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吴大羽是中国现代抽象绘画最重要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他的作品一向以璀璨瑰丽的色彩和匪夷所思的意象而令人着迷。作为一位成长于东西方文化冲击中的现代艺术家,吴大羽的艺术来源十分广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吴大羽在法国留学期间受到了毕加索、马蒂斯的影响,亦幸接触到西方早期抽象绘画大师,如康定斯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此外他还曾得到法国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的勃拉克的指导。这些经历无不激发着他对于抽象绘画的深入思考,并促使他从理论层面构建起一个连接东西方艺术的桥梁。四十年代时,吴大羽提出了著名的“势象”理论,这一理论将西方抽象艺术的理念与中国书法、哲学、画理结合起来,使形象客体与气势韵味相贯通。吴大羽在创作中亦是践行其理论,将抽象的形式和东方的韵味结合起来,实现了形与色、形与意的拥抱与交融。
吴大羽
吴大羽——被遗忘、被发现的星(节选)
文/吴冠中
吴大羽老师逝世已整整八年,他似乎只在乎我们一些老学生的脑海中闪光,待我们陆续死去,吴大羽是否也将消灭!我曾以“孤独者”为题写过一篇悼念他的文章,文章结尾谈到他终于死去了,而他曾坚信他是永远不会死去的。他曾涉猎古今中外的哲学,探索儒、释、道的真谛,但他不是基督教徒,不是佛教徒,也非老庄门下,他只是生命的宗教徒。用他女儿的话说:他并不遁世于老庄儒释之中,他最终还保留他的童真,尽管生活应该使他成为一个“老人”。然而,在他逝世前多年,几十年,他早已被挤出熙攘人间,躲进小楼成一统,倔强的老师在贫病中读、画、思索。佼佼者易折,宁折,勿屈,身心只由自主,但他曾在给我的书信中说:长耘于空漠......我学艺于林风眠创办的国立杭州艺专,林风眠对欧洲现代艺术采取开放、吸取的方针,但他重视造型基础训练,学生必须经过三年预科严格的素描锻炼......林风眠是校长,须掌舵,忙于校务,直接授课不多,西画教授主要有蔡威廉、方干民、李超士、法国画家克罗多等等,而威望最高的则是吴大羽,他是杭州艺专的旗帜,杭州艺专则是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旗帜,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48年,吴冠中于巴黎凡尔赛宫前,吴冠中将这张照片寄给了他的老师吴大羽
世事沧桑,我一九五〇年从巴黎回到了北京。在巴黎时与大羽师还有些通信,抵京后与一直住在上海的老师反而鱼雁甚稀了,彼此都在被批判中。每次过上海,我必去看他,但因总是来去匆匆,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有一次我看过他后返京没几天,便接到他的信,说:「你留沪之日太短,没给我言笑从容,积想未倾……」读罢,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吴大羽致吴冠中、朱德群、闵希文信(第一页),1941年
最近,突然,传来惊人的消息:发现了吴大羽留下的四五十件油画。当我看到这批作品的照片及幻灯片时,毋须找寻签名,立即感到确乎是那颗火热的心脏在跳动。画面设色浓郁,对比鲜明,动感强烈。表现了花、鸟、物、人……欲辨已忘形,或隐或现,形象统统卷入了音响的节律之中,用他自己的话:“飞光嚼采韵。”再读他四十年代给我书信的部分底稿:“……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于隐晦的势象,这势象之美,冰清月洁,含着不具形质的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势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他具有各种艺术门面的彷佛……”当年他提出了“势象”,这“势象”一词应是他自己创造的,其傍的加重线也是原稿上原有的。象,形象,融进了势的运动,也就是说,人间形相在心魂的翻腾中被吞吐,被变形了......
1948年,吴大羽、寿懿琳夫妇与赵无极、谢景兰夫妇合影
引他原话:“......更因为那寄生于符记的势象美,比水性还难于捕捉,常使身跟其后的造象艺术绘画疲惫于追逐的。”他同时谈到书法又缺少绘画另一面的要素,即画眼观,也就是绘画上必需的画境。至此,我们基本领悟了吴大羽在具象与抽象,东方与西方,客观与自我之间探索、搏斗的艰苦、孤独的历程......而东方之路真是画道万千,如宇宙万象之杂,如各人心目之异。吴大羽以中国的“韵”吞食、消化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这“韵”之蛇终将吞进形与色之“象”,虽艰巨,几代人的接力,必将创造出奇观来。长耘于空漠的吴大羽终将见到空漠中的辉煌,他终将见到,因他坚信他永远不会死去......
