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 ——关山月
上世纪四十年代,关山月等一批艺术家西北壮游写生之行,对中国画的现实主义改良道路,对中国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化形态转变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关山月 祁连风情
镜框 设色纸本
189×111cm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
拍品出版:
《希斋集珍·近现代书画精品集(三册)》P241-24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5月。
2.《关山月精品民间收藏卷》P8-11,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9月。
国画之积弊已甚,遂近代以来,引入西画技法之国画革新者,打开了中国画发展之新面貌。作为岭南画派的又一座高峰,关山月在画法上沿袭了高剑父中西合用之法,而在直面现实、深入生活的画面立意上,则向前迈出了更为深刻的一步。
《关山月纪游画集第一辑•西南西北旅游写生选》 1948年
1939年,关山月以抗战题材《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甚获好评。
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一时名声大噪。之后他自广东出发,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深入生活,开启西南西北写生之旅。
1943年,吴作人与从敦煌归来的关山月在兰州相遇,二人互作速写留念。上图为吴作人为关山月造像,下图为关山月为吴作人画像。
1942年,在赵望云的策动下,关山月携夫人“骑着骆驼,以西瓜当水,锅魁作粮,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走了一个多月,出了嘉峪关,登上祁连雪山……”关山月沿途摹写人民生活,临摹敦煌石窟壁画,描绘名山大川,绝非简单寄情山水,聊以自娱。而是漫道寻珍,图画山河,以自身的经历捕捉生活真实。此次旅行写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祁连风情》正是此次西行途中目识心记之一大作,极具代表性。
西北写生系列
西北写生色彩稿
《祁连风情》以简括嶙峋之笔法状写祁连山蜿蜒起伏、气贯长虹之势,又以留白写远山雪景。中景为左右两侧的山峦,陡峭的山石高低不等,姿态绰约。笔法随意而为,疏密浓淡,山石共融一体,又层次分明。
关山月 祁连风情(局部)
关山月 祁连风情(局部)
穿着塞外服饰的牧民挥鞭策马,奔向山中家园为此图亮点。远处帐篷掩映于山间,牧羊、家犬、牧民、草原……游牧民族的真实生活气息扑面而至。而北国风光的浓厚生活气息,正是来源于关山月“重写生、重艺术实践,反映时代变革,表现山川新貌”的艺术理想。
关山月 祁连风情(局部)
西南西北之行无疑开阔了关山月之眼界,在写生过程中不仅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且将地域特色与民族风俗在画卷中真实再现。
这是一种在近代民族危机背景下艺术家图画江山的愿景,也是近代国画艺术探索现实主义转型的生动一例。
关山月 祁连风情(局部)
《祁连风情》令人叹服之处不仅在构图之峻与笔墨之逸,更在折射出古典山水向近代转型的思想嬗变。正所谓“铃声道尽人间味,胜彼名山着佛堂。”《祁连风情》正是新时代中国画改良这一历史性关键时期的重要作品,堪当关山月早年绘画风格的代表之作。
关山月 祁连风情(局部)
正如郭沫若诗云:生面无需别再开,但从生处引将来,石涛珂壑何蓝本?触目人生是画材。画道革新当破雅,民间形式贵求真,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关君山月,有志于画道革新,侧重画材,酌挹民间生活,而一以写生之法出之,成绩斐然。
关山月《祁连风情》出版物资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