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生态雕塑”双年展是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与交流平台。
艺术家卢征远讲到自己很高兴能够参与到此次展览之中。
作为参展艺术家,卢征远此次的参展作品为《保持微笑》。这件作品创作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彼时卢征远为自己的个展创作了影像作品《保持微笑》,在此次展览中,他以此作品为灵感将其转化成了“雕塑”。
2020年,武汉这座城市在抗疫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人们那种乐观向上、自我牺牲、相互扶持的精神,感染和鼓舞了很多人,也被人们称作“英雄城市”,武汉人的这种精神对卢征远有很大的触动,所以,在展览中,卢征远创造了一个微笑的空间,希望每位观众都能将自己置身其中,形成微笑的互动;希望每位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与自我联系起来。
而关于“生态雕塑”,在卢征远看来这个概念处于未定义的状态,可以进行开放性的理解,他想要给出的只是一个提示,而非明确的答案。
对话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您的参展作品为《保持微笑》,能否谈谈这件作品的含义?
卢征远:作品的创作要追溯到2010年我在尤伦斯个展上的作品《保持微笑》,那是一件影像作品,我面对镜头试图长时间地保持微笑,双眼不眨、身体不动,这个过程中脸部逐渐僵硬,眼睛酸胀,泪水自然而然地流下来。
创作手稿
在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人与外在环境和现实之间磨合的关系,以及内心的情绪波动和身体的无奈。这件作品探讨的核心是个体所扮演的角色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的知觉、感受上的变化。
回到此次展览,我将影像转化成为雕塑作品,是因为接受到展览邀请的时候,武汉这座城市还处在特殊时期,但后来这座城市在面对疫情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力量,以及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共情和协作,让我想起了这件作品。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始终要以微笑的方式面对,同时这种方式也会给他人一种力量和精神的鼓舞。所以这次创作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向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致敬,也是面对重大疫情时,我们应该保持的一种状态。
保持微笑
雅昌艺术网:看您的方案“微笑”的形象是在一个方形镂空结构的内部,能不能谈一谈创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还有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
卢征远:我试图营造一个微笑的空间。我希望每位观众都能将自己置身其中,在观看时能够与自我联系起来,在里面会心微笑一下,而不是像人为的艺术品一样雕刻出一个微笑。
至于采用网状结构,我希望它有一种建构感,看起来像是正在建设中,或者是像一个框架,而不是古典形式的雕塑。我想让其有一种现代感,更像是一栋建筑,或者是城市本身,而在其中人为塑造一个属于身体的微小空间,形成一种对比关系。
另外一方面,作品本身是通透的,通过雕塑可以看到后面的景色,所以作品与环境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保持微笑局部
雅昌艺术网:作品的形式非常的有意思,外面是一个镂空的矩形结构,而在其内部有一张微笑的“笑脸”,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又浑然一体,您能谈谈具体的创作上面是如何进行的?
卢征远:当然,这样的网状结构在创作的时候,需要点的相互支撑,相互交织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创作的难点在于, “微笑”造型需要写实雕塑的功底,而矩阵式的网状结构需要数据化的支持。好在现在的3D技术相对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辅助解决很多问题,让数字建构与造型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也反映了新技术应用,自然会孕育出新的艺术语言和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展览的意义所在。
保持微笑局部
雅昌艺术网:互动性也是公共艺术一直强调的,您希望作品与公众之间如何进行互动?
卢征远:公共艺术是共享的状态,是具有开放性的艺术类型。作品是情感和精神的汇聚之地,也是交流沟通的地方。作为艺术家,在创作时投射自己的想法,同时留有余地,保持一定未完成的状态,因为只有作品具有开放性和可能性才会撬动有效的互动性。
所谓有效的互动性是指,互动不能局限于作品是可以动的,人们接触到作品,作品通过动态运动给出反馈,当然这也很好,可以激发公众的想象力。但除此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和情感的互动交流。像此次展出的作品,我营造了一个负空间,让观众投射其想象,我希望观众在参观作品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微笑映射在作品中。
保持微笑侧面图
雅昌艺术网:公共艺术创作很多时候强调在地性,您是否有到现场进行在地的考察?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您是如何看待的?
卢征远:原本打算是要去现场的,机票都已经买好了,由于疫情的突发,没能成行,也是有些遗憾。但好在我对武汉这座城市并不陌生,在这里办过很多展览,武汉也有很多的朋友,所以不管是这里的文化还是环境,都比较熟悉。
保持微笑侧面图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为“百分百”,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卢征远:我对“百分百”的理解是,艺术家在创作上要有百分之一百的投入,无论是面对现实的困难,还是自己所热爱的艺术,亦或是对未来的期许,都要全情投入。
雅昌艺术网:展览聚焦“生态雕塑”,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能否谈谈您对这一概念的解读?
卢征远:“生态雕塑”这一概念尚处于未定义状态。从材料来讲,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其次,从主题来讲,它提倡生态建设、生态保护;从观念出发,可以深入到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这样的大主题。作为艺术家来说,更多地是从日常经验入手切入创作,寻找在日常生活与难以言说的感知间的艺术表达。所以用我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生态,看待生态艺术,我认为它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我更想给出的是一个提示。
卢征远《慢性NO.8 》 2015
雅昌艺术网:您既是艺术家也是策划人,参与和策划了很多公共艺术项目,在您看来公共艺术的独特性是什么?
卢征远:近几年我一直关注公共艺术领域,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参与和策划了一些公共艺术项目。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家的私人领域,而是要面对公共的目光,在这个意义上,公共艺术是未来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公众的结合,与人们精神建构的结合。今天的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自说自话,更多的是如何在社会以及更大的语境中文化脉络里面产生作用,如何进行一种艺术化、精神化交流,搭建这样的平台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特殊时刻,艺术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卢征远 《未来还长,刚刚开始》 2020
在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中,公共艺术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不管是体量还是影响力都比架上艺术更有优势,当然也有其劣势,比如项目管理、落地、调动更多的公共资源等等会受到很多的约束,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面临的不仅仅是创作本身的问题,综合和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大的考验,这也是公共艺术的独特性。
卢征远:
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
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装置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巴拿马ASA基金会艺术总监
作者:陈耀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