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4月11日,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一场特殊的展览,伴随着北京观众大开眼界看到岭南画派精品力作的同时,中国美术馆还系统性地收藏了梁世雄先生的20件作品。
艺术家梁世雄近照
20件收藏,绝非简单的捐赠,而是一项学术性的个案研究。众所周知,入藏中国美术馆是非常严格的,有全国专家委员会组成的评议小组,而梁世雄的作品是全票通过!中国美术馆认为,梁世雄先生的作品不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研究价值,而且还有必要做一个精彩的展示。他不仅是岭南画派的艺术家,在绘画表现风格上不拘一隅,博采众长,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和价值。
“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海报
不为名利所动 一心还之于民
早在2009年,曾举办过梁世雄60年作品展,那次展览几乎将梁世雄的从艺经历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这也为现在中国美术馆的系统收藏奠定了研究基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梁世雄先生所有的代表作品都在自己手上,他甚至不需要借展就可以绰绰有余地做一个展览,这种情况在画家中不多见,因为很多与市场走得比较近的画家,很多作品都分散出去了。”
珠江春晓 180cm×196cm 2004年 广东美术馆藏
就是因为梁世雄“舍不得”将作品卖给别人,以至于他的声名并未得到大肆地彰显,他只是数十年如一日地采风、写生、绘画、教学,勤恳中正,不偏不倚。“1988年,他的作品在人民大会堂展出的时候,有一位德国的藏家看中了《不尽长江滚滚来》,当时就出价好几万,那时候的几万块不是小数目,但他就是觉得这张画凝聚了那么多心血,实在舍不得。”梁世雄的夫人告诉雅昌艺术网。最终,这幅画被南海博物馆收藏了,梁世雄很高兴。
苍松万古春 180cm×392cm 2004年
后来有个美国藏家看上了梁世雄的一幅册页,临了梁世雄又“反悔”了,“我们俩商量来商量去,终究觉得钱对我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南海博物馆收藏他作品的时候,他还主动提出来捐20幅画给博物馆,有人说你们俩怎么那么傻?国际上大藏家要收藏你的画,要是这两张画给了人家,你就国际知名了。但是他不追求这些,他觉得这张画是他的心血他舍不得,再一个这张画他曾经几次提出来要留在国内,捐给有关的美术馆。”
云瀑 68cm×136cm 2000年
这种不看重钱、愿意将作品捐赠给国家机构的“传统”似乎一直在这个家庭的血液里流淌着,梁世雄的夫人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的女儿。容庚毕生献身于教育和学术事业,为国家培养好几代文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专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历年所得的大批青铜器,包括唯一存世的金书《栾书缶》等献于国家。20世纪70年代又将珍藏的字画、古董分批献出,其中包括宋人《云山图》及祝枝山、倪元璐等人的宇画。1980年更将1万多册古文字、金石、考古、书画方面的书籍献给中山大学图书馆,其中许多是难得的拓本和罕见的珍品。
著名学者容庚先生
“我们兄妹六人,爸爸当年的工资一半给妈妈当家,一半拿去收集文物。所以我们名义上是大学教授家庭,实际上过得非常节省,我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但爸爸晚年的时候跟我们说,我们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继承这些东西,他总觉得应该把它们还之于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2019年也恰恰是梁世雄从艺70年,70年的从艺人生和共和国70年诞辰同龄,“我觉得这一点巧合很有意思,他老人家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拒绝进入市场,也不让画廊代理,一心把自己所有的艺术精品呈现给国家。所以我们作为子女的,就是把他的东西好好梳理出来,然后交给国家。他曾经跟我们讲,自己从小父母双亡,所有的成长都是国家给予的,所以他希望最终能还给国家。我觉得他们那一辈的这种博大的精神是值得讴歌的。”梁世雄先生的女婿罗兵说。
云峰初霁图 120cm×248cm 2008年
一生奉献国画系 当之无愧的“学院派”
翻看梁世雄先生的简历,出乎意料的“单纯”,1953年,已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的梁世雄再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后改为广州美术学院)深造,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至1993年,梁世雄任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主任。按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的话来说,他是个标准的“学院派”。
