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Cc基金会&艺术中心:“迷信,保佑,现代主义”周轶伦个展现场
11月7日,首届M50上海当代艺术周开幕,18家艺术机构,8位艺术家工作室,6家生活美学空间在这天共同开放,集中展示多元化的上海当代艺术文化景象。作为参加机构之一,Cc基金会&艺术中心带来了周轶伦全新个展“迷信,保佑,现代主义”。
周轶伦
周轶伦出生于1983年,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作品包含绘画、装置、雕塑等多种媒介,通过拆分、重组、模拟等多重手法,延展日常材料的可能性,构建一个充斥着经典与街头、史前史与未来,甚至不同经济形态下的物质生态,让艺术的创作充满突破边界的趣味,平衡着手感与工业生产的审美张力。
“迷信,保佑,现代主义”周轶伦个展现场
本次展览主要呈现周轶伦的绘画及雕塑作品,以“迷信,保佑,现代主义”三个独立名词为主题,通过对图像在语义层面上的戏仿与解构,思考并审视全球商业化模式下的现代主义绘画,以期望观者能在观展中获得来自艺术家“迷信”的保佑。
周轶伦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他的个人生活,某天他与朋友玩牌手气极顺,他将这不俗的运气归功于当天购买的一幅绘画作品,认为是画作冥冥之中给予了他帮助。其实周轶伦并没有宗教信仰,但相信特定的图案、符号,它们即使没有现实上的功能,却也是美丽且带有某种“魔法”力量的,给人心灵上的慰藉。
“迷信,保佑,现代主义”周轶伦个展现场
展览现场九幅绘画彼此间隔,围绕柱形布兰库希式雕塑构成环状,而几乎每幅画作中都出现的环形元素与雕塑作品中无限上升的柱子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能量的仪式般的“迷信”场域。
周轶伦的绘画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滑稽荒诞风格,怪奇的图像将观众引入他诡秘的叙事。骷髅是周轶伦近期绘画中出现比较多的元素,这一象征着不祥意味的图像在绘画中被消解,仅仅作为被消费的装饰品而存在。这似乎是一则现代主义无法避免走向悲剧的寓言,证实了意大利艺术史家Germano Celant(1940-2020)总结的当代艺术“不-表现主义”的一个特征,即艺术家挪用各种符号但同时腾空了符号中原本的涵义。
展览中的绘画作品均以“手串”为中心,画面背景是各种需要被保佑的场景:拥抱的爱人、愉悦的度假、舒适的办公、美丽的自然、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设计、民俗、宗教等。周轶伦把视幻觉法以及雕塑元素带进绘画,他画的球和念珠造成的视觉效果仿佛是实体挂在画布上,而一些物质的确是直接被贴在画面上。
红色手串 H.S.S.C.
布面丙烯,喷漆,成品布,中性硅酮胶
240x180 cm
2019
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美好的自然随处可见
布面丙烯,喷漆,记号笔
250x290cm
2020
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周轶伦对现代主义历史时期的探讨不乏攻击性。他对“原始主义”这一概念的质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马蒂斯和高更“发明”这个概念来把自己抬高成为有话语权的专家、以殖民者的态度去收集和分类那些边缘的、被少量化的、被遗忘的、被散落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
周轶伦借用了这个概念,但他不是去重新再现一种别人的低级或者不精致的经验,而是通过自学,设计和制作非大雅之堂的、即兴的、反常态的家具、雕塑,以诋毁品味的等级并且提倡创作中身心上的快感。
消费现代主义
耐克鞋盒,牛奶盒,泡沫,聚氨酯,石雕,泥,水桶
尺寸可变
2020
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当下资本主义、科技和它们所导致的消费主义把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改变了。Celant 在2008年的文章《美国旋风》中,针对随处可见的,把艺术作为奢侈装饰品和艺术中批评性的消失写到:“本来应当从批评理论和美学的思考和分析中产生、对未来发展提出洞察的看法,现在变成一件东西,唯一的长处是用钱数一下子就能说清楚。这个东西被庞大的美术馆链组织起来,很多美术馆渴望有一天摇身一变成为视觉艺术界的迪斯尼乐园。”
牵手去度假
布面丙烯,喷漆
150x200cm
2020
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舒适的办公
布面丙烯,喷漆
200x150cm
2020
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从历史上的种种来看,人类是需要“迷信”的,且任何能够被相信的存在都可能是“迷信”。在2020这个艰屯之年,现实世界中“迷信”显得愈发重要。艺术家单纯地“迷信”通过艺术来祈福,希望通过最接近“魔法”的绘画作品保佑大家,保佑世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1日。
注:图文来源于Cc基金会&艺术中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