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宋代书家故事汇】①:三次放弃升迁机会而请求留任,谁这么任性???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我无处安放的青春,会在哪里尘埃落定?我是一只北漂的小小小小鸟,想要找个工作,却一直找啊找不到。”哎,说的好啊,这句词说出了多少青年小伙儿当下的心声,可见在这一国之都,找个工作是何等的难,连工作都找不着那就更别说升职了!八字还没一撇呢… 难啊!我太难了……

     可是,在宋代,就有这么一位大佬,放弃了三次升迁的机会,而请求留任!What???

     咳咳,是的,大家没有听错。若是放到现在,可能小伙儿们都开心的左手画个龙,右手画一道彩虹了。说到这,可能有人心理嘀咕:“何方人士?竟如此‘任性’。”


 好啦,现在来给大家提供一些这位大佬的生平的线索哦!


公元945年,这位大佬出生在物产丰富, 地灵人杰的巴蜀,少年时期便在此度过。《宋史》说他“幼好学”, 这一时期的学习实际上为他以后的壮游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太祖乾德三年 (965) , 21岁的他因服侍家母首次来到洛阳。在这里他爱上了乱世疯子杨凝式之书,并模仿也作题壁书。一首题壁诗这样写道:“杉松倒涧雪霜干, 屋壁麝煤风雨寒。我亦平生有书癖, 一回入寺一回看。”

 

公元976年, 宋太宗即位,他手抄郭忠恕的《汗简集》进献, 皆用科斗文字, 深得古法, 诏令嘉奖。

 

宋太宗太平兴国8年(983),他获得了进士甲科,随即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不久转官岳州 (今湖南岳阳) 录事参军,道州 (今湖南道县) 、郢州 (今湖北钟祥) 通判。在这两州任上, 他写下了《淡山岩》诗和“按部先春凤林野, 写怀空望鹿门山”这样的名句。在两湖的青山绿水之中, 与著名诗人刘骘、宋初名僧释梦英等人过从甚密,曾诗云“往岁潇湘一相见”。做两浙转运副使期间,与林逋结为好友,林逋书风深受其影响。

 

 

他53岁时回到京城,任主客员外郎 (礼部属官) , 同时值集贤院。同年, 与盛元、陈尧佐三位任开封府乡试考官。次年,他参与重校太清楼所藏图书。

 

57岁时, 又出任河南府通判, 接着历任曹州 (今山东曹县) , 解州 (今山西运城) , 颖州 (今河南阜阳) , 蔡州 (今河南汝阳) 等地知州, 并进金 (户) 部员外郎。这一时期里, 他写了《许昌帖》、《淮颖帖》、《千字文》等。

 

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7) , 63岁的他再次回到洛阳, 出掌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他建造园池, 号曰“静居”。

 

他在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任上历5年, 67岁时重回东京值集贤院, 两年后 (1013) , 去世, 终年69岁。他晚年创作了大量的书法精品, 如传世墨迹《同年帖》、《贵宅帖》、《土母帖》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怎么样,说到这,大家猜出来了吗?是谁这么“任性”?


他便是“宋初第一手,书史属二流”的宋初书家李建中

别人呢,如若有了升职的机会估计都乐开了花,巴不得升大官、发大财,但是这李建中却先后三次请求掌管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不想升职,只求留任,你说任性不任性?


《宋史·李建中列传》


     可是,李建中为何要这样“任性”呢?

       宋太祖乾德三年 (965) , 这时的李建中21岁,因侍奉母亲他首次来到洛阳。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李建中38岁时,为了准备科举考试, 带着自己的文章去了东都汴梁。在这期间的十余年间他基本上都在洛阳。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7) , 63岁的李建中再次回到洛阳, 出掌西京留守司御史台。 这之后的五六年时间, 李建中都在洛阳, 加上之前的十余年, 可知其一生中有近五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洛阳度过的。可见他对洛阳的感情之深 ,因此李建中想留任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因为他早把那里当成他的寄籍所在 。


(西京留司御史臺台,洛阳在汉唐时是东京,因为它是相对于西边的长安来讲的。在宋代,汴京在东边,洛阳在西边,所以称为西京。李建中因为担任西京留司御史台,所以称为“李西台”。)


