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指数 | 月度(2022年1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5e8c133094e7f0fa4baab9e18588fa7.jpg

雅昌指数 | 月度(2022年1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策展人:侯瀚如 “垂钓”沈远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艺术家如何面对生活并将之变为创作动力

2022年11月1日,沈远个展“垂钓”在红砖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侯瀚如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dc48e90d30395ccece0bb0880986579.jpg

沈远最新个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09dfc2feb6558cfc910fbee438b56fa7.png

沈远,《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2020,木窗、竹条、铜丝、玻璃、玻璃瓶、钢板,146 x 98 x 55 cm

展览呈现了沈远过去两三年的生活状态:一方面生活在巴黎的沈远面对着全球性的疫情冲击;另一方面,她的工作、生活伴侣黄永砅的突然离世也让她经历着人生中的艰难时刻。策展人侯瀚如汇聚沈远近年来的作品,引导观众思考身份、移民、离别等话题,了解艺术家作为个体在面对日常生活时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展览现场:一场追忆和怀念

置身展览现场,作品无处不在的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丈夫的怀念,比如《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既是艺术家对艺术史的回应,其中引用了杜尚的《巴黎的空气》(1919)和《新鲜寡妇》(1920)以及黄永砅的《圣人师蜘蛛而结网》(1994)。也是她对丈夫及其作品的致敬和自身的思考。在艺术史上,在生活中,沈远作为艺术家、作为女性到底怎样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1822a7ce6814c1291afd82c8e01e0abc.png

沈远,《马特奥和我,2019-2021》,2019-2021 图画、照片、铁笼、地毯、洗脸盆、抹布、影像 铁笼尺寸:240 x 175 x 120 cm,4A-35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354b85fdc633a569ffe49e854d86538e.png

作品展出现场

展览中最为让人感触的作品是《马特奥和我,2019-2021》,这件作品有独立展厅,展厅的中间放置着一个带刺的铁笼,而房间其中三面的墙上是马特奥的作品,包括他的黑白摄影和绘画。作品曾在巴黎展出,彼时沈远坐在笼子中的地上擦拭着她周围的铁丝,这是对她失去伴侣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的重现——她通过擦拭这种重复的动作来寻找生活的秩序、抚摸生活带给她的创伤。沈远在《马特奥和我,2019-2021》中从青少年马特奥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伤痛和生活状态,她直面自己的情绪并接受生命的考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8f21d2924b120acb4062516eee8c45e2.png

沈远,《Gazelles,1990-2020》,1990-2020 蜡、铁丝、铁条、铜丝、铜 196 x 75 x 14 cm, 97 x 74 x 20 cm

此外像作品《Gazelles,1990-2020》以1990年沈远和黄永砅在法国住过的学生宿舍命名。《记忆的碎片,2019》是沈远与过去的对话,这件作品把大家生活中常用的梳子放大,用铁丝和纸片来表现掉落的发丝和头皮。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另外一方面能够体会到艺术家对丈夫无处不在的爱。


策展人:陆兴华 汪建伟:行于泥浆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为观众提供理解汪建伟工作的全新坐标

2022年11月7日,汪建伟个展“行于泥浆”在没顶画廊开幕,此次展览由陆兴华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508aa0a44ecd1d1f1e088ca488ffaa8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90b207abd762430b94180e18ce4d3dd2.pn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通过现场的“考古氛围”来回顾汪建伟作为气候变化下的当代艺术家,是如何感知他个人领土的变化的。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生命最早的起源就是一锅混沌的原始汤,是“泥浆”中缺氧的环境为生命创造了最早期的可能性。所以“行于泥浆”也暗示了人类一直处在泥浆之中,就在缺氧的现实里,始终无法走出地质时间。观众在面对展览中陌生雕塑的情境和人类处于泥浆中的情况也是一致的,我们需要像汪建伟对寒武纪敞开一样去拥抱更广阔的时间线。同时,展览也为观众提供汪建伟工作的全新坐标。

