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区的主角
方力钧 水墨人物作品
// 艺术家 //
艺术家是宋庄艺术区的灵魂,有的人在此深耕十多年,有的人仅把这里当做跳板,也有的人在这里散尽家财、狼狈而返。最早来的是为了找个僻静的地方安心创作,后来想发财的也来了,发了财的却走了,来去匆匆。
最早一批来宋庄的艺术家,是90年代中圆明园画家村被驱散时那批搞前卫艺术、当代艺术的人,自由的基因一直是这个艺术区壮大的动力,早期他们把作品卖给外国人,用美金结算,活得非常滋润,在随后的地产运动中,他们率先买地盖房。后来因为市场的原因,很多都消沉下去了,只有不断求新突破、与商业深度结合的活跃艺术家,才能继续活得滋润;大部分还是活在自己营造的精神枷锁中无法逃脱,更无法融入瞬息万变的市场。提醒他们一句:政治波普启蒙期的艺术早已过时,那些有钱的潜在买单者早已走出国门,眼界大开。
2010年左右随着国内书画市场的火爆,涌入了大批的传统国画家,那时的市场需求巨大,画得好的在那些年还是活得非常滋润的。因为全国市场的火爆引来了资本的临幸,有了强大的资本做庄,现金流是杠杠的。但是在泡沫破裂之后,满地狼藉,无论是资本、庄主,还是画家或藏家,都是受害者。因为当年的巨量绘制,作品品质绝对保证不了,同时还废了手、乱了心,再也回不去了。
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是在地方的美术相关职能部分的头头脑脑,在这里弄个工作室,偶尔参加一个展览,抑或与名人合个影,只要这样回到地方,身价即可倍增。当然,绝对不排除有来认真求学和热爱艺术的的人。
另外,还有一股年轻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着良好的、系统的美术教育背景,在惨淡的市场中,依然选择为艺术献身,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从这里开启职业艺术生涯,既有无奈,也是希望,这里有足够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更是艺术交流的圣地。
树美术馆,宁静的夜
// 美术馆 //
在宋庄,经营美术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特别是这几年市场惨淡更是门庭冷落。因为宋庄远离市区,这里汇聚的大部分群体都是艺术从业者,绝大多数是自用的工作室,不对外的,商业化的游客还远远没有成熟。因此,无论什么档次的展览,都是艺术家朋友自己来捧场,平时的小聚本身就不少,没有商业化的展览就产生不了多大收益,即使是宣传效果也不佳。
美术馆因为规模大,日常的开销自然少不了,普通展览产生不了直接的经济效应,平日又没有足够的人流量,运营是非常难的,这也是所有美术馆运营的症结。(PS:当前798的场馆,都在争先恐后地是举办各类网红展,靠收门票盈利)
去年,方力钧先生接任宋庄美术馆馆长一职,给这个全国最大的村级美术馆带来了一个利好:宋庄美术馆常年开发(除周一惯例休息),虽然展览频次不多,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另外,树美术馆也相对不错,时常举办一些有品质的展览,而上上美术馆和国中美术馆就比较遗憾,展馆不错,但是近两年展览偏少。其他数量众多的个人美术馆偶尔有活动,因为太过分散,没有统一的展讯发布平台,很难起到理想的宣传作用。有时,线上展览反而更有效率。
// 艺术空间 //
宋庄还有众多的艺术空间和个体画廊,这些艺术空间都是各有特色,多数都是理想主义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打造的一个会友空间,能成功转化成商业化的空间非常不易,多数是在兴趣消磨殆尽后关张大吉。
而这里的个体画廊,多数是画家自己的展示门店,自产自销。前些年在宋庄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都还错,近几年想活得滋润谈何容易。互联网化的中国零售市场,一切都变得那么地简单、粗暴了,中间环节省了又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间商只能出局。
我作为一名非典型性画商,这几年也是在不断学习、探索,以便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让艺术回归文化价值,倡导独立审美,放慢脚步才能尽情体验。
@工作室出租
国防艺术区,这里是副中心的艺术区
// 地主、二房东 //
地主绝对是“滋润之王”,他们以自家房产出租为生,旱涝保收,租金连年上涨,商业化越深入,租金收入就越多。他们还经常撕毁合约,因为是“农民”角色,有的合约本身就没有法律效益。
这里除了本地村民是天生的地主外,还有一批投资客二房东,租地盖楼或改造厂房,出租工作室,并提供配套服务。总体来说,当前的出租率还是很高的,有不错的稳定收益,因为这两年北京周边的很多艺术区都整体拆除,给宋庄带来了充足的租房需求。
地主与租客的矛盾是天生的,谁也没有错。
@艺术配套
// 策展人、媒体、出版 //
作为宣传功能的“三件套”:策展人、媒体和出版,在宋庄以策展人自居的非常多,只要会组织一个画展,打通几个主要环节,最后收获回报作品。当市场行情不好时,这种纯粹的套路化攒(cuán)展,各方都没有了兴趣。疲惫之后,期待着更专业和更有质量的展览,才能重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而艺术媒体以前一直是香饽饽,炒作出名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自媒体把门槛打破,各种艺术内容都泛滥了,质量稂莠不齐,连“江湖路数”也可以搭上顺风车,图文与短视频齐上阵,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展览和艺术家个人的宣传链接,甚至有“杂耍表演”,看客只能自己练就火眼金睛。
