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觉系统而有必要进行素描基础的训练,透过以模特为对象的习作练习,关注学生对媒介工具使用的反应,这种称为课堂内的素描基础训练基本是以再现对象为前提进行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套观察方法,教师们总会习惯性地向学生灌输一些诸如比例、形状、结构、透视、明暗、质感等素描几大要素的知识规律。学生只有依靠写生来实际体验这些理性的视觉观念。这些素描因素的正确掌握确实能充实画面,而如果学生死认这个理,又会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如何才能利用这些素描因素充实我们的画面而又不被单纯的模仿牵着走,使学生能冲破理性概念的束缚,恢复到更为感性的视觉层面上来,这将是素描教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一、关于简化
作画的人常有这样的经验:每当画面充满无序的细节,且画面主次关系混乱不清的时候,无奈之下将心一横,冲着画面就是一顿擦抹。结果,原以为被破坏的画面顿时显露了生机,僵硬的边线变得宽松而又有厚度,原来画面到处凌乱的亮点暗块被这无目的地一擦而弄得整体了,鲁莽的作者会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舒适,紧张的画面放松下来了。这种在偶然之中获得的统一,至少还可以让画面有余地画下去。这一偶然的冲动产生的结果提示我们,绘画不但可以进行加法还可以采用减法,画面因素的加与减之间有一很大的空间供冒险者闯荡。这表明,要使画面有序而又不失其生动性,作者除加的手段外还必须要懂得利用减的手段来控制画面的整体。这种使画面因素简化的努力,我们暂时称其为视觉因素单纯化的活动。对于长期从事写实性素描教学的模式来说,画面视觉因素单纯化方式的运用可能会暂时性造成画面内容不完整的情况。这里表述上使用“暂时性”,是因为完整与不完整在形式上的体现是相对的。关于画面形式上完整性评价标准的不断变化,正好反映了艺术创造生成的可能。
那么,什么是“简化”,简化与视觉因素单纯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阿恩海姆曾引用斯宾诺莎对秩序下的定义来说明简化的意义:“人们应坚定不移地相信,‘秩序’就存在于事物本身,虽然我们对这些事物本身及其本质一无所知。因为事物本身就是按秩序排列的,当感官把这种排列呈现给我们时,我们就能够容易地把它们想象出来,而一旦想象出来之后,就很容易地把它们记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这些事物中有着良好的秩序。”阿恩海姆指出,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所有细节不仅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简化”的对立面应该是“复杂化”,但是又区别干“简单”。简单是指某一式样中只包含着很少几个成分,而且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很简单。但是在艺术领域里,“简化”往往具有某种对立于“简单”的另一种意思,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典型的儿童画和真正的原始艺术一样,大都因为运用了极为简单的技巧,而使它们的结构整体看上去很简单。然而,那些风格上比较成熟的艺术便不是这样了,即使它们表面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却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图1)和保罗•克立(图2)的绘画就会发现,其实它们看去决不是那么简单。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最低限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图1亨利•摩尔 《母与子》 灰色水彩底 蜡笔 木炭条 22.5*17.5cm
图2 保罗•克立 《自画像》 墨汁 14cm*20cm
“在一件成熟的艺术品中,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彼此相像,天空、海洋、大地、树木、人物,看上去都是用同一种物质材料构成的。这种相似性并没有掩盖这些事物的本质,而是在服从伟大艺术家所掌握的那种统一力量的同时,把每一件事物再现出来。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创造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原来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都具有某种人们从未见过的外表。这个新奇的外表,并没有歪曲或背叛这事物的本质,而是以一种扣人心弦的新奇性和具有启发作用的方式,重新解释了那些古老的真理。因此,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才能显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注】,阿恩海姆这段话里所用的“新奇的外表”以及“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彼此相像”代表着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家寻求的艺术语言恰是他运用艺术的简化性寻求艺术作品形式统一的结果。他强调这种简化性的最大优点的前提必须是包含了这个世界的无限丰富性。掌握“这个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又恰是艺术院校开设素描课程的意义所在。
二、透视的简化
在对“简化”理论的研究中,主要针对的是视知觉对形状简化的反应为对象。假如将“简化”所包含的内容引伸开来,它甚至也包括对素描中除形状外,其它各因素的简化。再假设素描是建立在有关物体的三度视觉观念之上,并且是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描绘一个物体形象的话,那么,完整的再现必定涉及到形状、结构、比例、透视、光影、质感这几大视觉的基本因素。客观地说这些因素的有机共存才能实现事物完全再现的可能。因此,如果艺术家能对形状进行简化,同样也存在对其它因素进行简化的可能,在实际的艺术创造中,因为追求形式统一而进行的素描因素简化活动,统称起来就是素描因素单纯化的活动。
图3 《野牛》 法国南部的岩洞壁画
图4 《池塘》 出自底比斯的一个墓室,约公元前1400年出自底比斯的一个墓室,约公元前1400年。
素描因素单纯化最显着的表现可能是对透视因素的简化而导致画面视觉空间的转换。绘画的平面性将因为透视的简化而得到了还原。我们知道人类早期的洞穴壁画(图3)、古埃及壁画以及儿童画都是无透视的平面绘画。根据视觉的恒常性原理【注】,当时作者所看到的立方块在其视知觉影像中就是一个平面的方形。只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才发现了再现空间深度的透视缩短法。现代艺术心理学家们把透视缩短法看成是画家通过某种错误绘画的绘图正确地再现了物体,而在真实的再现视觉概念方面,透视法远不如古埃及人的平面画法有效(图4)。古埃及的画工们认为墙面上最为真实的、而且也最为有影响的表现方法,就是用平面的正方形去再现现实中立体的正方形。毫无疑问,用透视法画出来的画,因为失去了这种直接性,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画家之所以要放弃这种直接表现法,原因就在子他们热衷于另一种新的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对于那些致力于透视艺术的画家来说,就比对那些不得不放弃这种方法的画家显得更为重要。由于色彩原理的发现,印象派以后的许多画家都开始对那种平面的、更为直接的画法进行了尝试。这其中包括意大利画家莫迪里亚尼(图5)、法国画家高更等。在视觉艺术领域内这种摒弃错觉艺术手法的探索甚至直接导致现代艺术的崛起。
图5 莫迪利尼亚 《女神柱》 色彩粉笔、蜡笔 52.5cm*47.5cm》
当然,画家在简化透视的实验中,同时也可能不同程度地简化了光影、比例、结构、质感等因素。这种二度空间的画面简化处理,不但可以加强人们的视觉概念,而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画面因素的单纯而使画面趋向本质。
图6 米开朗基罗 《利比亚女巫》的素描习作 红粉笔 28.5cm*20.5cm
图7 贾科梅蒂 《自塑像》
作者:胡赤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