——一九九六年元旦,大羽师逝世八周年
LOT 2004
吴大羽(1903-1988)
京韵46
布面油画
53.5×38.5cm
出版:
1.《吴大羽1903-1988》,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出版,1996年,P115
2.《中国油画开拓大师 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P104
3.《吴大羽Wu Da-Yu》,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P125
展览:
中国油画开拓大师 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年
吴大羽的创作一直与其跌宕起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艺术生涯早期,他意气风发,其时的创作亦如大气磅礴的华丽乐章。而在之后,他却历尽人生的种种磨难与挫折——在将西方形式主义的观念引入杭州国立艺专的教学后被解聘;抗日战争期间迁徙流亡,大部分作品均损毁殆尽;五十年代以后又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成为政治运动的打击对象。这些厄运在七十年代终于结束,吴大羽在其人生的晚景时光也迎来了一个创作的全盛期。从1978年至1988年,吴大羽继续探索着油画的形式语言,其早期作品中的具象元素逐渐分解,走向一种解衣槃礴、无拘无束的抽象境界。由于健康原因和居住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上海一间逼仄的阁楼内完成的),这一时期的作品均为较小尺寸。尽管条件极为优先,吴大羽却以自由洒脱的笔触和明朗亮丽的色彩在小小的画幅中熔铸出生命的无穷力量,可谓咫尺之间,包罗万象。《京韵46》《枝色》《无题29》堪称吴大羽各个艺术阶段中的经典杰作,这些罕见的作品不仅更完整地呈现出吴大羽跌宕起伏的艺术历程,更映射出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流光溢彩的伟大篇章。
《京韵46》(局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京韵”系列是吴大羽最具标志性的抽象人物画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绘画中,吴大羽从京剧和非洲面具中获取灵感,以立体主义的手法和绚丽的色彩构建出一个由单人或双人组成的戏剧性空间,谱写出传统戏曲独特的节奏与韵律。此幅《京韵46》构图饱满灵动,艺术家用墨黑和灰色描绘出一个在舞台上惊艳亮相的武生,身着厚重戏服,工架稳重、端庄,身手矫健灵活,放达跌宕的笔触和浓淡不一的墨色渲染出一种勇猛炽烈的氛围,尽显人物的大将之风和英雄气魄。人物的形象完全被简化成几何形,面部类似于非洲面具的原始质朴,造型夸张、概括而极富表现力。瞬间即过的舞台动作也被解构和定格,在缓慢地展开中展现出武生干净利索的身段。在暗色的武生周围,艺术家以靛蓝、灰蓝、黄、红色铺垫出丰富的色彩,笔势张弛有度,恣意纵横,色彩相互交错和渗透,共同酝酿出一首高亢刚劲、活泼明快的京剧曲调。
LOT 2003
吴大羽(1903-1988)
枝色
约1960年代作
布面油画
40×32.2cm
签名:吴大羽(背面)
出版:
1.《吴大羽1903-1988》,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出版,1996年,P36
2.《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2001年,P78
3.《吴大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P58
4.《吴大羽》,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P69
5.《吴大羽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P47
6.《飞羽掠天——吴大羽作品集》,商务印书馆,2020年,P49
展览:
1.吴大羽及其杭州艺专学生展,大未来画廊,台北,1996年
2.吴大羽油画艺术回顾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3年
除了“京韵”系列以外,“花卉”系列亦是吴大羽探索抽象形式的重要载体。吴大羽从早期的具象阶段即已对花卉情有独钟,他对花卉的表达类似于中国古代文人的托物言志,他称:
“在我看来那花是一种缤纷……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天心的仁慧,永惬人怀。英雄碧血,借此增辉,圣母慈仪,非此无年,锦绣山河,国魂在伊,素心芬芳,高士德贞,春滋生发,秋依其治,而一经图写于画面,那花也融化于人灵活力之中。”
吴大羽《红花》,布面油彩,61×81cm,1956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北京
在此幅《枝色》中,吴大羽以错落有致的布局和半具象半抽象的造型构建出复杂的花园意象,缤纷的暖黄色调和印象派的光影明灭渲染出花卉鲜活的生命力。在色彩搭配上,画中注重对比和映衬,深蓝和蓝灰色的树叶层叠堆积,衬托出耀眼的花朵,不同形状的花朵以淡黄、中黄至赭色的递变在同一色系中显示出丰富的变化。
《枝色》(局部)
与其他作品不同时的是,此作运用了一些短促有力的笔触,或浓烈苍劲,或轻快洒脱,为画面带来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厚重的笔触之间有留白透气之处,轻松的笔触之中有轻灵舞动的美感。艺术家将传统花鸟画的诗意格局与抽象的形式结合起来,在方寸之中展示出旺盛的生命景观。
LOT 2005
吴大羽(1903-1988)
无题29
约1960年代作
布面油画
45.3×32.7cm
出版:
1.《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湾,2001年,P88-89
2.《上海油画雕塑院.吴大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P73
3.《吴大羽》,大未来画廊,2006年,P36
4.《吴大羽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P76
5.《飞羽掠天——吴大羽作品集》,商务印书馆,2020年,P50
展览:
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年
《无题29》则是吴大羽晚年一首高亢而悲壮的蓝色交响曲。画中单纯醒目的靛蓝色调和繁花似锦的意象营造出神秘、炫目的氛围,强烈地表现出艺术家在那个特殊的时空环境之中,对于自由的无限渴望。画面构图看似纷乱,实则有着严谨复杂的结构,色彩布局上重下轻,上幅厚重的深蓝、浅蓝与黑色交错重叠,形成局促、压迫之意;中间有丰富的红、绿、黄、白色,穿插环绕在大片不同深浅的蓝色之中,以色彩的反差映衬出花卉的明艳亮丽;下幅以疏简的淡蓝写出,如同山水画近景的留白,造成透气之感。
《无题29》(局部)
流水般的笔触顿挫分明,轻重缓急,充满动感,吴大羽在此处很重视书写性的表达,通过写意式的率意用笔,以及纵横交织的直线与曲线的运用,将色彩自身的材料之美完全释放出来。整幅画用色大胆、对比鲜明,艺术家巧妙地将中西艺术的形式融合起来,既有野兽派热情奔放的用色,亦有书法中洒脱不羁的笔意。他极其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和跳跃的节奏将观者带入一种音乐般的境界,在音符的起落之间有现代英雄的悲歌,也有古人“悠然见南山”的诗意。
吴大羽对于抽象形式的提炼和内在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于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极其影响深远,其亲传弟子中更有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艺术大师,堪称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开宗立派之巨擘,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