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从宋徽宗开始,再谈「生漆点睛」

此前艺术东南的《「睛睛」计较,有必要吗?》一文,再次回顾了中国寿山石雕中「开眼」的艺术性。


在寿山石雕这样的立体作品中,开眼是赋予作品生命感的关键,更是作者空间意识的体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3/16f227a9ae696a5f0f89fd2f50ba1b45.jpg

清 尚均款 寿山石伏虎罗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而把这个问题放在平面的绘画作品里,囿于平面,要如何立体生动地呈现人物、花鸟、古兽的眼眸,既考验画师的手上功力,也让画师们开始向其他材料中寻找可能,那就是大漆。

 

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割开漆树树皮后从韧皮内会流出一种白色粘性乳液,该乳液经加工后而制成的涂料就称之为「大漆」。


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漆艺,历史悠久。大漆材料的厚重,典雅,以及其特有的光泽感,也让画家们为之吸引,开始利用生漆入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3/8b85daed6a5b004ab1feb9f594a11d8d.jpg

● 宋徽宗 赵佶

今天我们能看到最早生漆入画的记载,是关于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其艺术造诣被人评价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关于宋徽宗以漆入画的记录,最早可见南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皇帝」中的「于是圣鉴周悉,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


在宋徽宗最擅的花鸟中,就可以看到生漆点睛的存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3/1857e6ea0e41870a232fd1bf2cef6b0b.jpg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 上海博物馆藏品(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3/c5ed07a7cbb38a3cdd1843e2039cdc32.jpg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 上海博物馆藏品(局部)


现存上海博物院的宋徽宗《柳鸭芦雁图卷》,其中白头乌的眼睛就是用生漆点睛。


细观此作,白头乌使用的墨色上等,相比之下,生漆点睛的眼睛部分更为黝黑发亮,且微高出纸面,更显得奕奕生神。是中国古画以漆入画的经典案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3/7bc7c546bfedb30ead84649ce008efd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3/2d96db849093bfc50680a2b2ffd8136c.jpg

● 
宋 赵佶 《竹禽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局部)

另一件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竹禽图》,同样被视为是宋徽宗的代表作。其中禽鸟的眼部同样是以黑漆点就,时隔千年依旧眼波流转,颇为动人。

宋徽宗以生漆点睛,让平面的绘画跨越到了立体纵深之中。

如此看来,大漆材料和绘画精神的相互融合并存早已开启,技艺与文人雅趣的融合统一,早已埋进漆艺的骨子里。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