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柳斌杰
【百道编按】从事出版和艺术品交易40余年的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祝君波退休后,以一位跨界文化人士独特的视野和经历,将上海绍兴路5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所在地)和个人从业的经历作为一个观察点,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将多年探索出版、收藏、艺术的文章汇编成《绍兴路:出发与回望》一书。 图书出版之际,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为该书写下了这篇序言。两位出版人在书中的思想碰撞,向出版后来者们充分展示了出版的传承和期待,也提出了更高的出版要求。我们在刊发这篇序言后,接下来还将刊发该书作者祝君波的自序,完整展现两位出版人的思想碰撞与不忘初心。
《绍兴路:出发与回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祝君波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人类在前行的同时,总是不断地回望自己走过的道路。这就是总结历史,继续开创未来。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出版业也是如此。中国是古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国,技术与思想融合,留下了无数灿烂的典籍,形成了我们文化的核心和历史的见证。
近代中国出版从商务印书馆成立起计,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三段历史,在传承文明、启迪民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推动了人民革命、社会进步和科学创造,使每一个国民受惠无穷,使中华民族走上了文明的征程。
回望百年历史,上海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晚清民国时期,它是中国出版中心,图书、唱片、杂志三大类的出版机构和出版物,都曾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我们中共的出版机构,也是在上海创立的。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出版中心北移,但上海一直是全国的出版重镇,机构总量、出版物品质、创造能力、对外影响力,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是举足轻重的。
上海出版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许多出版社都是在民族出版事业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所以人才济济,历史积淀深厚,出版社从文化内涵到管理制度,都比较先进。上海又是我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同行与国外机构进行技术引进、版权合作、文化交流、人才培训、管理制度借鉴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了一批出版领军人物,推动出版业务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开了出版业之先河。我在总署工作期间,时常往来京沪两地,与当地出版同仁有很多交往,本书作者祝君波同志就是我认识比较早、与总署工作联系比较多、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一位出版人。
他70年代初中毕业就分配到出版界当学徒,从最传统的雕版开始职业生涯,通过自学和工作实践锻炼,成为一位出色的出版专家和领军人物、艺术品拍卖的开拓者和政府机构管理人才,四十多年坚定不移地从事出版,先后担任过三家知名出版社的社长兼党委书记,后来在上海局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这样的充实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又有宏观管理的眼光和理论、艺术素养,与他交流深知其思想敏锐和意识前卫。
君波同志最大的特点是把出版积累的文化创意思想、艺术感悟和经营方法,跨界辐射到其他方面,形成新的创新项目。比如他借助朵云轩品牌在1992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艺术品拍卖行,在199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拍卖会,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和文物店体制的改革,被誉为“中国拍卖第一人”。比如他在孙颙同志支持下,与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合作,创立了“中国最美的书”这一品牌,让中国图书融入国际,扩大了我国书籍设计的影响力,同时让我国设计师有了一个去莱比锡参与竞争、获奖的通道,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质量。2004年,他在总署的领导下,积极推动ChinaJoy游戏大展在上海落地,获得成功后使之永久落户上海,办成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创展会,我曾多次出席此展开幕式,亲身感受其国际影响力之大。这其中也凝聚了他很多心血。他还创办过“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这一全球品牌,历时十年五届,融雅集、论坛、展览、出版于一体,对团结全球华人收藏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收藏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君波同志也组织和领导过很多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出版项目,成绩卓著。而他最与众不同的是把出版物与展览、文创产品、论坛等融为一体,大大拓展了出版的功能和作用,丰富了展会活动。这种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立足本业、跨界融合的做法,成为君波同志出版人生的独特之处。
君波同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思行统一。既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又不断地思考为什么、怎么做,并且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在出版发展、出版改革、拍卖业、收藏业、游戏业、数字出版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不断写出专文,发表演讲,还在多所高校受聘担任教授,向青年学子传授知识。这次他选出自己四十余年的八十余篇文章,以“绍兴路:出发与回望”为题加以出版,旨在为出版同仁留下一份出版者时代记忆。他对我说,他的写作和讲课比较喜欢借鉴美国西点军校案例教学法,比较喜欢学习司马迁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即对出版现象或实例进行叙述,从中引出感悟和思考,而不做纯出版学的研究。他从绍兴路这个“点”出发,记下所见所闻所思,给业界同道留下一份真实史料,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联想。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弱小的,但一个人四十余年的出版经历、出版经验、出版思考,或许能部分地反映出历史真相,为出版史的宏大叙述提供一点资料。所以,他的文章具有纪事性、实践性和理性思考的特点,相信该书出版有它的独特价值。
在本书中君波同志认为,出版是一种文化,而且在各门类的文化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出版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其次,出版又是一个产业,是一种商品,出版机构又是企业,它也要以实现市场价值为目的。市场既是经济效益的获取途径,也是社会效益的实现方式。卖不出去的书,没有市场的书,最终也无法实现文化价值。其三,出版由读者、作者和出版人构成产业链、价值链,都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动力。我国出版过多强调出版人的功绩,而忽视作者和读者的作用,这是失之偏颇的。尽管我国出版社处于重要的、有利的地位,也不能否定作者的原创对于读者的影响力。出版社在集成图书方面有长处,而在原创方面作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读者消费需求则是出版原动力,必须受到重视。其四,中国的近代出版起于民族出版家,改革开放时期,部分民营文化人参与出版事业,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五,当前和未来,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处于历史交替时代,在可预见的年代,两方面都会并行、交融发展,不可偏废。其六,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出版社,对员工和作者都是没有凝聚力的。所以,一个出版社的社长,要善于把文化和经济统一起来。这是一个不能分割的统一,不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君波同志这些出版实践中的体悟,思想深刻,认识明确,很有见地。我想对于我们出版同仁很有职业上的启迪和实践上的帮助。
我衷心祝贺君波同志新书出版,也盼望更多出版家留下出版记忆。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地经历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由弱变强和我国文化体制、新闻出版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这个时代与纸本读物的黄金时代相重合,也与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相衔接,构成了我国出版和全民阅读的辉煌年代。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科教兴国、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都留下了无数可圈可点的亮点和永志不忘的历史功绩。一代出版人退下来以后,反观自己走过的路,将自己的经历即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加以出版,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一点文献,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文化是一个川流不息、有容乃大的精神生命体,只要每一代人都能为之贡献一点活力,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将会永远光彩夺目,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征程。
2021年11月8日
(本文作者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作者:柳斌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