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最近的特殊时期,面对严峻的疫情!让人们在面对“吃”的时候可能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面对野生动物的时候,放下无止境的贪婪欲望,当下即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吃饭到底吃的是什么?食物吗?食物只是现象,其实吃掉的是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人们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
今年改变了往年“菜单”的丰盛面貌,但依然提倡健康的饮食,介绍一些平凡的家常菜。另外,往年菜单多女士,而少男士。其实,爱生活,爱做菜的男士颇多,艺术家尤其多,总听说艺术圈的男士中有高手。在特殊时期的人们更要照顾好自己的饮食和心态。所以,今年的邀请了七位艺术圈的朋友中男士占五位。另外,今年也有些变化,以个人在不同角色和工作状态出发呈现菜式的不同。有高鹏馆长的能量餐;有艺术家宋永红、王劲松的记忆味道和自在小菜;有纪录片创作者米娜满满亲情的健康汤;有艺术家王光乐的“非普遍的题材”;有当代爱石人素食主义的生活艺术家佘文涛和佘佩华夫妇的创意糕点。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
高鹏:从“牛排能量餐”开启一天的工作
今年初,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在聊到今日美术馆一系列新政的时候,就谈到今日未来馆•云端美术馆APP作为今日新媒体实验室的首个重要研究成果已经上线。依托新媒体工作室的艺术家资源,带有沉浸式体验的美术馆餐厅也已经进入2019年的年度计划。
显然,高鹏馆长对美食有自己长期从个人饮食口味、生活、工作节奏出发的习惯,高鹏喜欢为自己准备一道比较适合作为早午餐的菜品。蔬菜和牛肉搭配的能量餐是他认为值得推荐的一道美味。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制作“牛排能量餐”的过程
“它既满足了我们日常所需食物中的所有营养,又具备正餐的仪式感。一道菜品在色、香、味的制作以及搭配膳食所需的营养方面,就如同艺术创作一样,既要保证菜品的营养,同时也要兼顾色彩搭配,用餐时心情愉悦,开启一天的能量。”
高鹏的一天,从“牛排能量餐”开始。
牛排能量餐
牛排能量餐
烹调方法:使用煎西冷牛排配上芦笋、鳄梨、芝麻菜,藜麦。一道健康均衡的菜品,离不开新鲜的食材(牛肉对人的身体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减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这道菜选用牛肉作为主材,如果选用安格斯西冷牛肉就更好了,因为西冷牛排肥瘦相间,富有嚼感,健康美味)。配餐搭配了鳄梨,芝麻菜,藜麦代替本道菜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忙碌的工作之余,用一份健康的食物为自己补充能量。
牛排能量餐 局部
高鹏在英国学习时,逼着自己学会了做饭。英国的餐饮算是出了名的不太好吃,最著名的就是炸鱼薯条了,所以煎牛排和做沙拉变成基本生存技能。后来在美术馆工作经常要加班布展,而且艺术圈很多活动都安排在晚上,往往凌晨才到家,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经常混在一起。这样的工作节奏不断让他思考什么样的餐,既不需繁多的品种,又能保证膳食的营养和口味,让工作餐也变得艺术美味起来!春节期间,容易暴饮暴食,熬夜看电视等,第二天一早不必吃前一天的剩菜,给自己和家人做一份蔬菜和牛肉搭配的能量餐就是最好的选择。
顺应饮食规律,选择健康食物。
工作与生活,艺术与餐品。
停下来,享受我为您推荐的美食。
享受这一刻的餐桌艺术。
——高鹏
艺术家宋永红
宋永红:味道的记忆和吸引导致的行为
