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澄观斋
张智永,现任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画师。
1990年得列于崔如琢先生门墙。为入室弟子。擅山水,兼入花卉翎毛。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拍卖会。中央民族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崔如琢工作室助教。泰中友好关系协会副主席。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回归传统笔墨
——对传统中国画的三度思考
当今的许多中国画家缺乏传统笔墨养分的滋养,缺乏对笔墨根源性追寻的训练,所以当代传统中国画彰显出粗率呆滞、工艺匠气的面貌,偏离传统的笔墨意趣。再加上当代多元化艺术语境中笔墨实验性对传统轨迹的冲击,自徐悲鸿、蒋兆和之后的写实主义与传统中国画笔墨的核心价值不断背离,笔墨被身份化、元素化甚至被分解、否定。特别是在佩斯北京关闭、艺术区纷纷拆迁的艺术家身份焦虑时代,传统国画在国家展览中千作一面、中国水墨方向大面积迷失的现象,如何重新定位传统?如何回归传统笔墨?成为一个有意义和有必要的话题。
追本溯源,墨与水在宣纸上的反应,成为历代艺术家研习的营养源泉,墨韵和格调与这种反应互相关系,成为中国画发展历年来恒久不变的母话题。这种话题是一个包含笔墨纸砚以及其它工具在内的在纸上作用的墨迹或墨象的综合体,由点、线到泼洒而成的面甚至留白的空间组成,形成一种独具东方美学意味的艺术现象。但是传统或近代国画的水墨根性意味与当代部分画家作品显露出来的匠气、浮躁、苍白无力、野狐禅、光怪等趣味不同,传统的品格、雅趣及根性的意味越来越少。
一、重新认识传统笔墨——五色令人目盲
在传统国画的审美范式里,墨归纳了大千世界的万般颜色,由墨衍生出的浓、淡、干、湿、润等变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法则,老子《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中医也有思伤脾之说,提倡用大智绝小智。对于国画而言,只有墨的纯粹及其变化的奥妙,才能体现“归一”的传统哲学精神。
在墨为一的前提下,从线到线与面结合,到山水、花鸟、人物的程式化,到墨迹本身的艺术,墨从形式成熟到自成观念、体系。点、线、墨迹和墨块的结合,形成了墨的美学内涵。
1、笔线——重画轻绘观
传统中国画的线,即是狭长的墨迹。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重视轮廓线塑形,是一直以来的审美基础,尤其是对用笔的重视,在历代画论中总有显现。其原因有二,一是书法用笔对中国画一直以来贯穿的影响,二是绘事后素的观念,三是传统中国画“粉底传世”的传统。在传统元素当中,点、线是非常方便的表现形式,其中线作为组织形象并且进一步描绘空间的作用尤为突出,白画画科的独立足以说明人们对线的重视,线也成为品评的标准,如谢赫六法的骨法用笔。尽管唐代开启了不见笔踪的泼墨法,但也没有对以线条为基础的中国画地位造成威胁。传统写意的用笔也朝着“笔法化”发展。以笔法的有无去区分画品的高下。
从传统大家来看,倪瓒、朱耷、石涛、李可染、黄宾虹、陆俨少等人的作品,通过运用墨线,形成自己对传统的读解,同时也传达出自己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传统中国画中的笔是指毛笔,由笔尖、笔肚和笔根组成,笔尖用来表现点和线,笔肚用来完成大块的粗线和面,笔根形成更多的效果,毛笔在纸上的效果千变万化,变幻莫测,配合上不同的速度和压力,加之墨的浓淡干湿,就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美学意味。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后的《二十四画品》,是对这种美学意味的最直接叙述。笔与墨相互作用,传统中国画中,墨依附于笔,笔为先,墨为后,如倪瓒、朱耷、石涛;二十世纪初,随着国情的发展和笔墨现代化的趋势,笔墨曾经互为表里,出现在了同一个层次上,如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师;八十年代之后的实验水墨,一度使墨脱离笔线,自成面貌,逐渐于传统中国画“归乎用笔”相悖离,如刘国松、沈勤、谷文达等人,丰富了中国画范畴内的艺术面貌。但是一直以来,如崔如琢、张智永等一批艺术家,始终坚持“墨依附于笔法”、“骨法用笔”观念,继承着传统中国画的衣钵,他们的作品也在传统的精神体系中呈现出新的面貌,细以观之,笔线的因素始终在传统中国画形成的轨道上前行,因而无论风格再显得各异,也仍有传统中国画的根性精神在。
2019年7月 李鱼
青山绿水广西观道澄怀,墨渖淋漓大写南国之美。余五次前往广西各地饱览万水千山,归来写其意,以未作地理志和导游图为快。65x240cm 14平尺 2019年己亥长夏于京华。
