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个有点夸张的标题,却恰如其分地成为易武大师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艺术工作室,一个人的制瓷作坊……他就是这样默默地演绎着“一个人就是一个艺术世界”的故事。
今天是烧窑的日子。
清晨七点,东方既白太阳徐徐升起。此刻易大师已经洗漱完毕,收拾庭院,打扫厅堂,揭开了忙碌一天的序幕。
清理、检查完毕小液化气窑后便是有条不紊地装窑,按器型不同,大小不同,不紧不慢地将那些经过易大师亲手制坯,手绘,素烧,上釉等工序制成的半成品,轻轻地放在窑炉内的碳化硅板上,小液化气窑炉每次装六到九个生胚;然后轻轻关闭窑门,再打开液化气阀门,通气、点火。期间只需中途随时查看仪表的数据,还要通过观察窗口认真查看窑内燃烧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及时调整液化气压力阀、窑炉进气风门和排气风门。经过氧化焰烧成、中温保火、还原焰烧成、高温保火,历八小时左右,到下午六时左右,关火。待其自然冷却至次日上午十时才能开窑出瓷。
我曾经问易大师,为什么要亲自烧窑,易大师说:自己需要的作品效果或窑变色彩效果百分之五十是靠烧成技法的变化。烧窑的每个时段必须认真,必须根据作品需要达到的特殊效果随时调整液化气压力阀和窑炉风门,来不得半点马虎,作品效果的好坏与成败,在此一举。
陶瓷艺术创作者自己做作品的泥胚过程,是自己可以根据器型需要随时变化,寻找最美的瓶型,随时可以把器型定格下来,这是作者与未来的作品心灵的对话,实际上也是创作的重要过程。正于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央工艺美院张守智教授说:“要求大师一件作品,从成型一直到装饰,到烧成,应该是一个作者独立完成,这样才是表现作者个性的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素坯上彩绘作画是对大师技艺极大地考验,由于他已构思于心,十分自信地在素坯上勾勒出画面。
彩绘后的坯经施盖透明釉,入窑经过138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制,在氧化、还原气氛中使颜料充分发色,泥坯完全瓷化,釉面完全玻化,一件理化指标完全达标的高温釉下彩瓷就此新鲜出窑。
出窑的时刻终于到了,易大师怀着喜悦又忐忑不安的心情,缓缓地将炉门打开,第一眼看到的是哪些亭亭玉立的花瓶,洁白如玉的釉面,五彩缤纷的色彩,一片丰收的景象。辛勤劳作终于有了收获。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一次我疑惑地询问他,我说你既然有创作设计能力,又掌握了制瓷工艺全过程技术.,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啊,烧制一窑瓷器全部成功也不过五、六余件作品,平均五天一件。一年365天,除去社会活动,接待应酬,家庭琐事,充其量是200个工作日,那一年下来你的作品40件左右。你为何不充分发挥你的创作能力扩大生产,提高产量而增加收益呢?性格内向不爱张扬的易大师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如果要提高产量,就要增加人手,人多口杂心难齐;我就是怕心烦,只想埋头创作,创作一些新的理想的作品,看到自己理想的作品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而确实不想陷入人事是非之中;我善于做事而不善于管人,因此情愿一个人只搞自己的创作,营造一个清静优雅、毫无杂念的创作氛围,更有利于我潜心创作出更好的精品来。我只想把更多的时间创作作品,坚持追求陶瓷艺术品的质量而不追求数量,追求真实而不追求金钱。这样既是对收藏家和爱好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艺术和声誉负责。作品量少一点作品艺术品质高一点有什么不好?”
他的确是一位独立思考的执着的艺术家;但比他更执着的人还有一位藏家。几年前一位珍爱他作品的收藏家,为了验证他所说:“每一件作品都由他亲自从头到尾独立一人创作完成”的话。不远千里从北京南下醴陵考察。当他看到离醴陵市中心不足三公里处的小山坡下一幢独立的艺术瓷作坊,既没有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也没有人声鼎沸的嘈杂声;只有静静的创作室,风格别致的陈列室,散发出瓷泥味芳香的制坯作坊,以及能创造出奇迹的液化气窑炉;除此之外就是房前屋后的竹林和果园,当然还少不了一条温顺的小狗和唱着迎宾曲的五花八门的小鸟。
眼前的一切使这位北京先生折服了。他不无感慨地说:“我的收藏品诞生在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出自如此率真、诚实的大师之手。有灵气,有价值。我放心,一百个放心。”
大千世界何其大也,一个人又是何其渺小哉。但只要心理装着良知,既有水平又有诚信,真正做到德艺双馨;那他的名声就会不径而走,他的作品也会遍迹于世界。一个人的世界还小吗?!
作者:凌北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