“我的小菜多是下酒,酒后增长激情可以畅想构思然后做作品美美的! ” 艺术家宋永红常常体会在自己在家做饭吃,确实像极了在工作室创作。
艺术家宋永红讲述“味道的故事”
首先,你要感觉到自己想吃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美味?艺术是公共性的,同时也是私密性的,艺术因艺术家的个性而决定了创作作品的走向。
吃美食,不是因为你身体里短什么,而去选择吃什么,更多的是因为味道的记忆和吸引导致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是味道,而不是简单的营养。好的艺术作品像是一道美味,视觉是第一位的,无需过多的解释。
因此,宋永红推荐了一个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和从友人那里听来的两道家常菜。
宋永红烹调的“家乡大拌菜”
家乡大拌菜
用料:猪里脊肉或五花肉三两左右;芹菜半斤;绿豆牙一斤;豆腐皮一张;西红柿两三个;黄瓜两根;紫洋葱头一个;土豆粉条一把。
烹调方法:把芹菜和豆牙水焯一下断生,把焯好的菜放入漏盆空水,粉条煮软水泡备用。其它菜切小块或丝,放入拌菜盆备用。
首先把猪肉切丝炒熟,炒制过程,放植物油少许,盐,生抽,白糖,料酒,花椒粉,䓤姜末,翻炒熟。同时把空过水的芹菜和豆牙、粉条和刚出锅的肉丝与其它疏菜一起放入盆中,撒入香菜蒜末,最关键的是放入二两的山西陈醋拌匀即可。
油煎葱花豆腐
油煎葱花豆腐
烹调方法:豆腐切片,待植物油热至七成,豆腐一片片下锅油煎。在豆腐片上撒盐,待豆腐煎至两面金黄色,淋入适量淀粉汁,撒少许小葱花,收汁即可。
宋永红的妈妈是河北曲阳人,她的用料除了猪肉和粉条以外,还有炸豆腐丝、白菜、芹菜、绿豆牙都需要焯水。宋永红从新疆大拌菜里把西红柿和黄瓜、洋葱之类生鲜借用融合进来,又增加了这道菜的丰富口感和营养,做法也比较自由。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自由组合。
之所以要推出这第二道菜,是因为偶然从另一位老友处得知,据宋永红讲,一次好友艺术家王劲松聊起艺术家尚扬老师在他家里做菜,就是这道“油煎葱花豆腐”非常好吃,我自己改编了一下,做法极简单。
艺术家王劲松(左)与艺术家尚扬老师(右)在厨房烹调
王劲松:来去自在小拌菜
艺术家王劲松的厨房和私房菜常被艺术圈的朋友们叫好,亦被友人称为“超越三维思考的创作者”。他虽然是出身国画,却一直耕耘于当代艺术。在摄影、油画、水墨、重彩等等领域皆有涉猎。出世于艺术世界无限扩展的时空维度,入世与斗室餐桌满满烟火气间来去,来去自在。
王劲松此次推荐了自制下酒小拌菜:“洪峰兄弟给取名为‘大红大紫’意为五彩斑斓。”
小拌菜
材料:黄瓜丁、西红柿丁、洋葱丁、红绿黄辣椒丁、香菜末、生花生、瓜子仁、松子仁、葡萄干等
烹调方法:可随性添加增加厚味再将盐糖香油白醋混合调拌即可,口感不错下酒的味道。
艺术家王劲松
自制烤鱼
自制烤鱼
烹调方法:取金鲳鱼中间刨刀洗净挂起来风乾再用烤盘小火温烤出油上色外焦里嫩原汁原味即可。
艺术家米娜
米娜:亲情满满健康汤
今年,现居北京的重庆艺术家米娜作为艺术家陈曦的妹妹,被强烈推荐参与本“菜单”的创作。米娜在宋庄开“米娜餐厅”的时候是独立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白塔》(2004)、《手语时代》(2010)、《梧桐树》(2018)。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本科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做过很多和所学相关的职业。2008 年在宋庄与苏青建立了“苏青米娜工作室”及“米娜餐厅”。作为联合发起人于2016年在北京共同成立亚洲电影共同体“新亚洲影志”。由于米娜讲故事好听,且听她自己娓娓道来吧……
艺术家米娜(二排中)和闺蜜艺术家陈曦(一排左)
米娜餐厅和“八零后”老爸的故事
餐厅人来人往 ,镜头里人生百态,十年前在米娜餐厅门口做了个菜园子。春天会有蓝色鸢尾钻出,辣椒挨着紫苏,豆角毗邻茄子,篱笆围着一圈的是格桑花,越热越开,摇摇晃晃的,恍然藏地高原上的流浪与北方平原上的流浪邂逅在一起;“米娜小菜园”木头牌子挂在葡萄藤下,再下面是邻居大爷的座儿……宋庄艺术村十年一梦。
