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年1月22日,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专题厅陈列上新,以“烟云尽态”为主题推出馆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展。这是继“齐白石”艺术展、“齐家”明清人物画展之后,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又一个书画艺术类重要展览。
展览现场
《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始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是清高宗弘历敕命梁诗正、蒋溥等人,历时七年,从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里的历代书法名迹中甄编、摹刻而成。其中收录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件珍藏在 “三希堂”中的三件乾隆 “最爱”而得名。帖刻成后,乾隆于北海公园中特建“阅古楼”以储帖石,又题“烟云尽态”四字榜书及七言诗以附之,还刊刻《御制墨妙轩法帖》四卷续之,足见珍视程度。据统计,此套法帖汇集名家135位、法书340件、题跋200多段、印章1600多枚,分编32卷,刻石495块,镌字9万余个,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策展人李海全导览现场
湖南省博物馆书画文献研究展示中心李海全是本次展览策展人。李海全介绍,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在早年间征集而来,分别是清晚期和清末民初两套。“三希堂石渠宝笈凝聚了中国历代法书名家名作,汇聚了乾隆内府以皇家之力收集的历代法书精品。乾隆对于书画收藏的热衷程度,不仅是其他私人藏家无法企及,在历代帝王中都排在前列。所以说,这个展览呈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展览现场
展品细节图
此次展览以钟繇《荐季直表》为开端,按照时间分为晋唐、两宋、元明三个单元,分别展出了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等一众书法史上的名品,虽然极具乾隆个人色彩,但是也展示了中国书法从晋唐到晚明的清晰变化的过程。此次展出的钟繇《荐季直表》尤为珍贵。
《荐季直表》是七十一岁时钟繇向魏文帝曹丕推荐旧臣季直的奏表。此帖书法结体扁阔,笔法古拙,是隶书转向楷书时期的过渡形态。即使非钟繇真迹,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价值。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原墨迹本在晚清时期先后遭遇劫掠、偷窃、掩埋,挖出时已经腐烂。李海全介绍,幸运的是,原本曾留下照片一张,通过比对,现在展出的拓本为存世不多的几个拓本之一。
因为疫情,此次展览没有举办开幕式,策展人李海全在展览开幕当天进行导览,在梳理中国书法发展脉络的同时,还分享了几个关于书法大家们的小典故。
黄庭坚:作诗好难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黄庭坚《花气诗帖》,是一首七言短诗,短短28字。该诗帖原是附在元佑二年(1087)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黄庭坚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该诗帖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这件书迹无款印,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钤印,知曾入南宋内府。帖上也有清代著名大收藏家安歧的收藏印。
米芾:写字好难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登楼时可以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米芾《海岱楼诗帖》又名《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诗帖》,是其登海岱楼时所作的一首诗。在诗中,作者形容海面一片波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诗的后两句则引用“吴刚伐桂”的典故。
有意思的是,该帖中,米芾前后两次书写诗文,并在中间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其对书法求好的态度。
赵孟頫:我太受欢迎了
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殊不可当。
赵孟頫五十七岁时奉诏从吴兴(浙江湖州)乘舟前往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浔,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赵孟頫爱不释手,带去大都。同舟的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在后来的30多天时间里,赵孟頫在舟中赏玩两本《定武兰亭》,并对“独孤本”时时展读、临习,颇有心得,写下了13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兰亭十三跋不仅是赵孟頫的代表作,而且有很多他对于书法理论的真知灼见,如在第七跋所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也记录下赵孟頫当时颇受欢迎的场景。在驿庭喝酒遇到求字者众多,“殊不可当”,只能急忙上船解绳离去,“乃得休”。
乾隆:我要强行挽尊
佳书赝款,因正之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发现收入此帖第十八册中赵孟頫所书之《卫淑媛墓志》系伪帖。于是,乾隆于九月间题跋一篇,命彭元瑞书写,镌刻于第十八册之尾。“佳书赝款,因正之,补刻帖卷后,壬子九秋御识”。因乾隆五十七岁次壬子,故又称之为“壬子题款”。凡有“壬子题款”者,均为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之后的拓本。这也成为判定《三希堂法帖》拓本早晚的重要考据之一。
展览现场
还有更多故事等着爱好书法的你来发现、考证。
此次展览是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专题厅推出的第三个专题陈列,也是该馆建馆以来的首个碑帖书法展。“书画不能长时间展出,需要定期更换展陈,同时这也让我们有机会不断更新展示我们的馆藏,让博物馆的研究成功能及时回馈给社会。”李海全介绍,“我们馆里有很丰富的碑帖藏品,比如清代长沙藏家徐树钧收藏的《宝鸦斋贴》,非常精彩。他曾收藏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开端,逐步展示湖南省博物馆的碑帖馆藏。”
策展团队为此次展览撰写释文在内的文字近10万字
布展工作细致,方便观众阅读、观展
装置展品《风从哪里来》体现了历代书法作品中“风”字变迁
鉴于碑帖的形式单一,看展门槛较高,李海全和策展团队多了很多工作:将大量的释文和原迹图片放在二维码内;挑选特别重要或普通观众释读难度最高的草书类释文,将释文一一断行排版与展品对应,便于观众印证;增添了碑匾、书房帖架、多媒体以及现场传拓等立体化展示方式和体验活动。“明知‘多做多错’,我们还是知难而上,仅文本的撰写就高达十万字,为的是尽我们的力量让每一位对书法艺术感兴趣的观众多一次亲近传统文化的机会。”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4月22日,向公众免费开放。正值寒假,开展当天也迎来了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看展。李海全建议,以熏陶和影响为主,可以讲述一些书法大家们的小故事提升兴趣。疫情期间,准备来看展的观众们需提前预约,带好身份证,准备好健康绿码、预约短信、行程码,配戴口罩入馆参观。
作者:江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