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开春首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自健美术馆把这个机会给了一位来自湘西的艺术家——刘鸿洲。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太熟悉的名字。展览开幕前,偶然间听到的几段对话,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刘鸿洲?很少办展吧?
—1993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
—听说他擅长画山水?
—不是。他是个全才,山水、花鸟、人物都能画。
—啊,那是有必要去看一看。
3月20日,李自健美术馆开春首展“刘鸿洲作品大展”开幕。
开幕式现场
就如展览名字一样,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回顾大展,展示了近八十高龄的艺术家,用尽一生辛勤耕耘、执着探索的艺术成果,238件作品,有中国山水、人物画,以及白描长卷、书法、篆刻、早期版画、生活速写等……浩浩荡荡布满了四大展厅,展出作品跨度很大,囊括了刘鸿洲从早期的木刻版画起步,到素描造型、色彩探索,再到数量可观的国画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根据创作时间、绘画主题,四个展厅各有侧重。
第一展厅
第二展厅
第三展厅
第一、二展厅展出作品以花鸟作品为主,第三展厅以山水、人物为主。刘鸿洲博采众长,传承古法又不拘泥于传统,采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大胆吸收汉唐壁画和西方色彩的营养,从湘西的自然与生活中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别具风采的中国现代花鸟画与山水画力作。从展出作品可以看出,刘鸿洲偏爱红梅、荷花与松竹多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而人物画多以湘西地区人物形象居多。也与他多年深居湘西偏远山城有关。
第四展厅
第四展厅展出了刘鸿洲的书法、篆刻和版画作品。他的金石和诗词创作也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往往随意而下,自由自在,笔落成文,句断成诗。展厅中展出的两件长达20米的荷花白描长卷《万荷堂荷花写生册》,均在黄永玉的北京万荷堂完成。因同乡和父辈渊源,刘鸿洲青年时曾先后在黄永厚、黄永玉门下学习,更是从沈从文身上近距离汲取了难能可贵的艺术能量。
四个展厅走下来,会从最初的视觉震撼转变成为对这位艺术家由衷的敬佩。
黄永玉为刘鸿洲画册做的序
刘鸿洲1943年生于湘西凤凰县,自小热爱艺术,年轻时当过挑夫,做过工匠,也当过代课教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还下放到有“凤凰的西伯利亚”之称的腊尔山苗寨,当了十年知青。上世纪70年代末,经招工进城在在制镜厂做美术设计,八十年代在文化馆做美术干部。从此,正式开启了艺术之路。
2010年,黄永玉在为刘鸿洲画集作序时,将这一段渊源悉数到来,并对这位同乡大为称赞:
“……他读大量国外和中国传统文学,潜心研究理论,刻木刻,画厚厚一本一本的插图,到各处游学,抓素描造型,深攻色彩,然后集中力量画出数量可观的国画。十足像个流浪四方化缘的苦和尚。他的艺事和他的为人经历学识一样:谦和、沉作、丰富、精密。”
经历坎坷,一生与艺术为伍。刘鸿洲将画画视为一种心灵的自我修行,无论困惑、挫折还是幸福。“心如止水,寂寞自在,就是一种长年伴我的欢喜!”他常常隐居在老家凤凰的画室中,看书学习,潜心创作,著名美术教育家张仃先生曾赠其四个大字“半个和尚”。
也许正是这份“自在”,刘鸿洲在创作时很少遇到瓶颈或者桎梏。
谁说中国画不能有色彩?汉唐壁画美得很!
谁说石头只能是灰色?湘西的土地就是红色的!
于是,在他的笔下,石头是红色的,红梅和水仙同框竞艳,在中国山水、人物、花鸟中自由穿梭。“我又没有想着要做第一,只要画着高兴就好。”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从不担心,“只要基础功夫好,便能无法胜有法。”
李自健美术馆馆长李自健(左)和艺术家刘鸿洲在展览现场
李自健美术馆馆长、画家李自健对他大为赞赏,仅凭一面之交便定下了这次展览的计划,并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快速推进,“插队”成为了今年的第一个展览。
“春节前,鸿洲老师与我首次相约美术馆,我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翻开他随身带来的一本精美的《刘鸿洲画集》,感叹、赞美之余,愧疚之情倾涌而至,这样一位功力深厚的湖湘本土“大画家”,我和身边的人,竟全然不知遗憾!老先生淡泊了名利,耐得住寂寞,才能创作出这么多魅力非凡、让人惊叹的作品,他把中国的国粹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艺术家在今天这样一个急功近利、浮躁虚华的社会风气下尤为可贵。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湖南的文化强省,乃至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都需要这样的,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当场得知要给自己办展的消息,刘鸿洲表示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然后便欣然答应。在查看了展览场地后,刘鸿洲应邀为展览特别创作3幅巨制,由此构成了他一生从未有过的“回顾性作品大展”。
刘鸿洲表示,其画作大多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可经受任何磨难的精神。“希望通过我的画作,不断的让观看我作品的朋友,能够更认真地去对待自己的生命历程。”
艺术家刘鸿洲在为观众导览
“刘鸿洲作品大展”向观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4月18日。
作者:江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