歌者与诗人们陆续去别处吟游了,我们还在残梦里留守。每每有人回来吃饭说你们还在?真好。十年在梦里很短,在现实里已经万水千山。
回溯当年老栗(栗宪庭先生)侃大山,带头在宋庄自建房,说过“乌托邦靠大家”。结果我自以为我就是那个“大家”,奔了宋庄来,一手设计图纸,施工,搭建出乌托邦的具体的样子——“苏青米娜工作室”及“米娜餐厅”。菜单开始只有简单的半张A4纸,渐渐成三两页,再后来在村里第一个用了iPad ,因为餐厅服务都是聋人,苹果公司还专门给做了培训。做饭和画画做设计一理相通,做设计我喜欢混搭,做菜也是常用信手拈来的食材。冬天米饭里放进去山药豆,春天让小厨师爬树撸点榆钱沾团子,村里有位卖胡萝卜的大爷,吃太多胡萝卜脸色橘黄,我只要见到他就多多买他的胡萝卜。种地的农人不多了,种萝卜吃萝卜卖萝卜就他一个。厨房的四季总是很忙,还得额外点豆花泡橙子酒,做些和记忆感情有关的食物。还有猫儿狗儿要收留照顾,而店里的人,也早已成了家里的人,我们在一起,年复一年,一起胖过,瘦过,年轻过。
苏青(右)、米娜(左)在“米娜餐厅”前
神回了往事,才想起来命题是过年的一道菜,并要论一论当今的艺术环境与形势。画画的姐姐陈曦说,要让她打比方,这艺术圈那就是一锅火锅!真有她的,乱煮一锅有理,琢磨还是那么回事儿。
我呢,就说宋庄的那点事儿。现在宋庄流行“艺术餐厅”,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艺术是。村里如今餐厅很多,但早期宋庄,没个“正经”餐厅,我算开了个头,还用了白桌布,搞得跟地中海似的。相较飞沙走石的环境在一起,一看就不合群。现在的宋庄,餐馆咖啡馆不乏网红气质。把艺术扒下一层皮,挂起来叫卖。
米娜的菜园子
以前艺术家攒的饭局多,但这几年艺术家走了不少。北京在政治上集中,文化上去中心化已经是不得已的现实。艺术家回乡继续乌托邦的,上山隐居的,出家循道的时有耳闻。文人的田园梦依然是个流散的传说。何为田园?田园是回到人的简单,顺服自然,升华精神。我去云南松坪子村学习朴门,吃到最好的猪肉,去内蒙青年电影周的草原营地吃到最美味的土豆,回到简单是非常不简单的。我们做了个新亚洲影志,做艺术电影交流,最近展映的越南青年导演张明归的新纪录片《树房子》依然是表达回不去的焦虑,婴儿回不到子宫,人们在眷恋中失去家圆。我自己的纪录电影《梧桐树》以特写去凝视,以摄像机去陪伴一段围墙里残障少儿的单纯时光。但现实正好是喧嚣尘上的。超市循环播放吵死人不要命的迎新歌曲,春晚在即,继续姹紫嫣红狂喜的审美。电影以艺术之名在打造“爆款”,李鬼再也不心虚,比李逵日子好过。春节是否应该应运而生一场饕餮盛宴呢?诚然生活需要仪式感,但过年是食物浪费的高峰,因此更觉得简单和自然的食物和纪录片的“真实性”一样重要。
米娜的父亲
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正在煮饭。老爸是“八零后”了,近期住院,我负责每天食疗食补。两个月下来,老爸争气,好起来了。现在心血管问题的人特别多,吃上忌口不少。赶上我做了简单的一道汤菜,就顺手拿来应景。是一道西洋参白菜鲍鱼汤。老爸气血不足,中心肥胖,要减脂补气血,因为脾虚有痰,也不宜大补燥热。
西洋参白菜鲍鱼汤
西洋参白菜鲍鱼汤
烹调方法:用西洋参、白菜和一点瘦肉隔水蒸十分钟,有炖鸡的高汤会更鲜,瘦肉则比较省时间,放点鸡粉也可以,介意鸡粉的就不用。感觉白菜的甜味已经融入,并中和西洋参的苦味时,就将烫熟的鲍鱼入盅,蒸三两分钟后关火。再焖一焖,入盐调味大功告成。
因为我是要赶路送饭,就变通做一些快捷又健康的菜式。如果鲍鱼是生的,就要蒸的稍久些。用即食的最快,干鲍鱼当然要提前泡发。汤里煮乌冬很好吃,如果是配米饭,喝了汤,鲍鱼沾食盐、生抽,就很鲜了。我直接在玻璃便当盒里做的,包好保温袋到了医院还热乎乎的。
西洋参白菜鲍鱼汤 局部
这大概不算典型的年菜,胜在健康。里面有我家的小故事,有我为老爸操心的心思和一家人给他力量的加持意念,我家今年会迎来特殊的一个年。但也是十足温暖的年。建议食用时用精致的器皿来呈现,还是能够体现“小而美”的中心思想的。最后祝愿大家都更加健康,好胃口,没有疾病,做个大有口福之人,遍尝美食。2020 爱你!爱你!
