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5-28 16:15
“打工人文化宫”
一个“打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八场表演与线上线下活动
溯源城市记忆,聚焦当代劳动群体文化
(2021年5月24日,上海)一年一度的明当代美术馆(McaM)独立公共品牌项目“社区剧场”将于2021年6月再次启幕,重磅推出“打工人文化宫“全新系列。活动将以“打工人文化宫”为主题,以剧场表演、独立书店、城市行走、线上讲座等8场活动,完成对当下城市文化生活、劳动状况和人的讨论。
作为明当代美术馆每年最重要的公共项目之一,“社区剧场”力求通过持续的艺术实践搭建艺术家与居民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大众成为艺术表达的主体,并引发关于日常生活的全新体悟,继而为社区创造活力与温度。从2016年开始,“社区剧场”的实践辐射范围不断拓展,从街道附近的活动室到美术馆附近的公园,从社区广场舞新编、城市介入游戏到城市历史重访;如同一个联结人与城市、社区的试验,始终在发酵之中,并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参与渠道。
2021年年度的“社区剧场”将目光聚焦在了上海的“工人文化宫”及其对城市文化生产的实践、历史,以及与今日文化生活、生产的关系之上。项目将从网络社会的现状、忙碌年轻人的“996”生活、娱乐开始观察,那些自称“打工人”的日常种种:综艺节目、古装仙侠偶像剧、电子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男女频网文、K12网课……,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劳动群体——工人的文化生活、娱乐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当下的文化生产空间,和可见的建筑实体“工人文化宫”又发生了哪些不同或数字迁移。
为此,项目在梳理上海工人文化宫发展史、附载于上的城市文化记忆和影响的同时,将戏仿上海工人文化宫的文化项目组织结构,以“小剧场”为中心,以“图书馆与活动室”、“线上学习班”为补充的结构,来为“网络社会”下的劳动者——打工人架构一个虚拟的学校与乐园:打工人文化宫。
6月5日、6日、11日晚上,环境戏剧《绝对生活》、实验表演《熵增的过程》、表演与影像结合的《幽灵工作,无法触及的身体回望》这三场表演将陆续在明当代美术馆上演。与此同时,项目还将联合沪上探索城市文化、关注城市文化生活的文化机构:群岛BOOKS、城市考古,通过文献展示、城市行走引导观众把目光投射到历经时间检验的空间——工人文化宫及其周边上。6月末,项目将邀请到学者、研究员、科幻作家等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带来三场线上讲座与对谈,以此开展城市空间的想象、技术劳工发展与文化空间的应对,以及加速主义下社会城市的数字迁移和人的异化等议题的讨论。
- 完 -
“打工人文化宫”活动日程
小剧场
演出项目:
《绝对生活》
2021.6.5,19:30
环境戏剧,2021
制作人 方丹杰
编剧 张笑影
导演 赵阳阳
有个剧团制作、惯性剧团联合呈现
随着互联网基建完成,人类全面进入了数字共享化的社会之中,数据,成为沟通的唯一渠道。人们文明的智慧,全部寄存于扎根脑海的小小芯片。
作为一名待上岗的美食脑机意识操作员,主人公Lucy今天迎来了她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考核,一旦通过,她便可以拥有稳定的工作、生活以及美好的未来……
赵阳阳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9年创立“惯性剧团”。尝试在空间场域下打造纪录式戏剧:用戏剧手法记录生活事件,并在真实环境下反哺给观众。观众的观剧体验如在博物馆中自由欣赏作品一样简单自然,从而与剧场能量发生更自由更长久的共情。
《熵增的过程》
2021.6.6,19:30
表演,2021
钱丽丽
散点、碎片、杂糅,网络与现实的复杂信息催化心理异化。我们如何想象其上的场景与图像?又如何思考这种难以名状的当下借助“物”对身体实时的改造?为此,我们将在剧场中的想象、模拟,从物的联想、物的链接、肢体语境的重置与篡改三部分来讲述,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熵增过程。
钱丽丽
作品涉及绘画、装置、影像、行为等不同媒介,把构筑抽象秩序的结构、节奏及它们所引发的心理关联作为表达通道,现工作生活于上海。近期主要个人项目包括:“黑8”,要空间,上海,中国(2019);“曲面”,On the way,合肥,中国(2017);“折叠的蜜蜂”,五五画廊,上海,中国(2016);“转接与投射”,器空间,重庆 ,中国(2015);刻度”,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中国(2014)。近期群展包括:“全景未来”,K11,武汉,中国(2021);“赵钱孙李”,要空间 ,上海,中国(2020);“威斯巴登国际行为艺术节”,德国(2017)。
《幽灵工作,无法触及的身体回望》
2021.6.11,19:30
表演、影像
杨浩
杨浩在疫情大隔离下的一次思考实验,他借助新媒介试图对过去的种种展开重访与对话。当对话开始,所有过去再度流动。那些在创作时所思考的身份、家的意义,以及对于媒体与表演艺术在当代技术发展环境下的互动关系,又会有哪些新的变化与生成呢?
