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12-28 10:55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马丁·霍齐克
邱志杰
策展人:马丁· 霍齐克、邱志杰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追溯全球科技艺术四十年
11月2日,“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由林茨电子艺术节资深总监马丁· 霍齐克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邱志杰联合策划。
这次展览将目光投向过去的40年里,科技与艺术相互发生关系的40年。“在此期间,所谓的‘数字革命’迅速兴起,席卷全球,带给全球社会颠覆性的挑战……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与科技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一轮全新的范式转换正在酝酿之中。迹象之一就是数字本身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一场独立运动。这次范式转换不仅对工业产生影响,也将作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之为人的定义。”林茨电子艺术节资深总监、策展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在谈到展览主题时表示。
此次展览是国内首次系统介绍中西方科技艺术的大型文献类展览。邱志杰谈到:“通过这场深圳实验,中国正在重新成为一种科技文明,并重新面对前沿的人类命运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进入一场别开生面的属于未来世界的艺术之旅
此次展览通过展出林茨电子艺术节40年来的获奖作品,以及中国本土科技艺术领域重要的代表作。或许观众并不一定了解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但一定会被作品高端的AI技术和对于社会观察的奇巧构思俘获。
同场展出的林茨电子艺术节四十年文献展则是国内首次系统介绍中西方科技艺术的大型文献类展览。文献展回溯了林茨电子艺术节的历年主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数字革命、互联网发展到现今的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西方科技艺术在技术与文化的浸润中演化至今。
深圳的风 © Refik Anadol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例如作品数据绘画《深圳的风》是特意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委托作品。这组流动变幻的诗意绘画,让我们看见平日不可见的风。拉菲克·安纳度工作室收集了深圳区域整整一年的风速、风向、温度等数据,并开发了一套定制软件,以20秒的时间间隔,读取、分析这些数据,形成了四个优美的动态篇章。每一个篇章都有独特的笔触、动感。
行走的城市 ©Universal Everything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行走的城市》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城市漫步的体验,探寻我们如何将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转化为情感与觉知。透过对人体运动、情绪设计、建筑和声音的研究,影像中的3D城市人形雕塑在屏幕中央不断行走、变化、重塑,散发着逼真的动感与活力。这些形态也反映了现代建筑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关键美学趋势。
欺骗的艺术 © Isaac Monté (BE) Toby Kiers (US)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欺骗的艺术》展出了21颗废弃猪心中的8颗,它们都是被艺术家进行了去细胞化处理,并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再填充。它们不再是生物器官,但却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艺术家试图借此探讨: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操控人类身体这一极富争议的议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