展览现场:行走于泥浆之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c7f56b40d636d6762d0c6cff099888e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71f10fecfbe156a0fd981a4a2a61c9f0.pn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放置了众多像“雕塑”一样的作品,这些作品看起来像是石头、或者建筑亦或者不可名状的物体,同时展览呈现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史前生物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整个展场就像是一个考古现场,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就像艺术家讲到的,远古时期,许多细胞为了躲避当时地球环境中过多的氧气,藏进泥浆中厌氧菌的内部以获取生存的空间。今天同样如此,这些作品的任务就是用美学的形式把这种无法被知识完全抵达的真实性展现出来。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 杨振中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寻找、思考“他”是谁?

2022年11月10日,“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凯伦·史密斯与杨振中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083e2a67b302f2db1d1fb37765ba0ef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bf2cdb4af7b0c1a8a515b30d96751682.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标题“他是谁?”来自耿建翌创作于1994年的同名观念作品。源出艺术家听说自己外出时曾有陌生人到家拜访,就下意识地问道:“他是谁?”为了弄清这个“他”的身份,耿建翌向邻居询问了此人的体貌特征细节,并以邻居们提供的书面描述和画像为内容创作了这件作品。而策展人也希望就“耿建翌是谁?”这一问题开启展览,观众能从耿建翌独树一帜的艺术实践中找到答案。

展览现场:解谜之旅

“他是谁?”像是有魔力一样,吸引观众进入展览中寻找答案,观看整场展览就像是一个解谜之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943707f5e17700e770db002491f5094.jpg

耿建翌,《自来水厂》模型,198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3e9607d8f306cc617e7cb62b7378e5aa.jpg

耿建翌,《他是谁?》,1994,26页手写文稿、绘图、照片,A4。图片来源:亚洲艺术文献库(AAA)

展览现场展示了艺术家早期的绘画,“他是谁?”,同时也展出耿建翌一些鲜为人所知的重要作品,如《关于作品<你看着办>中的一百盘蚊香》(1991)、《无论从哪一面基本都能看》(1995)、《不是现实的选择》(1995)、《地面:25个地址的25幅照片》(1997),以及大量纸本文献。以及艺术家在2016年赴日本,以纸浆为材料创作的从未公开的作品实验。整场展览看下来,我们不仅能够明白这位艺术家是谁,同时,还会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状态以及教育状态有所了解。


策展人: 张尕 王郁洋:液体的月亮,长在墙上的汽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一切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艺术家对自然与文化、生命与活力不拘一格的探索

2022年11月11日,“王郁洋:液体的月亮,长在墙上的汽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一切”在OCAT上海开幕,此次展览由张尕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eb11e2e9dcd9bd740294a7eaa9986a1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679f92349c0137b5c0eb9d04beedb789.jpg

展览现场

在策展人的策划下,OCAT上海展馆呈现出一种由机器逻辑所构建出来的“情境”,而这“情境”与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60年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营造的那种由吱嘎作响和冒烟装置构成的场景不同。王郁洋作品的呈现和组合并不遵循情节线索展开,在纠缠、孔泄、聚合中展现出某种异于常规,却又一丝不苟的精密:液态月亮、卡在墙上的汽车、随处蔓延的微生物真菌和苔藓。这些作品是王郁洋借助计算思维、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对自然与文化、生命与活力不拘一格的探索。他运用当代先进的数智技术、生物技术,在粘稠和潮湿中,为观众提供另一种充满生机的“机器”——人以及万物间的张力。

展览现场:由“机器”与“生物”组成的世界

液体的月亮,长在墙上的汽车,铺满地面的灯,长在墙上的菌群,这是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空间,展览呈现了王郁洋的《关系》《安排》《勾勒姆(魔像)》《人造月3》《凡光》《克莱因蓝(生物)》和《定义》7组艺术作品,分别由机械装置、3D打印装置、陶土、生物技术装置、灯光装置等材料制作而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5a2ecf93594a3f58493c8750fc88ed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4fe0099712f3aedc48b3f1c12912ea2.jpg

