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西岸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50多位参展艺术家皆是姚大钧学生,展览结合中国美术学术学院开放媒体系的教学和创作理念,空间设计有意打通了展墙,展呈结合了游乐场 Playground + 写作站 Writing Nodes 的意象。以未来书写、科幻书写、数据书写、声音书写、社交书写、现场书写、虚拟书写七个板块,立体地展示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媒体系(OML)从对新创作工具的开发与拓展(识字),跨媒介创作(遣词),创作动机自省与反思(造句),到共同写作的多重模式探索。
# 未来书写 #
白马非马系列
阿留边畿夜宇和
《阿留边畿夜宇和》,陈欣,单频影像,2020
「阿留边畿夜宇和」,这句话写在日文假名草创尚未定型时的日本,为高僧明惠上人解释教义时使用表音汉字留下的语句,意为「如是(就应该是这样啊)」。我尝试通过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从噪波信号中以极少的人为干预的方式萃取汉字符这一精神本体,用伪汉字的书写过程叙述一台机器对文字图像化的绵延思考。它们全体昭示着汉字形式在意义消解后的的流淌和叠代,同时对抗着关于汉字书体的沙文主义争论。
陈欣
程序与媒体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关注群体行为下的涌现效应、人机融合、元虚构以及递归性。创作媒介包括影像、装置、声音及计算机图形等。
直到吐出清澈的软骨
《直到吐出清澈的軟骨》,溫辰旻&余惠恒,单频影像,2020
这包罗在人类们行为上的对抗,人类意识海洋里的洋流,就像脊柱两旁的肋骨,弯曲时力又似乎均等,却终会有暂时的胜利。烟头的呼吸淹没在白海里,塑料颗粒正在被烫伤,嘶嘶声化为刺激之味。这些曲折动摇着那根,以整个人类存在的时间与空间构成巨大脊髓,直至它吐出清澈的软骨。
溫辰旻 & 余惠恒
溫辰旻,1995年生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在读博士,現居杭州。
余惠恒,1993 年出生于广西贺州,2017年参加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2020年参加 《百年追梦》国家项目。
# 科幻书写 #
灵魂网络署
《灵魂网络署》,陈紫梦,单频影像,2019
脑机连接技术的突破使人类拥有意识传输,拷贝和模拟能力;人工智能主导的灵魂网络署也应运而生。自然出生的人类拥有对他自身拷贝的处置权。人死后可以选择删除意识,也可以上传至灵魂网络署构建的无方世界。其备份可以删除,或传授给灵魂网络署构建的无间世界进行意识模拟实验,以对人类心灵作更深入的研究。但灵魂网络署真如宣传的那么美好吗?
陈紫梦
角色模型师/CG设计师。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专注于“视觉”,擅长制作虚拟视觉影像结合声音的实验影片。作品涵盖虚拟角色开发、CG设计、动态影像、VR。
沙漠,将死之蜥
《沙漠,将死之蜥》,赵润东,单频影像,2020
“我感受到皮肤被烈日灼烧的温度,如此口渴,像一只快要渴死的蜥蜴。可是沙漠中的蜥蜴也会口渴吗?若是如此,我会放弃所有坚持,与妳一同共赴黄泉。”
影片中充斥着碎片化的标签与模糊的信息,似乎在描述一场疯狂的幻觉。不断闪动的文字带来的紧张同遍体鳞伤的艺术家虚拟形象在描述一只困死沙海的白蜥。它焦灼、痛苦而疯狂。
此作品配乐为GG Lobster。
赵润东
1998生于杭州,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开放媒体系,尝试影像、装置、戏剧、游戏与音乐等多种的艺术形式。作为成长于互联网漩涡的一代,他的创作与当下社会与青年文化等紧密联系,关注于被数字所孕育的新一代青年群体生存状态,探讨的问题涉及消费景观、信息安全、文化冲突新型殖民等,以一种后东方性的浪漫的视角去描述。同时他也活跃于杭州与上海的地下club文化场景中,以vj/dj的方式去展示他的创作。
# 数据书写 #
另我宣言
《另我宣言》,蔡宇潇,面部捕捉互动装置,2020
在本作品中艺术家搭建了一套视觉、声音皆可互动的面捕系统。观者使用面部表情控制一位虚拟化身,此化身将持续不断地阅读由艺术家写作的《另我宣言》。控制而造成的化身行为、声音的错乱、错位,引出作者关于另我与控制者的对抗关系、另我的错位与游牧、当下数字人类大潮的思考。
蔡宇潇
闽人,媒体艺术作者。1995年生,现居杭州,目前正攻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硕士学位。曾加入「中国声音小组」并进行南京田野录音项目,作品曾参加中国首个科幻VR展「脑太空」、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大展、比利时科特赖克设计周以及旧金山中国美院特展等等。作品关注智能城市、超文本、赛博文化、未来城市、社交媒体等议题。
各如其面
《各如其面》,王子安,参观式游戏,2020
《各如其面》是一个参观类游戏,在作品中,作者根据扎伊尔德的「东方主义」定义,将东西双方在言说对方时喜闻乐见的刻板印象和现实事件,用幽默戏仿的处理方式降低冲突,以房间爲单位戏谑呈现。玩家控制一个橡皮人进入到这些房间中,以上帝视角或参观者视角设身处地理解,环境是如何像原厂初始化设置一般,形塑我们的思维阵营,对被一键设置好的他者「笑点」乐在其中。
王子安