杨浩
1986年出生于重庆,是现居香港的舞蹈家与编舞家。他于1998年入读北京中国歌舞团艺术学校。毕业后,先后加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广州歌舞团,广东现代舞团。2007年,杨浩获奖学金赴香港演艺学院修读舞蹈学士课程,于两年后加入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从2012年起,杨浩独立开展艺术实践。他的创作关照舞蹈最为本体的元素,身体、动作、能量,亦探索舞蹈在当代语境下的可能性,他以舞蹈探索身份、叙事、社会等多元议题。近期,杨浩的研究兴趣关注舞蹈与喜剧的结合、现场表演艺术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完成了一系列融合了脱口秀、历史等元素的新作品。
图书馆与活动室
介入与行走项目:
“群岛BOOKS”
一个功能建筑的城市介入
2021.6.5-6.11
在当下,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看,“工人文化宫”几近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然而作为社会主义中国于建国之初所确立的文化政策的空间实践,它依然是城市历史乃至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群岛BOOKS”希望通过档案、图纸及相关研究书籍的整理,得以通过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发展史这一个案,折射出的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及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轨迹,进而将思考拓展到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系列议题: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为谁服务?这些空间由谁定义并驱动?它们如何经营,又如何组织?
“群岛ARCHIPELAGO”
专注于城市、建筑、设计领域的出版传媒平台,致力于以更新的理念、更敏锐的视角、更积极的态度,回应今天中国城市、建筑与设计领域的问题,聚合了相关领域最活跃、最具思想与影响力的人与机构,拥有大量的国内外设计、学术研究资源,与众多媒体、研究机构、设计机构、文化艺术平台等保持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群岛ARCHIPELAGO”包含出版、媒体与线下文化空间。
城市考古:沪东工人文化寻旧
2021.6.19
带队:城市考古(徐明)
回顾上海城市规划、发展中工业板块的历史,来寻访沪东工人文化宫、工厂以及工人文化的城市遗迹。
城市考古
坐标上海的独立城市研究团体。致力于在城市生活和历史现场中,通过有组织的自我教育,启发性体验,记录与调查,沟通与反思,拓展城市文化的多元性艺术/知识生产,进而激励更多的同道者,参与到历史进程的推动实践中来。自2018年开始,已累计近百场“城市行走”活动、开展一系列城市专题讲座、参与图书策划与编写、摄制城市纪录片等。
线上学习班
讲座:
2021.6.26,19:30-21:00
工人、新村与空间的想象
嘉宾:杨辰
2021.7.3,19:30-21:00
工农文化空间与技术劳工史
嘉宾:王洪喆、石岸书
2021.7.4,19:30-21:00
加速的幽灵:技术主导的空间迁移与人的异化
嘉宾:陈楸帆、姜宇辉
工作人员名单
项目统筹:马玲玲
项目协助:陶怡如
技术支持:戴志毓
项目翻译:李素超、陶怡如
公共关系:陈嫣玮
设计支持:陈麒
关于上海明当代美术馆(McaM)
创办于2015年,是由上海明园集团资助的非营利当代艺术中心。美术馆空间由上世纪曾享有“花园工厂”的上海造纸机械厂的工作车间改造而成,呈现U字空间形成完整的下沉式舞台架构,占地面积共计3500平方米。
美术馆集中推动以视觉表演为基础的当代艺术活动。特别关注实验剧场和多媒体展演,并涉及与表演概念相链接的装置、绘画、雕塑、录像、声音、诗歌、舞蹈等活动,推进这些领域的深入实验和跨域交流,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打造多媒体展演的专业平台。
曾举办过《明和电机:超常识机械》、《无声无名—杨·罗威斯终身回顾展》、《为什么表演?》、《“不息 -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上海站》、《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托马斯·赫赛豪恩:重塑》等多个大型展演项目。
关于“社区剧场”
明当代美术馆的品牌项目,力求通过持续的艺术实践搭建艺术家与居民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大众成为艺术表达的主体,引发关于日常生活的全新体悟,为社区创造活力与温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