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3-25 15:45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多岁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台北“故宫” ) ,从讲解员一路成长为院长,她自嘲是“入宫” 30年的资深“宫女” ;锐意改革,台北“故宫”变得越来越“年轻” ,周末的全民派对、爆款刷屏的文创产业每每成为文博业界最热话题;在她的努力下,台北“故宫”跻身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前十名并不断刷新文创产值;其间更有她策划的数次轰动华人世界的大展,其中尤以2011年6月将分隔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吸引50多万观众的“业绩”最为知名;她更能顶住压力,开两岸“故宫”互访之先河,极大地推动了海峡两岸文物文化交流事业。
她就是周功鑫。
初次见到周功鑫,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优雅而又从容,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那种坐看云卷云舒的从容——这样的温文尔雅,来自她的深厚学养——台湾辅仁大学法国语文系学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这样的学识背景,又让她“入宫” 30余年,得心应手“玩转”台北“故宫” ;更在“出宫”后,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美好愿景——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弘扬。
借助馆藏文物,在周功鑫的推动下,台北“故宫”文创推出了多个爆款。图为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奏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近年来,台北“故宫”一改原本“厚重”的形象,变得愈发“活泼” “轻快” ,甚至还带有些“萌” 。 “年轻人喜欢动,而文物都是静态的,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到博物馆来? ”周功鑫的答案是——让博物馆“活起来” 。
让博物馆“活起来”
记者:您曾在采访时把自己比作台北“故宫”的“宫女” 。在30多年的岁月里,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台北“故宫”的“火爆”程度堪比台北夜市?
周功鑫:我从25岁进台北“故宫”服务,共服务了31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72年至1999年为“初入宫” ; 2008年至2012年“再回宫” 。因为本科是法语专业,所以刚开始我在台北“故宫”担任外语讲解,从第二年开始,我进到院长室服务,再后来我担任台北“故宫”展览教育组的主任,负责展览教育和对外的公关。在这一时期,我对展览教育积累了一些基础经验,但鉴于台湾博物馆专业人员短缺, 1999年我离开了台北“故宫” ,回到母校辅仁大学创立了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2008年,我才又回到了台北“故宫” ,做推广工作。
在第一阶段的时候,我已经在台北“故宫”对公共教育以及各种面向民众的活动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那些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我再次回去的时候,在之前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变革。
人不是机器,观众的需求实际上是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视同仁” ,要“区别对待” 。台北“故宫”对观众实行分龄、分众,也就是将观众按照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教育认知背景去设计不同的活动——针对儿童,我们设计体验与创意活动;面对青少年,我们开设夏令营;而对于成人,我们也会划分女性、身心障碍等人群,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再加上台北“故宫”本身收藏的文物也是世界闻名,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更多人走进了台北“故宫” 。
记者:在如何让博物馆与当代生活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探索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 ,但是少有博物馆能够大胆到把嘉年华等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形式带进博物馆里,而在台北“故宫”里就有这些元素。当您在做这些尝试的时候,是否有过担心?您认为这样是否有效地让博物馆里的传统文化走进儿童、年轻人心里?
周功鑫:没有什么担心。对博物馆的教育理论掌握到一个程度,对博物馆的教育做法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就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让博物馆“活起来” 。对博物馆专业有深度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回到辅仁大学创办博物馆学研究所的原因。
文物本身是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的,所以对于儿童、年轻人来说,文物是有距离的,而这些新型活动在设计上非常活泼又多元,让他们在动脑动手中建立了对艺术文化的认识、对文物的认识。而且这些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这样就会有积累,通过这种对文物认知的积累,再去看文物时,会减少距离感,这样可以让博物馆中的传统文化走进儿童、年轻人心里。
2013年,台北“故宫”的文创团队以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迹作为蓝本,设计出“朕知道了”胶带,一经推出便成为网络爆款,在微博、微信多次被刷屏,时至今日,依然是不少年轻人喜爱的“表情包” 。
文创产品“火爆”的背后
记者:网上说台北“故宫”的文创“有毒” ,这虽然是句玩笑,但体现了大众对于台北“故宫”文创产品的喜爱,您能介绍一下台北“故宫”多年来在文创产品开发中的一些经验吗?
周功鑫: 2008年我回任后,马上规划了“台北‘故宫’文创产业研习营”计划。首先,我们将各行各业划分成传统产业、纺织产业、科技产业等几个大的部分,再分批次对各个产业系统的人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具体是各个产业里的设计师、会计师、行销人员、总经理,他们在公司的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设计师想要用清朝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元素设计一个产品,那他需要知道雍正时期陶瓷的风格是什么,美在哪里及其特质,行销人员需要知道受众人群,会计师需要核算成本、利润,总经理需要了解市场行情……研习营就是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个完整的训练后,每当出现一个好的创意,每个团队的这4位成员就已经可以把经营模式规划出来了。
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互相讨论,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产品。比如,雍正时期的审美风格除了可以做成陶瓷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在雍正的风格基础上把它变化一下会怎样?这些前人留下来的文物艺术品就都变成他们创作的活水源头。找到了古人的智慧、技法、设计,再加上自己的创意,设计成现在可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形成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产业。现在研习营一共开了5个梯次的培训,至少有六七百人来研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