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北方地区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为中心而形成的“京津画派”促成了其时中国画创作的又一个兴盛期。画派各家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强调传统笔墨功力,上追宋元,下逮明清,更广取他派之精华,兼合西画用光与色彩因素,别出新意,自成一格,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振兴和继承。
京津画派诸家所擅题材各具,腕底风貌亦迴出别韵,如于非闇功力深湛于花鸟;黄宾虹笔墨雄奇于山水;亦有徐悲鸿融筑中西技法之作,集而览之,可窥此季风貌之一斑。
江山本如画 内美静中参
“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型画家,黄宾虹不仅是借古开今的画坛巨匠,更是贯通中西画学的美术学者。对于中国画,先生首先重视笔墨,认为“笔法、墨法、章法三者为要”,并总结出“五笔七墨”。他面对西画的冲击而有出人头地的文化自信,以强烈的民族精神,实现了近代山水画的别开生面。
黄宾虹 新安江纪游 镜框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129×66 cm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秋拍拍品
《新安江纪游图》写于1948年。彼时宾翁腕底之功夫已炉火纯青,但作画却甚为严谨,从一九四七年致黄树滋函中便可见一斑:“张大千来此售画,每张定价法币二十万,齐白石每尺四万元,皆甚忙碌。敝人只择人而与,非经至介绍不动笔,各纸铺索者皆谢绝之,意留传精作,不与人争名利耳。”如此精益求精,难怪先生晚年佳作迭出,亦可见先生与上款人“善舒先生”交谊匪浅。
黄宾虹 新安江纪游(局部)
此帧采用宾虹先生常用之“左山右水”式构图,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全作笔笔中锋,积墨、焦墨、破墨等并用,浑而带清,强调墨彩的“华滋”,取得一种杳杳渺渺的效果。诚如王伯敏所评价的“风范气候,极妙参神”,尤其“八十岁以后,所画体韵遒举,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卓跞前人”。今读此《新安江纪游》则见异曲同工之妙,笔墨穷极变化,堪为晚年力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