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现场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9年3月16日,“谁的梦——石节子十年文献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部分还原了石节子美术馆从2008年-2018年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工作,通过十年来的数百场活动的文献资料及大量图片呈现石节子美术馆在中国当代艺术转型期的态度与立场。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石节子的十年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例如修路、引水、旱厕和浴室改造、架设路灯,安装互联网等;第二部分呈现石节子美术馆和艺术项目的十年,近百场艺术活动之间的彼此推进,以及对当地的改变和影响;第三部分展示了村民生活和十年交流,石节子成为十几个艺术院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艺术家,建筑师,作家,社会学,人类学,农业专家和各种学者纷纷前往,村民也参与到各地的艺术活动中去,兰州、西安、北京、上海、曼彻斯特和卡塞尔。石节子的十年,分享着艺术给这片所带来的种种希望和梦想。但它同时也使得石节子的艺术乡建成果独树一帜,真挚、急切、朴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我们代表谁?谁的主体?谁的乡村?我们坚信何种平等和正义?这是梦想的另一面,也是梦想与梦想的区别。石节子是一个主体,一个具体的、真实的自我改变和生长;它的核心是村民,它的梦想来自于村民。石节子的主体也是十年间的几百场艺术活动,前后几千人的关于梦想的交流与协商。它们一起平等的、自发的构成了一个更宽广的社会视野和艺术雄心。”策展人崔灿灿讲到。
在他看来,如今石节子的十年已经过去,乡村中的美术馆走入到城市之中,走到了北京,走到了白盒子艺术馆,此次展览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当代艺术转向的一个特殊时刻的光荣与梦想,并在一幕幕的发生和难以表达的困境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石节子村村长靳勒表示,20年前跟随隋建国学习雕塑,希望做一位雕塑家,后来搬到北京费家村做职业艺术家,没想到会在2008年回到石节子,创办了一个美术馆,一直做到现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今天能够在白盒子艺术馆举办十年回顾展,非常感谢大家,展览“谁的梦”,这个梦是大家的梦。
艺术家琴嘎讲到,2013年他第一次去到石节子,那是一个地处西北黄土高坡的村子,村民们对艺术怀有希望,让我感受到朴素的生命力量。2015年启动了“一起飞”艺术项目,25组艺术家们多次往返,和村民一起合作,放弃各自的“我”,搭建了“我们”的表达路径,引起大家关注石节子产生的价值通道。展览中“艺术重要,雨水更重要”,我相信艺术能够产生雨水,雨水也是艺术的时候,石节子就是大家的石节子。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说到,一个艺术家和一群艺术家以及一个策展人和一个艺术机构带来的艺术价值,在人们质疑艺术的时候,白盒子艺术馆最想去支持一些通过艺术给社会带来价值的展览,艺术的向心力是无形的,当下的艺术乡建很多,但石节子是自然的生长的,这区别于很多其他有诸多利益诉求的乡建,石节子虽然是一个小村庄,但对中国村庄的意义重大。
著名批评家栗宪廷也讲到,他看到了很多艺术乡建的模式,石节子是他最为看中的,发起人靳勒既是艺术家也是村民,所以他最了解艺术和乡村两方面的需要,所以石节子也最有可能成为解决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衔接和调和的样本。而隋建国则表示,石节子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当代艺术作为雨水的可能性,同时也肯定了石节子艺术乡建对目前中国艺术乡建的价值和示范意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正如策展人崔灿灿在前言中引用马克思所说的话讲到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石节子的十年已经过去,它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转向的一个特殊时刻的光荣与梦想,并在一幕幕的发生和难以表达的困境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更为重要的是,下个十年我们该如何前行。
据悉,此次展览由白盒子艺术馆主办,石节子美术馆协办,得到了隋建国艺术基金会赞助,展览将展至4月16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