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对话李蕾:这不仅是一场自然的瘟疫,也是一场人性的瘟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武汉人从最初的封城引起的恐慌不安,到情绪多变,再到困顿压抑。其中的艺术从业者们也因自我隔离而有了孤独而反省的时光。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的美术馆与画廊等艺术机构被迫无限期闭馆,众多展览与艺博会也无奈延期甚至取消。此刻,艺术从业者们是否暂停了思考与创作呢? 在此全城封闭隔离期间,佑品空间邀请武汉本地多位艺术家及艺术从业者,聊聊他们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对于疫情的反思以及自己状态的描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视角的武汉消息。

LFNRHQpfI4J7rlFjcx1X9Nc46N1kEHnJWP1AEHkN.png

李蕾/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武汉及三亚

YP SPACE:疫情当下,武汉已经封城三十天,这些对你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李蕾:因为儿子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他三岁起,每年春节一家三口就会飞到空气洁净温润的海边住上半个月。按计划一月十八号出发来三亚,一切都如往年一样寻常。只是没想到因为航班取消,这次的春假从原计划的两周一延再延,眼看着奔两月去了。武汉封城,我们也开始闭门不出,哪怕现在三亚基本解禁,也鲜少出门,隔几天出门买趟菜,压抑的情境里,完全丧失了玩耍的兴致。每天倒是很忙,洗衣、做饭、打扫、帮儿子上网课做好各种前中后期服务、还要为自己即将开始的网课做准备工作,留给创作的时间非常少,见缝插针画几笔随身带的水彩。

YP SPACE:你是怎样看待当前疫情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事件?这些事件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李蕾:武汉封城最初的几日,真的有末日的即视感,一线的医生朋友在求助,一波波住不上医院的患者在求助,在许多地方象瘟疫一样被驱赶的湖北人在求助,还有各种不忍直视的音频视频。恐惧、愤怒与内疚持续堆积,一次次问:“何至于此?何至于此?”随着湖北换帅,所有的力量都在往湖北聚集,我看到人们拼尽全力,或者说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人再敢放肆的怠慢,又一次次安慰自己:“事已至此!事已至此!”今天是封城第45天,武汉的新增确诊病例依然有74例,但毕竟未来可期了。财新传媒等媒体已经用各种事实把武汉迷雾看起来剥得越来越接近答案,在这里要向这些不停追寻各种事实证据的媒体记者致敬。中央也派了调查组进驻武汉。900万封城中的武汉人,500万还在流浪的武汉人确实都需要一个答案。至于这个答案会不会揭晓,何时揭晓,我想我类平凡人只能观望。只是这个时候有些媒体在没有任何新的事实依据,只是口头形式,一味重复煽情指责追问,这就未免乏味而无意义,让人厌倦了。一只蝴蝶拍几下翅膀可以引起一场龙卷风。面前这样巨大的灾难侵袭,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难道不是那一个个拍动翅膀的蝴蝶?我们是不是最应该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或者说我们能做的对这个世界切实有些许裨益的事就是好好问问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欲望不能满足?为什么越来越听不到别人的需求?为什么越来越害怕犯错?是不是也曾经助纣为虐?是不是过分依赖权威?是不是真的在独立思考?是不是丢失了独立个体的警觉?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这样的追问至少对个人的人格完善是有好处的。进而对这个社会是有一些好处的。

YP SPACE:你认为此次疫情会对当代艺术带来什么影响?

李蕾:这样巨大的灾难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也没有一个领域能够幸免。当代艺术自然不会例外。宏观的影响我没有发言权,但作为身处其中的一员,此次疫情对于我创作的影响是迅猛且不容忤逆的,我不知道这种改变是短时的应激反应,还是长久的后遗症,它正在发生。向来是不太关注时事的,我的政治主张就是不关心政治。可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冬天,我每天都在关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各个官方平台最新的报道。视频里我家附近的那所医院,司门口那架走过很多遍的天桥,新闻里那么多熟悉的地址,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惨烈的现实不允许我缩回个人的躯壳,赖以躲避的《拇指姑娘》的梦境回不去了。好几次,我试着重新描绘鲜花美景,还没落笔,巨大的羞耻感象乌云一样压来,作罢。一切消逝得这样突然。18号刚离开,19号就恍若隔世的城市,一如我忽然消逝的梦幻语言。我无法继续用那样天真的语言来面对面前经历的事件,面对那个正在承受浩劫的城市。所有感动也都酸楚。被迫开始审视社会,制度,环境,个体之间的关系。长久的沉浸在《日记体》里,最近的画都残忍,每一张都在哭泣。

2dolH8UymslAx0IUHbhTH5PnrsV5QDHHWRprUc0D.png

日记体/20200129/悲伤的表演1

YP SPACE:你认为艺术家是否可以担当起唤起他人的"吹哨人"角色?