展览现场

比如在OCAT上海馆的户外空间摆放着的复杂扭曲穿插的泥像雕塑《勾勒姆(魔像)》作品,用未烧制陶土的材料进行打印制作而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王郁洋身上收集生物识别数据,是对艺术家外形进行模仿的产物,是人工智能技术把艺术家意识升华、定型的一种形态。如《安排》作品中的2部汽车,是基于空间数据,用3D打印装置生成的;《克莱因蓝(生物)》作品,是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培育与转基因结合促使微生物酵母菌群生长成的一种在生物体中非常罕见的绚丽蓝色,它还长满分布在展厅空间中的墙面上。


策展人:顾悠悠 费保罗 胡晓媛:沙 径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一段关于个体选择的路程

2022年11月11日,胡晓媛个展“ 沙 径 在西岸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顾悠悠、费保罗担任策展人。

展览通过艺术家全新创作的十余件作品,将观众引入一场可以自行“选择”的场域,探询时间、物质可能被打开的不同维度,让展览与现场观众的潜意识形成互动,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多维度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a1ad1ac9b8701ba4e7ac70eef0a92203.jpg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联合策展项目“胡晓媛: 沙 径 ”,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6719325640ec90c60f8fb9810af54e92.jpg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联合策展项目“胡晓媛: 沙 径 ”,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

展览标题“ 沙 径 ”中的空格表现了展览腔体空间中的缝隙与路径,是开放给公众“选择”的过程,即这段关于个体选择的路程,从踏入封闭展厅之时便已开始。同时预示了艺术家对路径与抉择二者的思考:胡晓媛深知不论展厅中暗示性的手段多么高明或严密,仍然无可避免地难以预测他人实际选择的随机性,这便是事物终不可控的深层本质。

展览现场:探询时间、物质可能被打开的不同维度

展览现场近似微型迷宫,西岸美术馆展厅0被艺术家用复杂多源的材料区隔,观众因循声音、视像、体感、尺度、光、影等等的驱动,或主观或被动的前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1/eedf68097063f1eb9790d3c9aa08d4bc.jpeg

胡晓媛,《通幽处无 一》(局部),300 × 85 × 165 cm,楸木、墨、绡、钢丝、蜂脾、晶石、木皮、松木、纸浆、不锈钢纱网、线,2022

整个展场,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艺术家对于材料的运用,珊瑚石、绡、墨、线、铁丝、纱布、太空铝板甚至是蜜蜂的蜂巢,比如作品《通幽处无》系列起于艺术家最近在家中阳台里用45x16x25cm的狭小木蜂箱,豢养5000只蜂群的一段经历。日日调两勺蜜水就打发一城夏蜂的世世代代的“此生”。曲径是没有的,通幽也自然也就不必了。这些作品在艺术家的手中变为作品,可以从中感受到克制与感性,尖锐与温柔,生物性与没有生命的物体,脆弱与坚固,短暂与永恒。



策展人:李涵 金秋野 身边与世界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让身边成为世界的基石

2022年11月12日,“身边与世界”在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李涵、金秋野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1daa570631015f125600dacab920fd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854195aebbc7a8cea92e777c22efcc4.jpg

 犬吠工作室《花草茶俱乐部》 直径5m,高2.5m,装置,综合材料,摄影:杨丽

《身边与世界》,通过四条路径、8位艺术家包含绘画、装置、数字艺术、影像、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的作品构建了一个同时触达身边和世界的中观世界,在这个中观世界里,个人与世界可以建立起真正的息息相关、共鸣自洽的关系。通过本次展览,策展人希望探讨一种人人可以使用的方法,同时希望看到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路径可以产生不同的思考和多样的成果。让身边成为世界的基石,由此感受世界、构建世界。

