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3-21 14:42
3月18日周六下午,”三年·三人“谢春彦、李向阳、顾村言等疫中画展在位于上海市茂名南路1号的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开幕。同时参展的特邀艺术家还有雍和、潘顺琪、王震坤、徐兵,艺术家们以其独有的艺术方式,纪录并再现过去三年疫情下的生活日常。本次画展由雍景出品,江砚策展,庄艺岭担当展陈设计,共展出书画作品近200件。
开幕现场
这个三月的生活平静如常,却时时令人忆起去年春日的上海封控静默的不可思议,冬日的全国处处见”羊“、发烧阳康…… 三年之疫,相信于史于国于家于每一个人,于这个时代,都是浓而厚重的一笔。历史有很多的偶然,却没有期许的如果。真正的历史,是当下人的日常。而当下的意义在于,秉笔直书与如实记录,即便被不断被不见,被不响,亦勇往而不顾。
展厅现场
出品人雍景谈到《三年·三人》展览策划的初衷源于2022年11月《村言笔墨志》的展览,开篇即是书法”静观“二字,一束白光里两个宽博厚重而又灵动的大字,题跋记有:“上海封城解封后,且静观世道人心之变”,其后则是手稿《如何能忘》。所有的一切,惟静观之,记录之,反思之,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他说之所以选择谢春彦、李向阳、顾村言三位画家为主,是因为这三位在疫情三年,都一直在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日常,记录疫中所思所想,有着大量的疫中画作,且三位都有着真正读书人胸怀天下、悲悯人生的情怀。
展厅现场
“刚刚过去的三年,说长也不长。今天大家看这些作品回顾三年我们走过的历程,一定百感交集。”策展人江砚在开幕现场说到,“这次展陈,好多人一进来,第一个感觉是很多花,我想也许是因为过去三年实在是少了自由去看花,甚至是去年完全看不到。另一个感觉是怎么这么多作品,这么满,其实我想主要是因为村言,想通过更多作品,把三年当中发生的事情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
展厅现场
生于四十年代的谢春彦先生是知名艺术评论家与书画家,亦文亦画亦评,师丰子恺、叶浅予等先生,与刘海粟、贺友直等大家亦师亦友。新冠初起的2020年,谢公年满八十,新晋为“八零后”。因为意外的疫情,宅于家的他每天拿笔作剑 -- 作画写诗,一笔一笔继续着自己的专栏,解封后又筹备“庚子艺事展”。他曾说因为对这前所未有的疫情,触动极大,想的是“以艺事记录疫事”。正如他在开幕现场所说:“这次展览是我们回顾曾经经历的三年,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三年三人,其实不止三个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体会,感受到的东西,呈现不同的艺术表达。”
谢春彦 《春方去》 32x32cm
谢春彦 《抬起你头颅之高贵》 70x130cm
谢春彦 《庚子口罩风流》 68x53cm
生于五十年代的李向阳先生,是知名画家,对上海美术事业贡献甚巨。他曾主持了上海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改制与重建,领导筹建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疫情初起的2020年,他即以手中的画笔与创作札记,记录下疫情的所见所思所感,画到2022年6月1日,总共有300多幅。他说:“最好看是朋友圈。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活生生一部《人世间》。那些被拆解、被搅乱,因而也被放大了的善与恶,忽而叫人黯然泪下、拍案而起,忽而又让你心领神会、忍俊不禁。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这里的人们居然还是满屏的俚语、谐音和戏话,潇洒地面对无奈,优雅地表达倔强,金句迭出,才情爆棚,讲述着这座城的教养,理智而宽容。”
李向阳 《哭花》 32x24cm
李向阳 《朋友圈语录·抢菜》 24x16cm
李向阳 《朋友圈语录·葱自由》 24x16cm
生于七十年代的顾村言先生,是知名媒体人与书画家。早在2020年,即以且文且画的方式,以其独有的视角大量记录疫情,包括参与筹划上海“庚子艺事展”等。2022年上海封控期间,他以《言话言画》为载体刊发了大量生动记录上海疫情的笔墨画作,影响极巨,微信单篇文章点击曾达三十多万次,现在这个公众号已经被消失了,他说:“大家看到的这些笔墨与画作,其实都是记忆,都是每个人生命的一段记录,是每个人三年的沉思和体会。不经历这三年,是无法真正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爱与痛。过去三年,我用《言画言话》记录了一些疫情下的所见所闻所思以及一些不可思议,《言话言画》以”辞达而已,写意而已“为副题,所言即文字与笔墨,且文且画,直抒胸臆,如此而已。”
顾村言 《静观》 68x23cm
顾村言 《不能不明白》 35x111cm 2019/12/30
顾村言 《长亭外》 70x35cm
摄影家雍和先生在上海疫情中的纪实摄影同样会被历史深深铭记,无论是《武康大楼的5.16》,还是《零点三十九分:深夜核酸》,抑或是《走出汇贤居》,黑白图片,平实而隐忍,有着巨大的张力,背后是无言的愤懑。谈及展览,他说:“整理电脑里的摄影作品,发现很多当时的刻骨铭心,以为聚焦下来就行了的画面,连我自己都有点忘了。也许这三年经过太多的不能言说的苦难,太多的折腾以后,我们已变得麻木,那些流着泪、心在痛、在颤抖时拍的照片,怎么才过几个月半年我自己就把它忘了。还有一个事情,我把照片打印以后去装框,运回工作室时,一个邻居停下来看,他说这个不是历史,这是现实,我们都快忘记了,这是我作品第一个观众。但愿这次展览,不管是文字、绘画还是照片,都能让这段记忆永远保存。”
雍和 《零点39分 做核酸》 2022/6/3
上海五原路 解封后又突冒疫情,老夫妻接通知做核酸检测
雍和 《很厉害,但不能说》 2022/3/30
上海淮海中路 一块广告牌
“这次参展的七位艺术家,以大爱大善,用笔墨记录一段沉重的历史。”展陈设计庄艺岭说到:“在展陈上,我想尽量表现轻松一点。进门墙上的装置,坐在时钟里的人、下面的网和护栏,缠满卷筒纸的雕塑,都是过去三年我们困在时空里的生活记忆,这些今天看似轻松戏谑,其实都是我们心中隐隐的痛。”
“艺术在平时是娱乐是风花雪月是男欢女爱;在人民遭遇疫情的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艺术是担当是良知是记忆。这次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上海男人、上海女人、上海人的精神和力量!”评论家毛时安在开幕现场说到,“诚如我三年前所言,很喜欢一个城市的这样的两面:一点的事就怕死,如履薄冰;天大的事不怕死,舍生取义。城市越文明,个人越珍惜个人生命的价值,同时也乐于将个人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上海的艺术家以作品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正内涵!那不是漂亮的空话、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
展厅现场
可以说,此次“三年·三人”,亦是艺术家以生命与真诚绘写的三年之殇,是从心底自然流出的人生之痛 -- 而这痛,是因为对这个民族、国家、这个城市深刻而广博的情感与爱。惟深爱之,方深痛之,方纪录之,方绘写之。观众可以通过展览回顾疫中那些难忘的瞬间,感受艺术之美与痛。
--展览现场花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