      

        其次, 洛阳,古都也, 寺观名胜众多, 且作为宋朝的陪都, 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恢复。可以说是外无兵火, 内有德政。21岁入宋到39岁中进士前的这段时间,李建中正值壮年,除了聚学自给, 就是观摩杨疯子留下的“壁作”, 生活真可谓是散漫悠闲, 所以他想留任还在于他十分系念洛阳寺院杨凝式的题壁书法,并且他的性格简静,风神秀雅,恬于荣利,向往这潇散悠游的生活。


宋代,权贵多居住在洛阳。


    

      而晚年的李建中再次回到洛阳,经过了官场的他此刻已经是不慕功名, 但求清净的了。道家的情怀使他不愿在政治漩涡中停留,而儒家的思绪又使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干脆一走了之, 最终留在洛阳观望。因为这时的洛阳, 处在相距政治核心不远不近的位置, 对于官吏来说, 进退两便。李建中处在这一位置, 既避免了风口浪尖上的权力角逐, 又可以很快得到朝廷消息做出反应, 可谓出仕入仕两不误。从这点来看,留任对他而言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佛家讲求:“有因必有果”。李建中这一“任性”,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李建中三求留任于洛阳,在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任上历5年。这5年间他处在一种散漫悠闲生活状态之中, 这种生活使他的书法显现出闲散悠游、率意自然的气息。他在此构筑园池亭榭,号“ 静居 ”,正是其内心得写照,这种已近似于归隐的心境融入于书法中, 则表达出肥瘦得中,不温不火,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气质。


《土母帖》有天下第十大行书之美誉31.3×44.7cm 10行,行书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秋衣历头,贤郎未检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咨。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柳沣圃书评

《土母帖》为李建中晚年于洛阳所书,相较《同年贴》和《贵宅贴》,技巧更为精湛,用笔老练,但少世俗之气,多有闲雅之风,清新自然,平淡中多有险绝。多有修长姿态,字形瘦健有欧阳询之遗韵,亦得唐代之遗风。元朝的赵孟頫曾有:“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是唐人余风”的评价。被列为十大行书名帖之一。最后的墨迹是题怀素《自叙帖》虽只有“大中祥府四年嘉平月十有八日,直集贤院李建中看毕题。”两行字,但是 “有”、“八”、“平”、“毕”等字与《兰亭序》以及二王手札有极大的相似性,可见其深得二王笔意。处縉绅有消遥之风。


张靖悦书评

《土母帖》上溯魏晋,清丽圆润,姿态横生,得二王笔意。书风恬淡孤寂,并融合欧阳询宽博爽利的笔法书写,直逼唐、五代,恰好与他清淡闲雅的诗风形成对比。帖中草法使用甚少,字势紧结,字形以纵长为主,章法疏密错落有致,线条提按自然。帖中“如何”二字隐约可见王羲之尺牍《丧乱帖》中“奈何”的笔触,“示及”二字笔风则神似米芾《元日帖》中的“不及”二字。由此可见他的书法此时已达到“尚意”的境界。



        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欲邀丘壑老,静坐椎鱼师。颢气留丹田,尺宅分品位。寥寥洞府境,落落烟霞意。金简题上青,与兹尘土异。”这已经显露了他的精神所求。


《贵宅帖》,册页,纵31cm,横27.5cm,行书,9行140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贵宅诸郎各计安侍奉,所示请改章服。昨东封须得出身歷任家状一本,并须赍擎官告敕牒去,未审此来如何行遣也。兼为庄子事,已令彼僧在三学院安下,近已往彼去来回。此庄始初见说甚好,只是少人管勾,若未货,可且收拾课租,亦是长计,不知雅意如何也。侯亲家亦言可惜拈却。建中(花押)谘。刘秀才久在科场,洛中拔解,今西游兼欲只侯府主,希略一见也。”(“谘”同咨,是公文的一种。宋代百官有事申述,皆用“状”,唯学士院用咨报,由当值学士一人押字。《贵宅帖》就是这样一篇咨文。)


