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为一种高品的境界或风格,前人言雄浑“非有大才力大学问不能(得)”,因为一般来说,刚强雄健相对容易,但能更上一层,雄而入浑则实属不易。举例来说,贲育之勇,乌获之力可称为雄豪,如火如荼,如风如林的军阵才可称为雄浑,因其有着质和量的双重差别;“一味霸悍”的潘天寿作品风格可称风骨峻健,充满着自信与革新,但显然还合不上雄浑的标准。
因为雄浑是雄健之极而入于浑茫,是元气充沛,发而能收,余蕴不尽,“来之无穷”。所以汉高祖作《大风歌》“威加海内”可谓雄矣,然及至“猛士四方”之思,意境卓然升进,才能雄而入浑①。雄是雄浑的基础,雄浑却是超乎其上的一种最高的境界状态。虎为山林之王,但“虎行似病”,这并非老虎故意示弱,而是其雄已入于浑茫无迹之境,故能物类相感,虎啸生风。
雄浑不能以勉强而得,就像孟子言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非可袭而取之也,要靠不断的积累磨炼,自然而然的达到,而非一时热血偾张或矫揉造作可得,郭绍虞在《诗品集解》中说: “所谓真体内充,又堆砌不得,填实不得,板滞不得,所以必须返还空虚,才得入于浑然之境。”一味追求气势浩大,往往会故作姿态,刻意修饰则难免板滞,此皆非自然之雄浑,真正的雄浑是“持之匪强”,由内而外,油然而云,沛然而雨,毫无做作之嫌。
一般来说绘画作品总能够将作者的状态、心境、技法、笔力如实记录,表露无遗,所以虚张声势的“雄浑”之态是逃不过方家法眼的。
静观内美,玄思大道——大愚《创世之柱》中的雄浑之气
书画艺术中的雄浑是雄健浑含兼而有之,是浑厚有力且“来之无穷”,是厚重的质感又赋之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也印证了为何大愚强调无论作书还是作画都应该中锋运笔,因为只有“笔笔中锋”,才能既得厚重骨力,又得藏锋敛锐、浑含无迹之妙。
一幅画的雄浑之气,不是靠自我矜夸,也非寥寥几笔所能得,“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画中之雄浑要靠笔墨的深厚蕴积才能“积健为雄”表达体现出来,在大愚的《创世之柱》中,我们便能看到笔墨、线条、色彩的层层积累,这也是大愚技法、感悟和胸次的积累在画中的表达。
大愚以苍健老辣的笔触,皴擦点染,重重叠叠,厚密满重,绘就造型伟岸,刚健挺拔的峰峦,并赋予其真山般的厚重感和体积感,体现出山雄健的气势力量。另一方面,山形物态变化万千,笔墨色彩交错互出,虚实变化中,无穷的笔墨之趣焕发光彩,无穷的物象隐显其间,浑茫之中洋溢着蓬勃的生气。“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画中劲健浑厚的精神力量和元气未分的浑茫之象完美的融合为一体。
大愚的《创世之柱》近看除了密密麻麻的笔墨线条,什么都找不到,远看则万象毕现,什么都有,既有具体的物象,又有莫可名状,倏忽而变的烟云气霭,从而于绝似又绝不似之中透出一股雄浑之气,可谓雄而无迹,浑然天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①相对于已毕之事,未知之境、未竟之业更能持续激荡人们的心神,在艺术的表现上亦是如此。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