水乡速写4 26.2cm×36.6cm 1963年
“我在中南美专毕业的时候,本来学校想派我去波兰学陶瓷。我说对陶瓷不感兴趣,而且外语又不好,后来学校领导说,你不去波兰就学国画去吧,国画系要人,所以我一毕业就到了国画系,在关老、黎老的领导下,从系干事、秘书、助教、讲师一直到教授,几十年了,没离开过国画系。
“从广州美院中国画系的创建,到杨之光、梁世雄任系主任这几十年,广州美院实行的是现代教育体制,而非师徒式作坊式的教学。20世纪初叶由国外引入的现代教育制度,导致了中国画传承方式和艺术规范的整体嬗变。由传统的作坊式、师徒式的传承往奉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教育方式转换,往‘学院派’转换,是一种根本性的转换。显然,到杨之光、梁世雄任系主任的这一段落,如果说尚有什么派,也只能说是‘学院派’了。”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在《梁世雄和他的画风》一文中写到。
椰林秋晓 180cm×95cm 1960年 广东美术馆藏
五六十年间,梁世雄一直在广州美术学院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活动。有人说,广州美院在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前辈创建中国画系,到杨之光、梁世雄相继接任系主任的40年间,坚持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源于生活与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从关老、黎老做系主任开始,一是请外边的画家来交流、示范,画给学生看;二是我们直接吸收其他地方的人才。一般外地的画家都很乐意来广州美院讲学。比如叶浅予就很喜欢广州,带他去喝早茶,他说就希望这种热热闹闹的地方。他还觉得广东人穿着拖鞋走在石板路上的情景很有趣。”梁世雄回忆道。
霜叶红于二月花 120cm×68cm 1986年
师法自然 山河大地在画中
“梁世雄的画,一直是准正的……不狂不怪,不癫不乱,可入世,可细看。梁世雄的画,之所以有其特色,就正在于准正,不偏任何风格。”这是画家林墉对梁世雄作品的评价。
唐代孙过庭曾在其《书谱》一文中,将学习书法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当有人问起梅派京剧艺术的特点时,梅葆玖先生也是铿锵有力地说出四个字:“中正平和”。一个“正”字,似乎是中国艺术各种形式最终的归途。而在梁世雄的每一张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捕捉到那深厚笔力下的准正。
始信峰奇松 68cm×136cm 2008年
如今已86岁高龄的梁世雄是当今广东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辈艺术家,但他的画既传承了岭南画派的写实和秀丽,又融合了北方各派的粗犷与雄。“我比较注意吸收北方的画家,我接触北方画家比较多,所以很注意吸收他们的东西,比如浙江的潘天寿,北京的黄胄、刘勃舒,老中青我都接触。相对来说,广东的画家的用笔比较弱,北方画家比较果断、有力,整个性格都是这样。所以我的风格跟一般广东的画家不一样。”
大漠雄风之二 120cm×245cm 2003年
除了吸收北方画家的长处,梁世雄尤其重视写生。早在1965年,梁世雄先生受委派赴西藏采集素材,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进行创作;四上黄山,他创作了大量有关黄山题材的作品,松树枝干千姿百态,云海瞬息万变,山峰的变化万千都成为他创作的题材;两次游三峡,梁世雄沿三峡陆续画了一个月,体会长江水流动的规律,探索运用线条表现江水奔流的气势,反复画了不少滚滚长江水的速写;2000年,70多岁高龄的梁世雄随广东慰问团赴新疆慰问援疆干部,他从报刊中了解到地处中蒙交界处的淖毛湖有一片原始胡杨林,但由于环境恶劣,非常危险,梁世雄执意想过去看看,终如愿深入无人区进行素材收集。当地干部表示,这个地方从来没有画家,更没有教授来过,梁世雄教授是第一个到此采风的画家。此后,大漠胡杨成了梁世雄作品新的视觉符号。用大写意表现原始胡杨精神,是他在笔墨表现上的新突破。
藏北草原速写 24cm×18cm 1965年
峨眉速写2 26.8cm×19.3cm 1981年
在梁世雄的人生中,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的鲜活壮丽,他撰文写道:早在唐代的张璨就已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的山水画大家荆浩力求“搜妙创真”;而宋代的郭熙则主张“饱游沃看”并“取之精粹”;明代的王履在“华山图序”中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到了清代的石涛,更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先辈们这些精辟的画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山水画家必须要以大自然为师……直至近代,我国画坛上南北各派,无不强调中国画写生的重要性,例如岭南画派的高剑父先生就提出“要忠实写生,取材于大自然,却又不是一味服从自然,是由心灵化合,提炼而出,取舍美化,可谓之自我的写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