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3-22 09:48
俗话说的妙,缺什么,补什么。
很多时候,那些被反复惦念的,恰指向某些我们需要努力的。
2022年3月,是潘天寿先生125周年诞辰月。艺界惯例又将先生诸事迹和典型画作祭出以示纪念。不过,若以先生秉性,怕会对此懊恼:我们不要,你们偏偏要,我们要,你们都丢掉!(见史一笔录:潘天寿先生谈个人创作经验(1959.2.16))
他可是十分清醒:艺术的重复等于零,有了我还要你干什么?
“潘天寿”宛若当头棒喝,让我们时刻得以从浮华中惊醒。
忘不了的“潘天寿”
潘先生之所以会被后辈如此惦念,或许最重要的不仅在画艺之卓越或教育格局之阔大,而更在他于特殊时期对大方向的坚挺。此启示意义主要有二:一是自知;二乃开放。
对民族文化的真正自知是核心。遥想当年,稳定发展千百年的中国艺术突遇西方文化狂风暴雨般的侵入,大多国人不禁迷失,对自我不清不喜甚至厌恶。潘天寿却异常坚定,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借力构建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为中国书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这不仅源自学习经历和从业历程,最关键的,是潘先生对中国艺核的深彻体悟。其明确提出:中国绘画处于东方绘画统系中最高水平,是与西方绘画统系双峰并峙的。这类在自观与他观的多重视角下做出的综合判断,可不仅仅只是肤浅的爱国主义。而以西方为参照来关联自身,更为他日后提出“两风并置说”预设了前提。
雷婆头峰,是潘天寿家乡的一座小山,他在此放牧嬉戏,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曾说自己就是雷婆头峰的一块石头,后更以「雷婆头峰寿者」自号,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恋
擅于自知者,才是真正自信。潘天寿更厉害的,则是明晰这份自信的建立需具备“新新不已”的精神基础,如“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倘固步自封,安于已有,诚所谓无雄心壮志之庸俗懒汉”。
多么难得的清醒!
这,才是真正的开放。潘天寿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只尊独家的霸道,而是全面开放的从容与自得。他强调:外来的传统,亦须细心吸取,丰富营养, 使学术之进步,更为快速,更为茁壮;当然,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不可减去自己的高阔(见《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1961年,潘天寿先生带学生在西湖边写生,左起孔仲起、潘天寿、叶尚青、王庆明
所以,对当下和未来而言,“潘天寿”不仅只是一位美院老院长。他以史家的宏博视野和实践家的非凡勇气,固守着中国艺术的世界独立性。74 年来,他在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战争频发和文化冲突中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与血液里根深蒂固的坚韧。他的价值,更存于世界文化史的坐标中。
“破圈”的潘天寿
因为潘天寿,从不只视自己是艺术家。
他期翼的,绝不仅仅只是艺术界内中国画的振兴。绘事,某种程度而言,不过是他与这个世界对垒的重要桥梁之一。
故,他会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话里是谦虚,话外是自傲。亦说“一艺术品,须能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方为合格。”(见《听天阁画谈随笔》)此四方维度,早已超越画者之疆。
潘天寿就读的私塾中堂上的匾额。潘天寿7岁开始在私塾接受旧式教育,打下扎实的国学基础,这是他以后理解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基础
后来者有懂得这份执拗与傲骨的。2017年,潘天寿诞辰120周年之际,“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就提出:希望在中国画史的千年谱系中思考潘先生的道路与价值;在世界艺术史的语境中思考他的价值,而不只在中国画内部;不只思考潘先生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努力梳理他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因为他已经意识到“潘天寿”巨大的而未被激发的能量:“潘天寿先生关心的不只是中国画自身的问题,其念念不忘者,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近世以来,中国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恰值此变局的第二个百年,中华民族行进于伟大复兴的道途之上,“我们正应该宏扬潘先生‘强其骨'的精神,以中华翰骨振作民族精神,在21世纪的全球视野中,坚持文化自信,创造艺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精神力量。”高世名说。
1917年 潘天寿「浙江一师」时期作文《时势造英雄论》手稿
潘天寿纪念馆老馆长卢炘同样认为,潘天寿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潘天寿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是真正从中国绘画体系内部发现问题并明确提出解决方案的人;他真正从学术层面上捍卫了民族传统,并以出色的实践成果发展了民族传统。”
