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12-25 13:45
从李可染到李玉双,两位艺术家用长达百年的创作形成了李家山水的体系,将大自然通过眼睛传递到作品中,正如李玉双所言,“我依然在传承‘李家山水’的精神,传承的是‘李家山水的魂’”。2022年9月,玉双美术馆在秦岭南麓腹地落成开馆,同时带来开馆首展《山水有清音》,建筑、艺术与自然三者形成了巧妙的对话,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2月28日。
李玉双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巨匠李可染先生长子,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李玉双传承“李家山水”,以科学家的实践精神发展出自己的“光编码”画法,在七十余年的艺术实验中,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 他所研究的认知系统中,把宇宙万物看成由光波所组成,光波的不同频率和振动衍生出各有不同的自然万物,只要找到了组成事物对象的光密码,就可以在绘画中自如地表达万物与自然,摆脱绘画对“形”的依赖,直接进入到自然万物最本质的状态。 他的作品捕捉自然之神机,展现一个可感,可游,可憩,可思的沉浸体验场。这也是在自然山水之中创建美术馆的意义所在。
“山水有清音”开馆特展展出李玉双近年新作、纪录片、手稿、笔记文献、版画等综合形式展品,以及最新创作的数字新媒体艺术作品将首次发布,全方位呈现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
回顾传统并立足于当下,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通过艺术家、艺术品、美术馆以及展览了解李家山水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一起思考的话题。对话艺术家李玉双、玉双子女李新天和李冬梅、以及玉双团队成员,为我们提供一些观察的视角和多元的思考方向。
玉双美术馆
Part I 、融合自然
玉双美术馆是一个活跃的、新鲜的思想交流地
玉双美术馆是首座以李玉双艺术研究与展示为核心的美术馆,它合理利用了秦岭当地的人文和地理文化的因素,结合了艺术家的创作特点,从研究与收藏的目的出发,使美术馆建筑和价值更富于现实意义,对李家山水体系的纪录与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将美术馆搬进了大自然,李玉双之女李冬梅表示,“大自然的态度是什么样,美术馆就是什么样”。
2021年3月,玉双美术馆开始筹备、耗时一年多,美术馆建筑占地两千平米,参与美术馆设计的成员包括玉双团队的核心成员李新天、李冬梅以及合作团队旦言科技发展公司、Tab太不建筑公司、北京亦柏亦艺术设计公司、26 studio工作室。这是一个由8090后为主的设计团队,成员分别分布在成都、留坝、北京,整个过程进行了几百次的线上会议、经过了无数次思维的碰撞和不断的策略调整,大家一起用新鲜的眼睛重读自然与艺术。
对话著名导演李冬梅,以下用 Q&A 表示。
Q:请谈一下美术馆建立的契机是什么?
A:我父亲在户外大地写生七十年,创作早已和自然融为一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父亲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让他的创作几十年如一日。基于这种对自然的向往,我因为偶然机遇和著名的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先生相识,进行探讨之后,我们一拍即合,着手在他的乡建项目中做一个艺术空间计划。之后它被拓展为艺术集群项目,有白盒子艺术馆的孙永增馆长携手合作。所以,玉双美术馆是偶然的机遇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玉双户外写生
大自然是父亲的画室,是唯一的所在地。那么,如何将李家山水的精神和情感传承下去、如何将这些作品中的自然之美呈现出来,这是玉双团队不断探索的主题。
近年来,李玉双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亚洲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等场馆中都举行过个人展览,2015年6月28日“自然而来:探索光编码——李玉双写生创作六十年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2021年11月17日“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但每次展览还是会受限于室内空间、色彩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将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如果能找到适合建美术馆的地方,这是非常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山水有清音-玉双美术馆开馆首展
2020年9月,我第一次去秦岭,被它美丽的、天然的环境所征服。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的环境治理非常好,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91.23%,有配套的基础设施。秦岭的自然之美,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当时决定要在这里建美术馆,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李家山水可以去跟年轻的想法结合起来,与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秦岭自然风光
Q:请您阐述一下玉双美术馆的建造理念是什么?
