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第三届“美术馆2050”年度研讨会将于2020年12月5-6日期间于和美术馆举办,分为论坛(12月5日)及工作坊(12月6日)两个板块,其中,工作坊板块将为全国各地的美术馆从业人员们提供专业指导。
“美术馆 2050”创立于2017年,是一个立足于中国的美术馆专业交流平台,特别关注为中国各地从事美术馆行业的年轻人提供资源平台。美术馆 2050每年联手一家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一个多天的学术活动,活动不仅包括学术会议和职业发展工作坊,还留有一天参观当地的文化和创意空间。本次合作的和美术馆,是由家族发起、安藤忠雄设计的非营利民营美术馆,关注从近代文化艺术思潮到国际视野下的当代艺术进程。
2018工作坊图片© Museum 2050
2019研讨会图片© Museum 2050
本届研讨会将围绕“合作”这一概念展开。近年来,美术馆之间—尤其是在中国地区—的合作逐渐增多,这一概念也成了为美术馆创新发展的核心。我们希望探寻的根本性问题是:美术馆之间为什么要合作?这些文化联盟的目的何在?不同机构、艺术家、艺术从业人员、空间和学科间的合作,能够带来什么收获,又可能造成什么损失?此外,我们应当如何促进合作?今年的美术馆2050研讨会希望将讨论从中国延伸到全球,探讨美术馆为何决定寻求艺术行业内外的合作。
研讨会将分成上下两个半场,由两个主题演讲拉开帷幕。上午场由艺术家Daniel Arsham领衔,展望3020年的未来合作模式。来自广东时代美术馆的策展人,将针对在后疫情时代两极化的现实状、面对地理-信息环境重构的条件下,如何理解合作并建立关系网络的话题进行探讨。
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专家们将从不同角度对于合作的概念进行全方面的阐释。Cuseum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Brendan Ciecko将介绍科技企业将会为文化领域的创新实验产生何种影响;艺术/研究团体ZZYW将呈现一个以电脑虚拟技术作为合作方式的真实案例;克拉克艺术学院荣誉院长Michael Conforti将讨论长期合作之下、机构之间应该如何管理与维护共同的文化遗产;独立策展人汤溪将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政策,并分析该区域的艺术发展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China Residencies(中国驻地)联合创办人 Kira Simon-Kennedy 以及Residency Knowledge Fellow 徐肖瑶也将出席论坛,聚焦于与来自境外艺术家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实际经验,并针对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进行分享。在下午的论坛中,卡姆登艺术中心(Camden Arts Centre)展览项目策展人Sophie J. Williamson将以地理与深层时间概念的角度来讨论不同合作方式;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执行总监毕昕则将针对诸多艺术、科技之间的跨学科及实验性合作案例进行梳理。
“文化联盟:合作的挑战和必要性”的参与者还包括“美术馆2050” 联合创办人Leigh Tanner、程天颐、以及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去年在成都知美术馆的峰会的网上直播观众高达2.7万人次,本届论坛将延续这一模式进行网上直播,以便无法前来现场的观众观看。
12月6日,“美术馆2050”将举办一系列工作坊。面对方兴未艾的美术馆发展以及诸多机遇,这些工作坊将会对“美术馆2050”的参与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众多的专业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创作、出版、机构建设等各色主题。工作坊的组织者包括深圳设计互联馆长奥雷· 伯曼,北京中间美术馆策展人黄文珑,UAP艺术设计总监Dane Currey 与UAP策展人褚梦儿等。届时,香港Para Site 也会即时连线举办工作坊,为无法前往顺德的参与者们提供参与机会。
第三届“美术馆2050”研讨会由和美术馆主办,香港Para Site、 Jing Culture & Commerce、深圳设计互联、UAP,北京中间美术馆协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