艺术家 王光乐
王光乐:躲开普遍题材的味道
艺术家王光乐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一系列创作《午后系列》、《水磨石系列》、《寿漆系列》等等一路下来,仍然清楚的记得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书中所讲“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
“喝岩茶的人,如果你有正山肉桂,他拿一个‘牛肉’,你又拿一个‘老牛肉’,物质性的比较是无止境的。但是生活在此处的意义在于看谁能够把一碗白水喝出滋味来。”王光乐以茶比喻创作和生活的态度,就可以体验到这几年他的一系列诸如《水磨石》系列、《寿漆》系列等等作品,所达到的“知行合一”的状态。
当我跟他讨论“春节菜单”的时候,他瞬间就“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对我说:“驴火!”
“驴火”(驴肉火烧简称驴火)在北方算不算名菜?但在每个燕地的北方汉子莽撞人生里都有它的影子。王光乐虽然不是北方人却有北方的直爽。
“驴火”为何王光乐的菜,又与他的创作之间是怎样的“不解之缘”?且听王光乐娓娓道来:
艺术圈小伙伴们的快餐常选,都亲切的简称它为“驴火”。我其实从没做过驴肉火烧,我都是在798北门的“老武驴肉火烧”买的,看得多了就能说了:老武火烧现做,立等可取。
我选这道菜是因为它是我每天的中饭。在工作室没法开火,外卖或去餐馆太难等。驴火用小塑料袋一装边走边吃,吃完也就回工作室了。有时不饿揣兜里就行,不占手。它的好处是条形的饼子,与汉堡和三明治比起来,吃相不难看,单手张嘴就行,不用担心漏馅、沾嘴,需两个手帮助考虑下嘴方式。
简称“驴火”的驴肉火烧
制作方法:
首先,面粉加发酵粉和清水揉好,分成条形饼状。
放蒸锅内蒸熟,约大火10分钟。蒸好的饼稍凉后刷一层油,入烤箱,上下火160度烤15分钟。将烤好的火烧横切开,放一层葱香姜,放切好的熟驴肉片和黄瓜片或青椒,夹好即可。
生活艺术家:佘文涛 佘佩华
佘文涛&佘佩华:哲思入味
前两年无上堂艺术空间主人佘文涛和佘佩华夫妇,这对神仙眷侣的素食主义及“潮州西斋”年夜饭,想必已经给大家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今年已是夫妇俩人素食的第六个年头。
黑戈壁石
佘文涛在敦煌的“艺术在场”创作大地艺术作品“寸| 草| 生”
佘文涛还是一位当代爱石人,今年无上堂艺术机构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中国生活艺术展”第三回是“石非石”。“石非石”不同于2017年的“书斋追古”所表达的古今书房内在文脉与美学转换;也不同与2014年的“在此”重新观察中国传统文人生活的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如何介入当代生活的视觉重构。而是立足于传统的“赏石文化”,指向人的性情、品格。人与一块石头之间在对话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合其中。
今年他在敦煌的“艺术在场”创作大地艺术作品“寸| 草| 生”捡拾附近黑戈壁石摆成作者书写的一个“圆相”图形,象征遍虚空尽法界的真理本体。当你我能识破色身的不实以及一切有为法的幻性(“无明”),心性智慧即于当下升起,并获得对真理本身(圆相:无相中包含一切相)的认识。以当代艺术的方式阐明:“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的奥义。
今年夫妇两一起推荐他们共同创作的一道美味糕点“甜甜的石头”,创意来自敦煌的黑戈壁石,也来自他们对石头的体悟。
糕点:甜甜的石头
甜甜的石头
制作方法:麦粉黑糖发醇成形,内包黑、白芝麻甜馅。
创意做法:家乡潮州每逢年节则用木雕模印做粿,因我们平时喜欢收藏天然石头,于是选一块约手掌心大的窝石3d扫描然后雕刻成模印,做成石头形的糕点。味道甜而不腻,黑白芝麻滋养肝肾,也是东方阴阳哲学的体现。
石头
成为我向生命探问的思考点
关于生之来处
关于心
关于传统 当代
文人赏石
本质上不分传统与当代
因石无古今色
心更无过去心 现在心 未来心
但“2020石非石”
我还是提出了“当代文人赏石”概念
希望能以众多资深藏家之作品
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与审美趋向
图式化的文化继承
相对有成熟的参照体系可应用
那不如冒点险
试从禅者的角度去观物
于“无法”之中立“万法”
从“无心”之中而“用心”
与石默对
……
——佘文涛
今年在“特别时期”出炉的“春节菜单”,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寻的“家常”味道。以此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轻松平淡的滋味。“无常”是世间的常态,多些平常心,大概是度过艰难时世的必备心态。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