A:我们希望的是实现艺术家研究的人与自然、大脑与外界、真实与再造的关联。在一个真实的自然空间里,接近艺术家营造的世界。这也许是我父亲的艺术最恰当的展示地:场馆所在地是陕西汉中留坝,地处美丽的秦岭山麓。我们的设计总体理念是: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Q:为什么会选择将玉双美术馆建立在陕西汉中市?
A:1954年李可染决定改革中国画,他选择从写生入手,1956年,他外出写生八个月、同行者是学生黄润华,沿长江,先到黄山,后至三峡,一路直到秦岭,他着重解决中国画的表现力问题、山水画新题材等艺术语言的问题。 1956年,李可染八个月长途写生的最后一站为汉中,同年也是李玉双从北京分配到河南郑州也开始写生,1956年是承前启后的年份,艺术家李可染变革的关键时间点,汉中具有纪念意义,玉双美术馆因此落地于汉中。
玉双美术馆
国外的美术馆类型非常多,有的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有的在位置偏远的小镇,好的美术馆重要的是将人的体验、作品的体验、自然的体验、空间的体验融为一体,选址在秦岭南麓腹地,比起城市中聚集性、封闭性的空间,会让观者产生迥然不同的体验。
玉双美术馆的独特性在于,将描绘自然的作品带到自然中去。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远离大城市的喧闹,让观众从当下抽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的思考和观察角度。希望玉双美术馆是一个活跃的、新鲜的思想交流地,没有被距离束缚住。
美术馆 主展厅
Q:接下来美术馆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A:通过玉双美术馆,让大家关注和了解李家山水,从李可染到李玉双 父子二人近一百年的努力,他们通过作品表现自己对世界的发现、解读和研究,既是呕心沥血又是心心相印,我们希望用多元的形态来解读李家山水。
目前,《山水有清音-玉双美术馆开馆首展》展出了李玉双近年新作、手稿、版画、纪录片和笔记文献等,最新创作的数字新媒体艺术作品也将首次发布,全面呈现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
图片 美术馆 影像厅
美术馆的运营团队核心的工作目标是,如何把李家山水的内容讲好、不断完善内容,梳理出成熟的体系,通过美术馆把艺术的一个体系、分步骤、有节奏、有内容特色地传播下去,并将持续提供不同类型的主题展览。
未来,团队将继续对李家山水进行梳理,李可染和李玉双还有很多层面不为大家所知,包括一些创作手记,我们将把一些现在待挖掘出来的内容剖析出来、激活原有的、比较单一的、固化的框架,这将是未来的工作重心,也是玉双美术馆的意义所在。
Part Ⅱ、重新建构
玉双美术馆在地共生 形成建筑、艺术、自然的对话
作为一座当代美术馆,这群年轻的设计师如何通过美术馆体现对艺术创造的纵深挖掘、如何从建筑中解读李家山水?当李玉双美术馆在秦岭南麓腹地落成之际,他们设计灵感既呈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又预留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对话玉双团队成员李冬梅、李新天,以及合作团队(建筑师韩淏、建筑师陈瞰、室内设计师常琦、视觉导视设计杨绍谆),以下用 Q&A 表示。
玉双美术馆设计图
Q:从建筑本身而言,介绍一下李玉双美术馆的整体规划和空间营造的核心思想。
A:李可染和李玉双两位先生的核心体系都是回到自然中,玉双美术馆设计的出发点亦是如此,要通过空间、自然和李家山水发生可阅读的关系,简洁、现代、白色和形体的流动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见、知、想”作为空间建造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核心设计理念由玉双工作室承担,四个人组成的团队在玉双先生的学术搭建的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建筑设计概念。
玉双美术馆
玉双美术馆的主要展厅,分别定名为“见、知、想”,这来源于玉双先生提到的、其父李可染说:“艺术家不仅表现所见,还要表现所知,所想,自己的全部经验和传统知识,以及根据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推想”。展览中,这也将是随着空间与展品进入玉双艺术的几个层次:见,见作品;知,知作品的创作状态;想,想艺术家的创作体系生成。
“见、知、想”,同时也是玉双先生的父亲,李可染先生建立的山水体系的核心,这个体系依据自然的规律而生,始终强调系统的重要性。在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之后,前沿知识的介入,“光”作为突破口的视觉呈现,以自己的大脑作为计算机研究人类的感知,成为今天玉双先生艺术的主体。
光的参与、空间与自然的打通,都是设计的重点。以李家山水的生成贯穿、强调系统的必要性、凭藉前沿的认知,用光线做突破口,在这些本源前提下,我们邀请了几支设计团队,实现这次乡间筑梦。
玉双美术馆夜景
Q:作为一座当代美术馆,要如何体现它对艺术的纵深挖掘、如何从建筑中来解读李家山水?