展览现场:呈现丰富多样的“身边世界”

展览现场中的作品,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虽然大多是建筑模型,但这些建筑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甚至是使用的,比如犬吠工作室《花草茶俱乐部》,很像是公园中工人们休息的凉亭,这个设计是一个“由花草茶标准的生产过程衍生出的建筑”。在本地的花园中种植、收获,将花草采摘下来,晒干,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供沿墙而坐的人一起享用。园艺工具可以放在长凳座面下的箱体中,天花板用于植物的晒干,中间的桌子上摆放茶具,用于花草茶的冲泡。俱乐部的洞口呈花、月、六边形,引用的是中国传统园林里墙上的门窗,用墙板围出了一个花草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e54ce0bdad27d0d6419c0a51747d794d.jpg

 陈维《故障》 装置,综合材料,摄影:杨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315701aa43fdbe29f24758b2688289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07eb968d9af4b3de4a6017df3de519e8.jpg

 北京建筑大学特别创作《郊区杂草》 建筑,综合材料,摄影:杨丽,阿栾

北京建筑大学特别创作《郊区杂草》,用手工模型记录,保留了城市郊区与生俱来的急功近利,粗糙简陋,却又朝气蓬勃,新鲜生动,为这些注定淹没的建筑留下缩影,给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微观视角。《故障-where are you going tonight》由一组不同尺寸的LED广告屏组成,且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故障。这些带有故障的广告屏在我们的城市中随处可见,人们形成了一种选择性忽视的视觉惯性,它们仍然照亮夜晚,装点都市,亦是我们与错误一起生活的共同经验。


策展人:黄淞浩 杜歆晨 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艺术实践

2022年11月13日,“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黄淞浩、杜歆晨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402bffd369ed403b894c85a4c1675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6bcd8ffd2164d905eaf6dcc43de0314.jpg

展览现场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这是一场“与钱无关”的“元宇宙”展览,展览对NFT及元宇宙的呈现将从对“钱”的无限关注,转而面向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展览在全面阐述区块链及元宇宙概念对当下艺术及社会领域的冲击及该领域的重要实践成果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一个拥抱数字思维与超现实感官体验的元宇宙世界。

展览现场:可以深度参与的科技“乐园”

作品涵盖装置艺术、交互艺术、新媒体艺术、生态艺术、生物艺术、数据艺术及加密艺术等八大门类。作品还囊括人机交互、游戏通关、AR展签、作品认购、生态保育等互动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观众还可以在游戏中认购数字作品,同时向中科院江豚保护中心发出捐赠,以数字艺术的形式保护生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d16cf7bb721d792fa77a2e3b97b6d8e.jpg

字兽乐园 黄天 2022 LED互动装置 灯箱 0.6×0.6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57af7d8557da7a9a777018495129731.jpg

加密猫 古列·特沃斯基 2017 猫爬架装置 区块链游戏视频 灯箱 1.7×2.2×2.8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比如艺术家古列·盖瓦尔多夫斯基的世界首个区块链虚拟宠物游戏《加密猫》,于2017年推出,是一个开创性的NFT项目。它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宠物养成类游戏,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户可以永久拥有的虚拟宠物。在《加密猫》中,玩家可以收集并培育一种可爱的生物——加密猫。每只猫咪都有一个独特的基因组来决定它的外观和特征。玩家可以繁殖自己的小猫,创造出新的小猫,甚至解锁稀有品种。每个小猫在区块链中都是唯一的。截至目前,社区已经培育了200多万只。


策展人:刘秀仪 曹斐个人项目“拉格朗日·冰室”誌屋上海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索元宇宙时代社交和文化议题