李蕾:如果是针对具体的类似此次疫情这样社会公共事件,艺术家不太会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背景具备“吹哨人”的能力。对于这个世界的客观判断还是要基于各类科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哲学家的研究合力完成,他们才具备具体“吹哨”的可能。艺术家最大的特质就是“敏感”,这个世界靠“敏感”来为某个事件“吹哨”,这太可疑了。但是,优秀的艺术家会用这种非凡的敏感把不可视的内部世界真实熨帖的呈现在画布上,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景象,使之成为可视的外部世界,得以和观者一起探索人性的更多可能,更深处及更广外延,接纳人性的丰富、复杂与多变,进而寻求一种更健全完善的人格状态。艺术作品的功效更像一面放大的镜子,等待每一位观者照见不同的自己,这是一种抽象的“守株待兔”式的“吹哨”,在互动的对象到来之前,艺术家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有用也好,无用也罢,真不是创作者可以控制的。

YP SPACE: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肺炎,你认为我们个体是否应当有所反思、社会机制是否应该有所改变?

李蕾:就如我前面回答过的,我觉得个人的反思尤其重要。这不仅是一场自然的瘟疫也是一场人性的瘟疫。牵一发动全身,更何况是这样惨烈的灾难,社会机制肯定会有所改变,只是这改变是不是会让社会变得更好目前不得而知,或许还需要漫长的试验和牺牲才能找出那个万全之策,也或许永远都找不到,这个已经超出了我的智商,就不妄言了。

ObLt7UhsTsZCxyOSeBQX9t4kZ2ahZyadVkbHGJ9q.png

日记体/20200205/悲伤的表演2

YP SPACE:对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李蕾:对他们真的是不能言说的感激,他们用命筑起了一道防线,尤其在封城初期医疗物资匮乏时真是让人心碎。想起他们总会滋生出无限的悲悯,他们也是这次疫情的受害者,是被责任,天职,聚光灯架上祭坛的祭品。祈祷他们都平安归来。在这里也呼吁一下吧,待来日风平浪静,请记得他们此刻的样子,善待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伤害他们。

YP SPACE:我们每天听闻很多生死离别,你是怎样看待生死的?

李蕾: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是需要终身修行的一门功课。只希望无论如何死去都能保有人之为人的尊严,都能看见“人性”的微光在闪现,这样的世界才让人不后悔曾经来过。

YP SPACE:你相信“多难兴邦”吗?还是认为这是一次本该可以避免的人间惨剧?

李蕾:我刚刚还听到振聋发聩的“感恩”之声,此刻它和“多难兴邦”一样刺耳,它很有道理,可我替它脸红。人间惨剧。可以避免吗?我多希望可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的灾难是长久的陋鄙构建,是我们每一个人间接或直接合谋布下的陷阱,这就是所谓因果,所谓命运。

YP SPACE:身处疫情重灾区,你身边有亲朋好友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吗,他(她)们都是怎样的状态?

李蕾:有敬重的前辈老师在这次瘟疫中离世,也有同事一家四口同时感染,同事母亲因为核酸检测两次阴性无法入院,一度病危,所幸多方求助终于入院,这其中的惊慌恐惧不用想象。截至今天官方报道的武汉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是2349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可能曾经一起搭乘同一列地铁或公车,可能曾经在同一个饭馆前后桌吃饭,可能曾经在商场或超市擦肩而过,只是那一刻病毒掠过我们进入了他们的身体。我们得以幸存下来,无非是那一丝丝不可捉摸的侥幸罢了。每一次丧钟都为“我”而鸣!

07JVTYmgDvUWMxIOIimL3nA9DwcTTamM09ZX45aZ.png

日记体/20200306/别低头

YP SPACE:疫情结束后最想去做什么?

李蕾:平静的生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微信2199354

      加油
      01年前 0
    • 蔓越莓曲奇

      加油!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