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1-10 16:08
作者:张辉
出版物名称:《明式家具器型研究》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近年来,建立新的明式家具研究系统已是新一代研究者的意愿,且有所践行。但如何获得实际成果?我个人认为,这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支持。研究者的教育背景有文史哲经、美术设计、科技理工,他们个人把学过的成熟学术方法和学术工具科学地引入了研究中,任何开辟性的结合、尝试性的嫁接,都会推动研究工作多样性地向前发展。
如果能够在研究中,建立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独到成果体系,那么一定要有一套或几套学术原理作为依据。使用某个成熟的学术工具,以某种学科的基础方法与明式家具的某个层面、某个角度进行交集,如此才可以避免人云亦云和陈词旧说,取得别开生面的成果。
本书提供了一个示范。作者使用了自身的专业修养——考古学和历史学,寻找到这些学科与明式家具的结合点,这为其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有了一种成熟学科的理念和方法论,作者可以对所有存世家具的资料进行挑选、区别,并一一研读,最终基本梳理出各类各式家具的源流变迁。一个个碎片散珠式的明式家具个例被串联,建立起器物的年代系统。学理在此成为一种工具和依据,从而作者完成了自成一体的学术建构,也完成了一种学术的推进。
本书启发我们,如果大家都根据自己可以依据的某方面学术优势、学科背景、学术训练,专注于明式家具某一方面,明式家具研究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多元化的局面。
据作者所言,他也非一开始就动了使用考古学方法的念头,而是在大量地对明式家具具体器型进行观察和描述后,才感觉到对于所有存世的明式家具的演变进行梳理,完全可以使用所学的考古学理念和方法。事件触发其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进一步走入一种自觉、以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各种学术原理和方法理解明式家具,这使其著作获得了较高的起点和创新点。
任何古典文化都需要普及,明式家具也是同样。但今天明式家具更需要知识创新、学术创新。创新是学术上的突破,是提供不同他人的、前所未有的观点。所有的观点都应尽量寻找有说服力的论据并加以论证或推理,以完成有理有据的阐述。学术需要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而非散发性、想象性的论断。它不能是陈说故语的汇集,更不能是感情抒发、个人随想,尤其不能是商业企划式的。这是我个人认同和提倡的文风。
拥有宏观的整体感,又专注繁多的细枝末叶,这恰恰又构成了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在本书框架中,充满着学理的论辩和范式,但对明式家具发展观察的概括和抽象全部提炼于内容饱满、丰富多彩的大量细节中。众多的各类实例也自然而然地熔于一炉,使其成为有血有肉的学术和知识体系。由实物的一式一型之细微考据进而完成一套理论建树,以饾饤之学而达鸿篇巨制。
本书试图建立宏大叙事的体系,但每每在细节上死钻牛角尖,器物上任何微妙的不同变化都会惹其瞩目。其细致的考据与长篇建构相结合,防止了只有大线条、大脉络的空疏。它的宏观梳理始终是与零碎的家具实物以及图像和文献相结合的,一个个小细节成为整体大厦的一砖一石。由一件件明式家具的观察到类型学的梳理,再到总趋势和总概念的总结,认真观察家具实物是其根本依据。离开了对具体实物的尊重和珍视,便谈不上什么思考和理论。
本书还试图通过典型案例建立总的通则和综合概括,在各个章节中,梳理归纳出某一类家具的发展流变,并成为全书高度抽象概念的基础。从某方面看,本书也顺理成章、言之有理地构成了一部明式家具发展史,并有工具书的意义。
此前,作者在故宫出版社出版了《明式家具图案研究》,社会反响极其良好。彼书与本书,各有内涵,独成一体,又相互补充。它们显示了作者研究写作的个人风格,揭示了明式家具的某些现象和发展规律,又呈现了一个方法论、一种学术理念。这需要定力、功力和学力。其提炼实例、表述方法、逻辑论证的方式,在古代工艺品研究领域中是难得一见的。
在此,恭贺作者取得的成果。
2018年5月
作者:王亚民(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
作者:王亚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