绘画教育和训练,掌握坚实的造型基础,长期以来专攻国画,擅长水墨,山水、人物、花鸟均佳,尤以山水最能体现他的心性和艺术理想。他对水情有独钟,又别具慧眼,发现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中有一种富有水感的美,它外表柔和、温存而又有内在的力度。经过长期思考和摸索,寻找到用特有的水墨技法来加以表现。他认为写意水墨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水,他大胆地采用以水“带”墨的技法。这里的所谓“带”,不是替代的意思,而是说用水“带动”“引领”墨色,水起绝对的主宰作用。水是柔性的、流动的、渗透的,和墨相结合能造成浓淡虚实的无穷层次,让浓墨和色彩化在水中形成富有万千变化的肌理。在水、墨和彩的结合中,如何把握用水的“度”,如何形成特有的水墨情致和趣味,如何造成一种有韵味的艺术美感,全靠作者功力和修养的储备了。几十年来,王永华走的是寂寞之道,不追隨世俗,一心沉潜于艺术探索,以自己的见识、勇气和辛劳培育自己的“水境”艺术。正是由于他有对古今中外艺术有开阔的视野,深谙艺术创新之理,懂得培养人们新的审美趣味的重要,才敢于和勇于探索富有时代新意和个性特色的表达方式。
梅花-180*90-2010年
菊-180*90-2011年
秋韵-136*68-2012年
竹-180*90-2012年
春水-180*90-2005年
梅-120*120-2008年
温室-136*68-2005年
高秋-180*90-2011年
春色知心-136*68-2009年
风路-120*120-2008年
艺术创作一方面要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一方面还要培养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在似乎让人感到生疏和惊异的王永华的作品中,人们会欣赏到一种从未看到过的新形新质的美,领悟到大自然中蕴藏着可供发掘的美的丰富资源,感受到艺术创造之美的无比丰富性,领略到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无比魅力。这,正是王永华创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老井-180*90-1982年
酒吧-136*68-2000年
禅-136*68-2005年
悔不该出家当和尚-136*68-2005年
红墙2-136*68-2012年
问道-45*45-2015年
小歇-80*50-2009年
新绿图-136*68-2007年
王永华简历
王永华,祖籍江苏徐州。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3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王永华代表作品有《巴山风情》《高山仰止》等,出版有《王永华国画集》《王永华当代水墨画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