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年来,在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各大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美术馆在丰富馆藏的过程中,逐渐抛弃线性的时间线展示模式,引入更加立体的“时间轴”概念,让来自同一时期的不同文化、类别、形式的艺术作品环绕在“时间轴”的周围,从而扩展与填补自身的艺术史认知。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玩家”,亦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全球重要艺术机构——最新进展中,佩斯中国艺术家张晓刚的三件作品便分别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以及悉尼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White Rabbit Collection)永久收藏,助力以构建更加全面、深入和多元的学术版图。
《父亲与女儿-1号》 (1999)
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张晓刚,“父亲与女儿-1号”,1999,布面油画,100 × 80 cm © 张晓刚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外观
《除夕夜》(1989-1990)
收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
张晓刚,“除夕夜”,1989-1990,布面油画、拼贴,97 × 130 cm © 张晓刚
伦敦泰特美术馆外观
张晓刚作为最早为海外所认识和熟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曾积极参与了中国八十年代的新潮美术运动,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与个人内在体验的作品。九十年代初,他以一组奠定个人风格的“血缘—大家庭”系列描绘出了中国特有的家庭关系、集体关系乃至社会权力结构。该系列作品为张晓刚赢得了圣保罗双年展铜奖以及国际范围的关注,并随后受邀参展了包括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内的多个国际艺术大展。他的作品将来自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社会、集体记忆和私人回忆的典型意象予以诗意化和高度自由的提炼、重组、并置和更新,将一代人历史经验普遍化的同时又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
张晓刚的风格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几度大变。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形容张晓刚的〈血缘〉系列是他艺术生涯的一次大转变,“完全剔除了表现性而变为光滑、俗气的写实风格。以旧照片为题材,不留笔触,淡化脸部造形结构,追求一种平滑、俗气的中国民间画工肖像画法的审美趣味。”栗宪庭认为张晓刚新的创作风格使画面充满了一种历史感,并涵盖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物特有的沧桑感,“而成为一种缩影式的中国人肖像 – 常常被命运捉弄,甚至偶有不测,但却平静如水,充实自足的形象。”
《大浴缸》(2017)
收藏于悉尼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
张晓刚,“大浴缸”,2017,布面油画,260 × 600 cm © 张晓刚
张晓刚的“血缘”和“大家族”系列绘画向西方观众介绍了他特有的现实主义风格;基于家庭照片的忧郁图像,以及对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家家庭苦难的记忆,通常以基础家庭单位内的成员眼神暗淡地凝视向画布之外为特色。而他近年来的作品,例如现正于白兔美术馆(White Rabbit Gallery)展出的《大浴缸》,则更加隐晦含蓄。张晓刚说,他经常重复使用浴缸的图像,是因为他将浴缸视为一个容器,就像他喜欢画的木箱、床或橱柜一样——它们是“包含诸如回忆,情感和其他特殊物品之类的容器”。不过在这里,浴缸进一步变成了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的角色似乎不情愿地被迫“表演”。艺术家并没有去直接解释他作品中的这些意象,但他说他的绘画表现出一种黑色的幽默感:”在这场室内秀中,每个人都在表演”。
《大浴缸》于武汉合美术馆“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1975-2018”展览现场,2018年12月15日-2019年1月18日
正在展出
「心花怒放」
2020年9月3日-10月15日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邮件:hongkong@pacegallery.com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自 1960 年创立以来,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创造了卓越的精神财富。佩斯画廊在全球设立了展览空间及办公室,包括纽约、伦敦、日内瓦、帕罗奥多、北京、香港及首尔,并于 2019 年 9 月在纽约曼哈顿启动了一栋八层高的全新旗舰大厦。在即将步入第七个十年之际,佩斯画廊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为不断推进这一使命,佩斯画廊将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艺术计划,包括大型展览、艺术家项目、公共装置、机构合作、策展研究及写作等。
作者:佩斯北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