A:此次的设计师团队都是8090后,美术馆空间的当代性很强。 李可染去写生、李玉双受父亲影响也去写生,自然之美千姿百态,两位艺术家感受自然中的风、光、雨、色彩、植物、动物等元素的变化,然后通过他们的眼睛回到画面,这是两位艺术家创作的核心。从这点出发,玉双美术馆的设计也希望让自然、观看、艺术三者之间发生关系同时通过三大建筑特点来呈现我们年轻人对于李家山水和中国水墨创作的理解。
1、开放的参观动线
通过路线产生行为,通过行为感受艺术。 美术馆中设计了一个有节奏的、开放的参观动线,艺术花园、栈道、光厅、后山剧场,随着观众的进入和移步,不管在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感受三个层次自然的变化,前院、美术馆、后山剧场三者交相辉映、呈现出自然与艺术的雅趣。
玉双美术馆 内院
2、光和色彩
在艺术家的作品当中,光始终作为一切艺术作品的视觉来源,光也作为编码体现在所有作品中,我们把标识中的每个点作为“光编码”的最小单位,以此来形成非常丰富且多变的整体视觉系统,呼应了玉双写生的艺术理念。
玉双美术馆每个展厅的采光设计都经过反复调整,利用纯粹的自然光,或者通过模拟经过自然提取的光线还原大自然最真实的场景,早中晚都会有不同的光线变化,让人在不同的展厅可以一边沉醉于自然、一边欣赏作品,把作品放到适合的光线下,亦是对画的尊重。
玉双美术馆 光厅
从色彩来看,李可染的创作以水墨创作为主、有墨色的厚重感,而玉双美术馆的整体环境也是偏暗的,山、树、石头、河流层次非常丰富营造出优美和幽静的体验感,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的优雅又有当代风格的简约。
3、沉浸与体验
李玉双对自然界“编码”的艺术思想,是对视觉艺术的一次革新,他重新格式化了视觉中的景观。这是他在艺术形式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经过独立、自省的探索,开创出的不拘泥于当下、个人或艺术门类的,全自然尺度的图志。
沉浸感是其中追求的一个重点。基于李玉双绘画体系创作的数字新媒体影像作品,沉浸体验李玉双眼中的视觉世界,在夜晚,展厅转换为面向外部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光影界面。
玉双美术馆
4、强调当代性
美术馆的设计处处都彰显着生活美学,强调当代性,且与在地元素充分结合。室外的水流、山石、林木均作为选型依据,转化为极简长凳及石头装置等,以艺术家手稿为原点,采用台面抛光及侧面凿毛肌理结合,以当代语言陈述在地元素;室内的家具、装饰、布局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分别用可染艺术元素和玉双艺术元素做了不同展示。
文献厅
Part Ⅲ、传承与发展
精读传统和自然两本书 传承李家山水的科学性和自然规律
写生,就是回到自然中去。李家山水以表现自然之美为追求,在两位艺术家长达百年的创作中,李家山水的认知体系逐步建立,李可染解决中国画的素描问题,李玉双解决色彩问题,李家山水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如何走进李家山水。
对话艺术家李玉双,以下用 Q&A 表示。
Q:您为什么如此热爱描绘自然?是什么信念让您常年坚持户外写生?
