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是沈小彤30年后首度回到故乡、母校所在地重庆举办个展;这是他首次展出水墨系列作品,首次呈现海的状态,并以日常所见的花、果、鱼、竹……为对象,呈现当下的情景。当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风起云涌时,他面对艺术潮流,保持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主动的选择边缘。近期作品以极致强烈、响亮的色彩,与青年时期细润的灰调产生强烈的对照。
“沈小彤的画”个展现场
2023年6月3日,“沈小彤的画”个展开幕。此次展览是继2022年“画:沈小彤的画”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个展之后,巡展至龙美术馆(重庆馆),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策展,吕澎担任学术主持,蓝庆伟任艺术总监。重庆个展在上海展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臻选了1990年至2023年的多个系列,共计展出40余组作品。
“沈小彤的画”个展开幕式现场
三个要点
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学术主持吕澎谈到此次展览的三个要点:
首先,这从展览从30多年前的作品《家-忘却的记忆(5联)》到今天,呈现了艺术家创作历程相对完整的呈现;
家·忘却的记忆 系列组图
沈小彤 家·忘却的记忆No.3 布面油画 200x180cm 1991年
第二,沈小彤清晰的继承了四川美术学院自伤痕美术的思想观念和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家发展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变化产生关联。并在保持观察的同时,他开始走自己的一条路线,这与他个人微妙、独特的经验,及对艺术的看法有关。这样又与四川美术学院的传统拉开了距离,是延展,也是发展;
第三,尤其是最近几年间沈小彤在体验、研究当绘画观念变化的同时,思考怎么去延展绘画自身的可能性?并不能以几个符号、概念完成绘画革新和创造,尤其是最近AI的技术概念甚嚣尘上,能够制造大量的图像。那么,我们绘画的方向在哪里?绘画的根本是艺术家内心需要,是无意识,是精神世界非常复杂的,永无穷尽的追求。从这三点来说,沈小彤的展览也提示了在观念绘画,观念词语比较普遍的时候,不要去放弃对绘画自身的认识。
沈小彤 五号公路 No.10 布面油画 240x580cm(四联) 2010年
三个十年
少年时候,他本初的理想是做一个国画家,却从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开始版画专业的学习,进而转向一直走到今日的油画创作。
展览呈现沈小彤30多年来的创作,如果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大概是每十年一个阶段:
第一个十年从1988年开始参展“1988西南现代艺术展”,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参展“中国首届现代艺术大展”,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包括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家·忘却的记忆》系列(龙美术馆收藏)和《无助的人群》。
第二个十年,1998年冬末至1999年初春后,签约了“汉雅轩画廊”,之后的十年合约中,基本上暂别了在国内的大部分艺术活动,更多的是在国外举办群展、个展。恪守着十年的契约与十年的“虚淡平”,至2008年结束。其中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画像》油画作品。
第三个十年,从2008年之后”重新回归个人的使命“。这一时期,诞生一系列色彩鲜明的竹、花、果、相、山水等等系列作品。2018年之后的三年疫情其间,更倾向于极致色彩的一系列作品。
蓝调•颐和园 布上油画 2012-2018 300×1000cm
蓝调•颐和园(局部)
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间历经西方当代艺术的洗礼,进入对今天复杂情境的思考。那么作为艺术家个案,所呈现的沈小彤创作历程又提供了怎样的观察视角?希望可以从艺术家沈小彤和学术主持吕澎的对话中,以便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艺术家生活状态与创作语言、工作方法之间的关系。
展览现场
《红色·揖·山水》布面油画 240x580cm 2011-2019年
| 对话 Q&A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沈小彤 学术主持吕澎
Q:此次展览不仅可以看到身处其间的历史与现实,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到身处其间的人,在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应当代人生存的境遇。那么,从作品时间跨度和作品的语言的变化是怎样的? 请学术主持吕彭老师介绍一下。
吕澎:沈小彤的绘画基于表现性的语言,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技术或者风格处理,是基于艺术家不同时期的心情和趣味发生变化的。不用将艺术家的作品内容或处理方法简单地与“当代人生存的境遇”这类问题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时期的画不过是画家心路历程的记录。所以,更多地去了解艺术家的实际经历和思想变化,也许能够更容易理解艺术家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确要对绘画的基本知识以及改革开放起来的艺术史有了解,这样,在观看作品的时候才更可能是对艺术的的观看,而不仅仅是对画面的一般认识。总的说来,年龄,经历导致心理状态的变化,靠近今天完成的作品更加放松和平淡,这也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与观念对艺术家的影响,点点滴滴,反映在艺术家的作品中。
沈小彤 手心里的鱼 2009 布上油画 200 x 400cm
Q:此次展览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的“相”系列和早期的作品“忘却的记忆”系列相比较,消失的具象背景变换为整体的红色背景和人物。《 手心里的鱼》《蓝调-灯》等作品中,同样是碎片化的色点构成的日常之物,但不同于以红色背景的人物,蓝色调的情绪与精神意味是作品随之改变。这一系列作品与红色系列之间的不同的指向是什么?是否与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的生活状态有关?