树绕邨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秦少游词 35x138cm 4.2平尺 2019年己亥长夏于京华。
云浮而动 岳镇而安 动静相合 生气腾然 黄山之美 在于峰峦雄秀 晴雨无常 气象万千35x138cm4.2平尺 2019年己亥长夏于京华。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35x106cm3.3平尺 2019年己亥长夏于京华。
实处易,虚处难。散聚松透有无间。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天地宽。
雨后泉声急,潺湲度石梁。偶来松树下,小坐对斜阳。83x38cm 2.8平尺 ,2019年己亥长夏于京华。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罗径。孟浩然诗 35x138cm 4.2平尺2019年己亥长夏于京华。
出水怜新雨 凌波笑晚凉 自然尘不染 无那种能香 曹寅诗 65x240cm 14平尺
张智永者,闹市小隐,京西画者也!数十载,游历江南,及西南名山大川。行走桂,黔,滇,川,湘,栖滞黄山。虽无经天纬地之才,但眼中江山,手下笔墨,腹罗锦绣。画能山石峥嵘磊落,水若潺潺有声。腾扬似云似雾起于幽壑之间。笔墨胜处得山林之气。精彩烂漫若出其中,苍润之色显四时之景。
在下受教崔如琢先生门下,绘画境界对我影响甚远:书法入画,取法乎上。继承传统,敬畏古人,笔墨创新,画如其人。
余笔耕不辍40余载,临摹古人,临习碑帖,南北采风,记录壮景,挥洒情怀,虽算刻苦勤励,仍感学浅识薄,未遂初愿,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学习,脱大师窠臼。不断探索水墨艺术与时俱进的当代形态。使自我不断抵达新的境界。在作品中去展现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
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也是从教于师长,得助于朋友,回首历程,汇师长恩于心头,感众人情于言间。只能将满腔热情尽付画中,给大家展示最精彩的作品。
大笔画和叶以不俗媚,不花碎为快。有干湿变化,不要有太多的浓淡变化。花相对实,叶子相对虚。有强有弱,有线有面,有动有静。
如锥画沙 快手莲花
君子洁应经乱世,芰荷香自出方塘。阎福雄句
君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所以东方的绘画是有独特艺术的体系。且历史悠久。可以吸取西画精华,首先我不用西画的观点和思想画中国画。
1991年30岁 我临摹元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临画是对古人的敬畏,笔墨的修为,是重要的造型和笔墨训练。启元白先生提出,猪跑学。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很多人舍近求远。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1990年29岁 我临摹的张大千仿石涛山水图。当时在门头沟出生地,一间屋半间炕(现在已拆迁)条件非常艰苦。2015年题于京华澄观斋中再观有感。
此1990年庚午我29岁,三十年前临摹唐寅山水,涧上清吟图。上面受潮虫蛀烂掉了。121x68cm。老家危房改建,搬家时得见。不胜感慨万千,再观有感。
涧上清吟图 明 · 唐寅 三朋古称寿,七秩世云稀。洗爵传浮白,悬鱼看赐绯。华筵盛宾从,诞节好春晖。不醉歌毋返,无强共所祈。青云连风阁,白发映鱼矶。山色浮南岳,星辰近少微。锦开花里幛,彩戏膝前衣。大老兼尊德,吾将同所归。
学习传统笔墨,目的是对表现时代笔墨打基础。笔墨要有碰撞有苍润生万态,要动静相合乾裂秋风润含春雨。也要颜色当墨来用。墨分五色写云山万态动静,石研八彩画崇峦千变阴晴。中国书画,包括京剧,诗词歌赋,音乐都有模式和规律。继承规律和技法模式,最终目的是打破规律模式。笔墨当随时代。有了笔墨功力和造型基础什么都可以表现。
画山水绕开临摹传统,想超近路,很难画出来。其实临摹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今天能画的有点进步,是学习方法决定的,没有好的老师就太难明白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没有渔夫引,怎能见波涛。当初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洋深。临摹传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东方的造型基础,是临摹古人和书法的学习。我觉得画山水画不需要学素描,因为中国画不是光影响的形体画面。是形而上学的表现方法,是宗少文倡导的,澄怀观道,唐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以形写神的。讲究天人合一,求气韵生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