2022年11月13日,曹斐个人项目“拉格朗日·冰室”在在誌屋上海展出,此次展览由刘秀仪担任策展人。

“拉格朗日点”(Lagrangian point)命名自法籍天文和数学家約瑟夫·路易·拉格朗日,是天体力学中两个天体重力达致平衡的位置。标题里的“冰室”,是南粤地区上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冷饮店模式,其建构了新的社交方式和场所,展览标题里的标点符号,象征了展览中两个概念之间若即若离又不确定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dd1f22ff319c4146479d021f429ab1c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4e054438ec38f4739a55572eacedff7.jpg

曹斐:拉格朗日·冰室,展览现场,誌屋上海ZiWU the Bund,2022  图片由誌屋提供

“拉格朗日·冰室”一方面展示虚实重叠的不同时空,另一方面以多重感官端口,带来新的感官共振,以探索元宇宙时代社交和文化议题。展览呈现着具有怀旧意味的科幻感,比起主流未来主义审美的光滑、明亮、流线型的设计,它暗示着被不断投入科技混沌、非线性时间里的未来。

展览现场:一个既复古又充满未来感的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9f065f2ffa1f53ee465a45886655089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e47c399d1ee17b58fc21611654c32bd2.jpg

曹斐:拉格朗日·冰室,展览现场,誌屋上海ZiWU the Bund,2022  图片由誌屋提供

这是一个由反射着霓虹灯光的冰柜、复古游戏机、电子屏幕与混合着晦暗含义的现成品组成的现场,在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应虚拟城市“元邦”委托创作的全新虚拟社群建筑“多托邦”。“多托邦”是曹斐自2007年在“第二人生” (Second Life)建立的虚拟城市“人民城寨”(RMB City)之后,第一个在元宇宙建构的建筑作品。此外还有曹斐设计的全新虚拟化身“Oz”,“Oz”的名字来自《绿野仙踪》里的虚构国度“奥兹国”,是人、机器、生物合一的虚拟人物。在这里虚拟世界被完美的放置在现实场景之中,展览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中间地带里开拓了一片新的实验场域,多方位启发观众的感知和感官体验。


策展人:毕昕 飞出个未来:区块链中的时间多重性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索对“时间”概念的多重理解

2022年11月17日,《飞出个未来:区块链中的时间多重性》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毕昕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1/7eb4bdf5e97b602fd2f94e41822d136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1/bf82267de4b4f661ab5bb7e2f18f39ca.jpeg

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从比特币时钟出发,以超验时间(Chimera Time,算法-时间)、能量时间(Energy Time,生态-时间),思派时间(Spime,社会关系-时间)三种平行的时间网络为线索,探索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多重理解以及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其运行机制与现实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多元链接。展览中文名字“飞出个未来”借鉴了美国经典穿越主题动画片《Futurama》的中文名字,意在提醒大众对新时代、新技术要保持一种清醒的思辨态度。英文名字“Time After Time”(一次又一次)则从短语的含义和结构上分别表现了时间的持续性和自旋性。

展览现场:感受科技进步下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一系列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影像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引导观众重塑对时间概念和区块链运行机制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提前感受科技进步下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1/feb367a9ebfaf3c553b10c1210ca8508.jpeg

施蕊妮,LoveCounter,交互网站,数字藏品,2022

图片提供: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1/73878555799a7c370e993f6e101819bd.jpeg

海伦·诺尔斯,涓滴——一种新的垂直主权,视频装置,机器/雕塑,海报,立体声景,2020

图片提供: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比如海伦·诺尔斯的影像互动装置《涓滴——一种新的垂直主权》以代币化的视频装置以及与区块链嫁接的生成性声景探索价值体系和财富分化;施蕊妮的《LoveCounter》则为情侣们搭建了一个可以将亲密关系量化的虚拟平台;艺术小组eeefff的《经济橘园 2021》以科幻视角站在未来回望2021年的算法技术;刘窗的《声音是货币吗?》 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背景探讨了当地社区在面对快节奏的经济发展时所承受的变化和损失;李紫彤的《帕斯堤货币》试图赋予货币系统以病毒的特质,观察大众对疾病的思考与叙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