媒体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现居住于杭州。作品关注当下文化现象以及背后的分化,尝试以引擎为工具进行呈现与对话。
# 虚拟书写 #
终局:致敬贝克特
《终局:致敬贝克特》,蔡宇潇,VR剧场装置,2020
本作品结合了贝克特文学空间与VR虚拟空间,探讨了VR定位边界的问题。艺术家有意调整定位器角度,使VR定位区完全符合于VR眼镜中的贝克特《终局》空间。
观者在游玩时将陷入艺术家设定的双重终局:1. 留守在国王身边等死 / 保证VR稳定运行;2. 离开国王求生 / 丢失VR定位。
蔡宇潇
闽人,媒体艺术作者。1995年生,现居杭州,目前正攻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硕士学位。曾加入「中国声音小组」并进行南京田野录音项目,作品曾参加中国首个科幻VR展「脑太空」、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大展、比利时科特赖克设计周以及旧金山中国美院特展等等。作品关注智能城市、超文本、赛博文化、未来城市、社交媒体等议题。
陆扬妄想世界/陆扬地域
《陆扬妄想世界/陆扬地狱》,陆扬,实时渲染动作捕捉表演,2020
中国跨领域艺术家陆扬将带你进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潜伏于网络中的霓虹梦境《陆扬:妄想世界》探索数字窥视与网络文化,召唤观众来到一场中国神话,科幻未来与现场表演的疯狂碰撞之中。
在这场自由的超流行(hyper-pop)表演中,艺术家的奇幻数字化身将疯狂的神灵、好似日漫中的变种人和电子人物质化,一并投射于一位装戴有动作捕捉技术设备的当代舞者。这场实验性的现场表演将在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呈现出一个暗黑幽默的虚拟世界,观众和艺术家将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以实时聊天的形式交互。
该作品由澳洲动态影像中心(ACMI)、墨尔本艺术中心、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和艺术组织Exhibitionist委约创作,与策展人马修·斯毕巴(Mathew Spisbah)、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以及元物(Meta Object)合作呈现。该表演同时作为2020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Asia TOPA 2020)的一部分。
陆扬
陆扬是一位出生以及工作于上海的多媒体艺术家,他创造对死亡、无性、精神疾病以及对真实生命形式和神灵的神经结构的幻想,通常是病态和令人震惊的。陆扬的作品形式受动漫,电子游戏和科幻的亚文化影响,其输出涵盖3D动画,视频游戏装置,全息,现场演出,VR甚至程序操作等,陆扬的作品涉及与科学家,心理学家,表演者,设计师,实验作曲家,流行音乐制作人,机器人公司和偶像明星的频繁合作。
陆扬在UCCA(北京),木木美术馆(北京),CC基金会(上海),Spiral(东京),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Société(柏林),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等场馆举办过重要的个人展览。陆扬还参加了众多双年展三年展,如:2018年和2012年上海双年展,2018年雅典双年展,2016年利物浦双年展,2016年蒙特利尔国际数码艺术双年展,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以及2014年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等。
# 声音书写 #
千赫兹轮回
《千赫兹轮回》,杨思韬, 声音装置,2020
杨思韬
1993年生,福建泉州人,现居杭州从事媒体艺术工作和研究,也是一名实验音乐人。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目前攻读同校开放媒体系硕士学位。他的创作以声音为主要媒介与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媒体考古、网络社交、听觉政治等议题。曾参与“中国声音小组”录音行动。
# 社交书写 #
屈服的士兵
《屈服的士兵》,岳依娇&祝金坤&刘馨阳&邬京&孙万瑞,
雕塑,2020
# 现场书写 #
空气中的子集3:归宿
《空气中的子集3:归宿》,李洪祥, 单频影像,声音,2020
李洪祥
音乐人,动态声音与视觉艺术家,199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硕士学位)。
姚大钧
OML用五十余件作品系统性地呈现 OML 在十年中教学现场的回望与前瞻:高度自觉后设的概念书写,光怪陆离的社会批判,暗涌隐喻反讽的复调剧场,异变想象的游戏场,宇宙低吟的失落岛屿,一同构建起科学与奇幻、虚拟与现实、他者与自我、未知与已知同时并存的“异托邦”场域。
在这些或宏大或精微的审度与思考中无不流露出艺术家们鲜活奔涌的生命体验和世界经验,OML 将继续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不断向未来骇近。
未来书写,就是书写未来。
作者:新媒体艺术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