沈小彤:红色背景的人物,更多是从人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外观世界的模样,红色也代表着一种激情。而蓝色调则是人的一种怀想状态,它们都是在无数的碎片化过程中分分合合,聚合又分开,从外观世界回到内观心境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状态。
沈小彤 山水 2022 No.5 2022 布上油画 120 x 170cm
Q:“山水”系列有纸本水墨和布面油画两种材质,并且绘画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请沈老师谈一谈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在同一个展览空间中展出,在产生传统与当代,东西文化对话的方式外,对您个人有怎样的体验?
沈小彤:我在这次个展画册《纸上·布上》里写有一段话: “画上几笔画,落下几个字,这是在纸上的态度。反复涂抹 ,长时间的修改,画布上留下人形的痕迹,那是时间的相。 两种不同的材质,所描述的、所感之的,它们相互渗入而涌动。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在我的心识里,对望成境。 布袋和尚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传统与当代,东西文化对话的方式,对我来讲是没有障碍的,只是材质不同而已。
沈小彤 残果 2012 No.1 2012 布上油画 120 x 90cm
Q: 《残果 2012 No.1》和《手心里的鱼》两件作品,都有一种“伤害”意象在其中,请沈老师谈一谈这两件作品创作的语言和思考。
沈小彤:所谓 “伤害”一词,它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在心里横上的一道坎,我把它看作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不回避,要翻越。如前面的问题所述的: “……是在无数次的碎片化过程中分分合合,聚合又分离,从外观世界回到内观心境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状态。” 用笔触一笔一笔的积累,终会有一种合适的语言浮现出来,这语言,是绘画性的。
沈小彤 说竹 2015 No.5 2015 布上油画 260 x 580cm(四联)
沈小彤 鱼2020 No.1 2020 布上油画 100 x 200cm
Q:“说竹”、“鱼”系列都是传统中古国画中常有的题材,大片的统一色调形成的空间,又似乎与留白之间有同样想象空间、时间,又有苍凉悠远的情绪,请沈老师您谈谈这几件系列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考。
沈小彤: 我在《旁白.沈小彤谈画》一书中有写道: “我喜竹、观竹、看人画竹。竹色至极时,蕴存出一眼淼雨之境。贤者写竹致意深邃,想那些古韵里的画迹,挥去来兮如光逝般由内出外,三昧心梦皆不鼓自鸣,有寻访者如我这样,无吝为行,预留着这个题材。往深说物象被任性,切意于它的寓意,净信中敏于感觉阈限,熟见的句子随心思,一路丹青画在真实处……我之初,以自趣入画,任其形如飞絮般柔于时绪,翦理补足,瞬时的光辉在艺术里永不堕,或枝叶纷纷扬扬都那么好看,或悲凉欢喜其颜容尽已辞镜。竹的世界,它们灿烂又孤世,我一直都偏爱。” 在这次龙美术馆重庆馆的画展画册《海·鱼》里我写道:“孩童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很专注于他养的各色鱼儿,这对我影响很大:“......先父常说:‘让鱼游!都乐!’他转述很多道理,说得生动,我一生都记住的 ......海上光照很强,鳞光闪耀的鱼儿推波排浪,蹦出了气势,手心里的鱼,纯有真实色也艳丽。出海使心振作,归航浪静丝滑。船泊在夕阳下,忽就心事去远,若尽非尽,踏步在岸上了。后来,我画鱼,也自省”。
沈小彤 花 2014 No.4 2014 布上油画 120x100cm
沈小彤 苹果 2016 No.3 2016 布上油画 100 x 120cm
Q:从作品中常常看到书写性的色点,与具象的语言产生一种内在精神的关联,带有表现性绘画的语言,或者是对潜在情绪、无意识的释放?请沈老师谈一下创作方法和形成语言背后的体验。
沈小彤:吕澎老师在我2013年个展上为我的画展取名“临湖泛海”,蓝庆伟老师在我2019年的个展上为我的画展取名“随色赋彩”,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我的创作方法和形成语言背后的一种逻辑关系的体验。我以为,我一直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那个过程之中。
沈小彤 山水 2019 No.1 2019 纸上水墨 70 x 36cm
Q:沈小彤的作品中日常之物的“花-果”、“鱼”和山水、人物的图像,与今天信息化的消费时代现实形成对照时,形成历史与当代,人文传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一种相互关联、碰撞的张力。又令人感到无从归依的悬置状态,请吕彭老师、沈老师各自谈一下对此次展览作品呈现的状态有哪些感受?
吕澎: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相关联,我认为作品更多地是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和感觉印迹,这中间,势必会收到艺术家的阅读和经验的影响,观看作品本身的感受应该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沈小彤:这次个展的名称“沈小彤的画”,其意就是不要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即刻的判断。而作品中影现出来的图像,其实就是我在对接和理解世间时,正在行进中的一种即时的态度。
沈小彤 自画像 布面油画 40x50cm 1998年
沈小彤 相 2018 No.17 2018 布上油画 76 x 60cm
结语
在交流中,艺术家沈小彤把新作品中大片纯度很高的红、蓝、绿色调称为“极色”,并在经历疫情的三年间,创作中偏爱运用鲜艳的色彩。希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中,带来一些激情和希望。这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初衷。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