王纯书评

《贵宅帖》是李建中64岁时所作的一篇咨文,书风沉着朴厚,用笔扎实规范。全帖中楷行草三种书体相掺,时而平稳,时而波动。此时的李建中已经到了晚年,但仍保持着其所特有的“风骨俊整,骨肉停匀”艺术美感。此帖后有明代刘日升七言诗题,称建中书有钟、王之法度,所以西台遗迹应被世人珍稀效



        其实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李建中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但其一直追求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而这样的思想和性格,自然而然地又折射到他的审美趣味之中,使得他的书法流露出一种平淡虚静的风格特征。


《同年帖》又称《金部帖》、《披风帖》,行书,纸本,纵33cm,横51cm,计15行13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金部同年,载喜披风,甚慰私抱,殊为款曲。旋值睽离,必然来晨朝车行迈,适蒙示翰,愈伤老怀,惟冀保爱也。万万,不胜消黯。见(现)女夫刘仲谟秀才并第二儿子在东京,相次发书去。如有事,希图庇也。建中简上,金部同年,九月十六日。《汤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怀湘南》拙诗,附上同院刘学士骘。同年邵兵部,希差人通达,或与面闻也。建中又白。


王玮晗书评

《同年帖》是李建中代表作之一。此帖以苍老圆厚为基调,结体遒媚,存风骨於肥厚之内,在整体气质上相较于《土母帖》更加随性飘逸,行轴心中线仍然是规则的垂直状,但单字结构略显欹侧,用笔淳厚较匀,墨色干湿浓淡把握娴熟自然,值得称道。通览全篇,后半部毫无征兆忽大忽小的字形,和前半部整饬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为全篇增添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大丰富了整篇的感染力。


金洋书评

《同年帖》,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长线条,结体遒媚,用笔醇古,有些字中可见篆书笔意,存风骨於肥厚之内,所以黄庭坚称他的字“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可见唐代敦厚向宋代清劲发展的意态。文内有“略表西京之物”句,应是他在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任西京留司御史台时所写。此帖见於《珊瑚纲书跋》、《吴氏书画记》、《大观录》等书著录。



       我们看他的传世墨迹《同年帖》、《贵宅帖》、《土母帖》都是在这时完成的,其他收录在刻帖中的书作如《与司封诗翰》、《宠书聿至帖》、题怀素《自叙帖》、《齐古帖》也属于这个时期。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出中庸和谐, 人书俱老之貌, 既具庙堂之典雅, 又含在野之情思。


      李建中书法前期宗法“ 二王 ”,师法颜真卿 、杨凝式 ,将篆籀笔意融入行草,加之晚期个人魅力,最终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率意自然、平淡虚静、淳厚质朴的风格特征。 而这种风貌,正映射出了 “尚意”书风前期的基本特征。


      他处在由唐入宋的十字路口, 又成为了探索宋代尚意书风的先头兵。虽然他的书法成就及影响是有限的,不及宋四家等人。然而,他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秦宇

欧阳修《集古录》云:“五代之际,有杨少师,建隆以后,称李西台,二人笔法不同,而书名为一世之绝。”

李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苏轼,卷六十九《杂评》)

赵姝钧

汤浩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西台本学王大令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李斯之师荀卿也。然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

欧阳修《跋李西台书二》:“李公为人端重清方,为当时所重,不徒爱其笔迹也。”

杜禾青



轻叩寺台门,谁知翰林墨。

功禄名利远,华露心自悠。

自罢俗外物,舞罢知神殇。

持香煮酒者,唯有西台郎。

——李小妤 


       李建中这一“任性”,却使他的书法形成独特风格,成就了其“宋初第一手”的历史地位。哎,听到这,是不是有的人心在滴血,想说:“能不能让本宝宝也‘任性’一回啊!”




图/文:李小妤





李小妤

河北保定人,现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2018级书法专业。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获奖:

入选“高远碑”河北省书法大赛;

河北省第七届妇女展入展;

北京市第八届大学生书法展入展

北京语言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国七十周年书法展入展

全国第七届张芝奖入展;



十方三艺书社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电话:13001264901

邮箱:674835637@qq.co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微信2199354

      确实任性
      01年前 0
    • 江静之

      有才就任性😂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