对潘老的理解不仅限于艺术小圈子,更是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五年前的呼吁,“而最根本的,他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和创作推进中华文化整体的发展,他说过‘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所以今天我们要从更为宏阔的角度来理解他。”
20世纪30年代,林风眠、潘天寿(后排左一)、李苦禅、李超士等在国立杭州艺专
知名艺术史学者范景中便直接将潘天寿定义为士人画家。他的眼里,这批志士处在特殊时代,怀着一种抱负和情结,会把艺术变成一种文化取向。这恰恰就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潘天寿先生的原因。
1994年12月,知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来杭州参加“潘天寿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从他者角度提到了潘天寿1926年就提出关于借鉴西方艺术的问题:“潘天寿早年提出的这种大胆的论点一直持续到他后来的教学中,我确信他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开放性观念直到现在仍然为各位艺术家和艺术史家所推崇。”
潘天寿为国立艺专专科学校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所写《校史》
只是有点可惜,这份怀念,目前依然多只锢于艺术界。
“前置”的艺术市场
不过,敏锐的市场没让人失望。
截至目前,国内艺术市场上,潘天寿共有6件作品7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耕罢》两次破局),而这些进阶,仅发生在短短五年内。
2015年,中国嘉德春拍上潘天寿《鹰石山花图》以2.7945亿元成交,同年12月,潘天寿《鹰石图》则在上海嘉禾以1.15亿元成交。两件过亿拍品的出现在一举将潘天寿送进亿元俱乐部的同时,极大了提升市场对这位长期徘徊于南方地界老艺术家的信心,狂欢大幕就此拉开。
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成交价:2.7945亿元
中国嘉德2015年春拍
潘天寿 《鹰石图》
成交价:1.15亿元
上海嘉禾2015年秋拍
两年后,旋风再至。2017年6月19日晚,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黄宾虹《黄山汤口》以7200万元起拍,在场内多位买家之间展开竞争,现场胶着,最终杀至3亿元落槌,加佣金以3.45亿元成交。从过亿到过三亿,潘天寿只花了两年,信号反馈十分积极。
波涛继续。2018年11月20日晚,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暨25周年庆典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举槌,潘天寿指墨之王《无限风光》以咨询价上拍, 现场买家率先应价2.1亿,随后场内买家与委托席之间展开竞争,最终被电话委托席的2.5亿元落槌,加佣金以2.875亿元成交。作为潘天寿经典技法-指画的代表作之一,《无限风光》近3亿元的成交价着实振奋着一票潜伏者和观望者。
潘天寿 1963年作 《无限风光》
成交价:2.875亿元
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
再接再厉。2019年11月18日晚,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潘天寿《初晴》1.2亿元起拍,经过一口一百万的交替竞拍后,终以1.79亿元落槌,加佣金以2.0585亿元成交,市场坚挺依旧。
潘天寿 1958年作 《初晴》
成交价:2.0585亿元
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
很快,疫情来了,市场震荡剧烈。但潘天寿显然十分“禁扛”。2020年10月16日,华艺国际北京首拍“大美-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潘天寿《耕罢》以8000万元起拍,在场内买家和委托席之间竞争不断,最终以1.555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78825亿元成交,超越《耕罢》2017年1.5893亿元的成交价。注意:这个数据虽相较而言算不上特别出色,但能在疫情凛冽的寒风中顺利成交且高出原成交价,已有力证明了市场对这位老先生的力挺和认可,硬货永顺是YYDS。
潘天寿 《耕罢》 1958年作 227×121 cm
成交价:1.78825亿元
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以上七件超亿元成交的作品,或尺幅甚大,或为独特技法(指画),亦或兼而有之,皆为潘天寿具有代表性的精品矣。如构成潘天寿艺术盛期重要创作序列之天台山系列《初晴》,就被学者称为“变体画”序列的重要里程碑。
历史潮向瞬息万变,有力且迅猛的市场晴雨表历来是关键试金石之一。大部分时间,它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但有的时候,它对某人的爱又是那么绵绵不绝。
潘天寿
结语:经百余年现代社会的反复碰撞、融合与沉淀,“潘天寿”已稳固成为中国精神当代传达的代言者。其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自信深得民心,更符合主流发展趋势。而其雄阔壮美的艺术风貌、穷及一生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体悟,更在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等艺术群体的合力促发下,与社会网络、学术体制和身份形态等交融蝶变,堪称仰之弥高矣。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官微
作者:邹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