网络宣传的高效、便捷,挤占了大量的出版业务,他们的日子的确越来越差了,纸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曾经各种无书号的宣传画册满天飞,人手好几本的现象也不流行了。
// 画材、装裱、配框 //
画材、装裱和配框是一个现金流很足的板块,属于艺术家创作前后端都不可或缺的刚需,只要品质和技术到位,总体还是很滋润的。
但是值一提的是国内的画材市场:颜料、宣纸、画布等质量堪忧,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迫使越来越多的画家使用进口材料。中国的商品依然还是在“拼低价”的恶性循环中挣扎,消费者的观念没有改变,假如专业的生产者职业操守缺失,必将带来的整个产业链的灾难。
装裱、配框用“三拼”可以形容:拼手艺(精工细作、传统手工装裱)、拼效率(承接各类展览批量、短期的急活)、拼低价(从原材料到工艺都糙,也有市场)。
@吃喝玩乐
米娜餐厅,一家很温情的川味小馆
// 特色餐饮 //
虽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得有吃喝,但在这行里折戟的人是最多的。这是一个非常重管理的行业,既要持续性的客流,又得管理好菜品、厨子和员工,优化好成本,缺一样都不行。宋庄的特色餐饮少说上百家,但是真正能做到口味有特色、又能控制好质量,同时客流量还能持续的店也就十家左右。
在持续客流上有一个经营小技巧,了解宋庄这里的餐饮文化,就是三五好友经常约酒局,每周不约个三两顿,都不算地道宋漂,维护好这些爱组酒局的人,只要菜品不是太差,客源就不用愁,这些人吃的不是菜,而是可以夸夸奇谈的空间和倾诉对象,有时是分享一下业务上的喜悦,有时是发泄一下郁闷的情绪。无论喜乐、忧愁,只要有酒局吃喝,就能化解;实在不行,就再来一顿。
餐饮这行机会虽然随时都有,但是消耗资金也是最快、最残酷的。目前中国餐饮总体的菜品都是偏重口味,香辣把我们的味觉带向了歧途,让我们无法品味食物原有的味道,毁掉了我们的精致生活。
出走咖啡,一家禁止不拍照的店
// 咖啡店、小酒吧 //
主打小资调调的咖啡店和小酒吧,就是更大的坑了,以为在艺术区这类生意能很好,但是得明白宋庄还不是商业化的艺术区,游客并不多,都是靠本土消化。
这里的小资真的不够,在这个战场能玩转的咖啡店和小酒吧实属不易,我曾做过一个精选宋庄十家咖啡店的小调查,实则只有三四家还经营得不错,而对于酒吧,目前这个市场能容纳一两家就非常不错。
@生财有道
// 考前培训 //
目前这里最火爆的产业已经变成了高考美术培训,招生不用愁,还能打包全套的消费:租住、教学、餐饮和其他消费。已经形成了华卿、周达、达人三足鼎立的格局。
靠文化课无法上大学的高中生,通过半年的集训,有的还真能考上大学;当然有的是真心热爱绘画,本身水平也不错,但要是不来强化进修一下,分数上容易吃亏。这种课外培训是我们应试教育的一大顽疾,据说已经蔓延到国外了,我们的孩子在国外也是天天上补习班,考试分数完胜老外,带坏了他们的风气,给国外的家长带来了恐慌,人家只好在招生上限制亚裔学生的比例。
我们的生存条件到底有多残酷?这是我们自己虚设的,为什么要让下一代也紧绷着神经活着,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为了竞争,还是生活?丛林法则是没有错,但为什么我的丛林里就只剩下豺狼虎豹了,小绵羊都就没有容身之地了吗。
陈明华 《海上佛光》油画作品 80x100cm(在售)
// 国展班 //
因为前些年畸形的市场,促生了入展热,一方面为了拿下中美协会员,到市场上好卖钱(其实现在市场也在变,真画得好,价格合理,才有市场)。二是市场低迷,参展的作品有可能被主办方花钱收藏,能变现。
这种国展班的唯一目标就是短期内绘制能够入选中美协主办的展览的画,集齐9分,拿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实这个证的含金量已经越来越低了,我把这个证比作大学“本科文凭”;有了呢,也不代表你就是优秀的艺术家了。
目前的国展班为了“高效入展”,早已总结出来了很多套路化的标准,特别是国画方面,电脑上做造型图,打印后再临描,最后上色。只要找到了诀窍,能快速传授、被学习复制,就能快速赚钱。
目前的现状是满屏皆是千篇一律的“国展风”,观众看着都疲惫了,也不知道这些评委还能忍受多久?
高峰 《human》油画作品 100x100cm(在售)
// 营销公司 //
这类文化收藏公司包括电话营销、活动营销、展会营销。很多都是早年从事黄金、邮币、玉器等销售的公司,前几年书画市场火爆时转入书画。他们行内有一句名言“给他们什么,都能卖掉。”随着营销公司越来越多涉足书画,他们来宋庄这个创作基地选择货源,有的将办公基地迁至宋庄。
他们的目标客户多数是退休后有钱又有闲的主儿,投资收藏是话术的第一核心内容,“大师”挂嘴边,没有大师的世界,他们就没法活。销售员都是小年轻,陪聊功力了得。作品批量采购,多数情况下质量不可控,但赚钱能力超强。
// 网拍直播 //
网拍直播是随着艺术品电商的兴起,掀起的行业变革,对传统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能为部分适应这种模式的画家带有不错的财源。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也略显乏力,无论是从业者和买家都是后劲不足,新鲜劲已过。
当前,也是从业者继续改造升级的重要时期,结合线上、线下,优化品质和服务是一条铁律,想要继续在文化艺术这行深耕下去,就必须利用好线上、线下的经营方式,同时不断提升作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在宋庄活得滋润谈何容易
~~~ 转发 ~ 分享 ~ 互动 ~~~
北京子阳艺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