A:李可染提出要精读两本书:传统和自然,两者缺一不可,自然大于传统。要多研究自然、多到自然里写生。过去传统绘画有人批评中国绘画从古代、从隋一直看到清代千画一面。李家山水必须要研究自然,要不断发现自然界的规律。
桂林阳朔
2018 年
纸本综合材料
98m×197cm
一方面是自然界本身,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界互相的交流体会。我的父亲李可染曾经总结了两个字叫“意境”,“意”是思想、感情、精神方面的东西,“境”是自然界、物质方面的东西,这两者需要结合在一起。他画的不是完全自然界的山水,而是加上心中的山水,就是意;自然界本身,就是境。我的理解,自然是有感情的,并不是只是物质。
李可染 Li Keran
萬山紅遍, 1964
彩墨 纸本 | 131 x 84 cm
我从小坚持画画、无论风霜雨雪一天也不能停,可以说一辈子没停过一天。同一地方有时候需要反复去,有的作品需要4、5年才能完成。譬如桃花,每年都会选择同一个季节、同一个日期、同一个地点、同一个花期,稍微差一点都不行,有些画需要长时间观察、记录下最本真的自然景色。
北小河岸之夏
2018 年
纸本综合材料
80.5cm×143cm
Q:对于李家山水的传承和发展,您和父亲之间有什么不同,您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和转变?
A:我父亲说写生和创作的时候不能说刻板地反映自然界,要进行艺术加工。如何加工?他提出三条:裁剪、夸张、加工组织,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界那样。他说的这几条,我一条也做不到。我在自然界写生,眼睛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笔都不敢改。不裁剪、不加工,不组织,就是原始状态、原生态平衡。
李玉双 Li Yushuang
桃花三月
墨水 亚克力 素描 纸本 | 97.2 x 197 cm
作为李家山水的第二代,我有义务去传承李家山水,这是其一;不能光传承还要发展,必须用创新对李家山水改造,这是其二。 我在自然界写生,和传统绘画方法有距离,和学院派的绘画方法也有距离。在写生的过程中,加入科学和哲学的方法,逐步发现了自然界的本体规律——二维光编码,这是我绘画的根本原理,用新方法来观察自然界,保持人、自然、艺术三者的生态平衡。
林间桃花开
2021年
纸本综合材料
74cm×143cm
Q: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如何能更好地理解并走进李家山水?
A:李可染晚年说,中国艺术是蒙尘的明珠。他希望用他的画,给中国年轻人带路。 李可染的艺术是巨大的系统工程,他从13岁开始画了70年的画,把全部把时间用来研究中国绘画,才形成今天的体系。李可染自己也非常重视科学。他对科学、哲学、艺术学的认知,从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至今而止,没有人用现代科学来研究李可染的绘画和李家山水。这个研究的任务当然也就交给了我们后代。
未明系列速写之一
2019年
纸本综合材料
29cm×83.5cm
李可染也说过“绝对的完美是永远不可能的”,画一百年不行,画二百年要更好一点。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他在黄山写生时看日落,那种美丽就算你是最大的画家也表现不出来。他逝世前三天,他给他的学生打电话说“我还要变,要变得吓你们一跳”。但变成什么样?不知道,成了一个谜,大家都在猜测。
山林
2008年
纸本综合材料
73x143cm
李可染最后怎么变?只能靠李可染的后代、或者他的学生、又或是其他艺术家。我现在写生的实验,从七十年代发现新的观察方法开始,只有光变成色彩,变成明暗关系。我把它叫光编码,到现在已经进行五十年。
冲绳海滩
2019年
彩色粉笔
29m×83cm
李家山水以表现自然之美为追求,李可染终其一生都在绘画之路上探索、玉双先生又在延续这种对自然的研究,这是他们一直奋斗的目标,也中国当代艺术历程中的瑰宝之一。在玉双美术馆中,李可染和李玉双父子二人的作品与自然遥相呼应,形成了艺术与自然的对话,这既然是对李家山水进一步探索的起点、又是当代人对于李家山水的探求的无限渴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