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8-22 10:24
(雅昌艺术网讯)8月21日,黄引个展“单向回收站”在上海iSGO Gallery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黄引自2013年以来创作的部分绘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近几年来的创作脉络。
iSGO集团CEO Maria开幕式致辞
黄引以“用图像制作谎言”来定义自己的作品。她时常对历史、宗教的经典图像进行解构和重新制造,使原本厚重古老的图像变的荒诞无聊,图像本身的历史性和符号性消除,转而成为单纯的视觉符号。反过来,黄引对当下的图像进行“作旧”加工,使原本无意义的、稀松平常的图像变的古旧厚重,制造一种伪历史,从而对当下社会现状进行反思。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胡赤骏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黄引开幕式致辞
黄引对于经典图像的咀嚼带有两条明显的牙痕,第一条是强烈的女性暗示,第二条是对非生命体强行输氧所造成的异化状态。
展览现场
学油画出身的黄引,在谈及作品风格的变化时表示,并不存在某个灵光一现的瞬间,这一切都是长期阅读、积累、思考的结果。“在我看来,创作只是一种表达的途径,媒介只是一种载体。”图像元素的运用与创造来自于黄引的长期积累,创作之余,黄引一直坚持阅读,哲学、宗教、文学无所不包。
展览现场
文字在黄引的绘画中常常占据主要位置,其与经过修辞的图像相比,文字的信息指向更为直接。从另一种角度考虑,文字与图像在黄引的作品中出现了强烈的对抗状态,貌似是对图像进行辅助阅读的文字实则将图像逼向无意义的角落,让图像随时面对被二次消费的危险。这种图文之间的相互对抗与消解也同样保持着艺术家处理作品所流露出来的差异化状态。
文殊智培中心 40 x 39.6cm 纸本水彩 2018
诗歌串烧 50 x 70cm 布面油画 2016
对文字的运用也体现在对废弃物的再创作上,不论是砖块还是香烟盒,都可以作为载体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绘画的内容与不同废弃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互文关系,巧妙的不回答谁才是作品的问题。“纸本系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之前的工作室在动荡的城中村,每逢附近建筑拆迁时,黄引就会去现场“考古”,并捡回来一些砖头,进行清洗和绘制。为了蒙混观众的眼球,黄引特意在砖头上绘制了古画,并对其中的的元素进行了调侃:将韩滉《五牛图》中的一头牛解构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奶牛;用胶带封上《珍禽图》中的鸦、雀的唇部,并命名为“鸦雀无声”;将浮世绘的火元素同建筑工地的路障牌并置等等,呈现出“新”与“旧”的快速变化,用隐喻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状进行思考。此外,亚克力罩的展陈方式也参考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手法。
考古系列之一 22 x 11cm x 8 砖上绘画 2018
考古系列之四 22cm x 11cm x 8 砖上绘画 2018
与废弃物为载体的作品相比较,黄引还有一部分作品创作在常规的架上绘画媒介上,这些作品带有艺术家较理性的思考逻辑与图像逻辑。我们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艺术家克制的一面,通过克制手感来降低作品的绘画性,并将观众带到画面之外的思考当中。
糖果刑具-致卡夫卡 160 x 140cm 布面丙烯 2013
用糖果色消除刑具的恐惧感,显露调侃的意味
八个手势 110 x 60cm 布面丙烯 2015
马赛克消减掉了手势的本来意义
诚然,一个视觉艺术家以消费的方式去构建作品系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不论为“消费”一词举任何正例或者反例都避免不了让自己的作品快速陷入被消费的状态。黄引一系列作品本身也包含着对图像、文字甚至对自己的消费,而其姿态则是完全对抗式的。将自己代入其中是艺术家创作的方法,也是艺术家一招身临其境的险棋。黄引每一步都踏在边界上去思考问题,材料的边界,绘画的边界,伦理的边界等,这恰恰是她作品有效性的证明,也是无法被替代的部分。
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对于图像的把握面临着作品伦理的考量,将日常图像纳入到作品主体之中,都要面对既生瑜何生亮----图像本身存在,那么挪移到绘画上,它的意义何在?
神奇口红 110 x 80cm 布面油画 2019
苏格拉底神仙水 30 x 30cm 布面油画 2016
苏格拉底成为黄引虚拟产品的代言人
因此我们在探讨黄引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有几个问题需要提出与厘清:1、艺术家作品中多元的图像载体(剩余物,例如烟盒、砖)是否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2、艺术家挪用、改造、重构经典图像是否符合创作的逻辑与伦理。3、文字介入作品是否成为图像的附庸。4、艺术家是否在刻意减少绘画手感对于绘画的控制。这几个问题串联在一起刚构成了艺术家一系列创作的几个重要要素:载体、图像、文字、绘画性。
Bone Factory 110x80cm 布面油画 2019
谎言树 110 x 80cm 布面油画 2019
面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黄引给出了她的方法——“回收”。回收属于消费的后端问题,也是第二次消费的开始,我们提到的四个问题与四种要素也都符合艺术家“回收”的逻辑。这是艺术家创造图像的方法,我们能从这一系列作品中找到被艺术家咀嚼过的痕迹。咀嚼一定区别于简单的图像挪移与重构,它是带有艺术家体温的处理方式。
无题 29.5 x 37.5cm x 2 纸本烟盒绘画 2019
一碗圣约翰 45 x 35cm 布面油画 2019
从绘画的本体语言出发,“回收”的作品手稿性更强,与艺术家的日常思考更为接近。黄引坦言,自己的创作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之前在广州大学城居住的时候,周围的环境比较嘈杂,所以画面语言比较多元,思考也比较尖锐,后来搬到了现在的工作室,环境相对安静之后,画面也变得稍稍平静了。
咸鱼之歌 120 x 70cm 布面油画 2018
椰赋 70 x 40cm 布面油画 2016
艺术家运用了她特有的回收方式对抗我们过剩的欲望。“回收”是一个从抛弃到被拾起再到被抛弃的循环过程。而回收的前提是对象为已经被消费榨干之物,以黄引绘画中的图像生成为例,进入到回收序列的事物无非两种,一种是无用之物,一种是隐私之物,一种关于图像表层的重新述说,一种关于艺术家内心世界的重新加密。而回收成为了艺术家对抗消费议题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单向回收”,既代表了艺术家创作的路径问题,也是艺术本身的路径问题。艺术输出的路径,艺术接纳的路径,艺术家作品表面不守恒,其实都遵循着艺术本质的守恒定律。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1日。
【黄引:单向回收站】相关信息
时间:2019.8.21-9.21
地点: iSGO Gallery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闭馆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西路567号R108
注:部分文字引自展览前言,作者林书传
作者:李家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