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研讨会|刘沛文:未来艺术设计视觉语言研究

2023-12-07 14:1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498715861c87305386f6c3b040f98cf.png

研讨会海报

近日,由誉燐画院举办的“未来艺术设计视觉语言研究”研讨会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学术主持DR.ADZROOL IDZWAN ISMAIL、曲健雄,主讲人刘沛文,学术统筹刘秦冉。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哈佛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维也纳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滨海美术馆、SPURS画廊、天津南湖国际艺术区、天津小淀艺术区等高校、美术馆、艺术空间的二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09d0a592ef5d0d5e482f8224ed2fbaef.png

研讨会现场

PROF.MADYA TS.DR.ADZROOL IDZWAN ISMAIL(学术主持):

当下艺术与“数字文化”的趋势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对艺术、博物馆、文化、遗产之间的裂变有具体的理解。此次研讨会“生成艺术在博物馆文创数字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聚集了艺术、博物馆、文化和遗产学者共同讨论“数字文化”和博物馆之间的问题。 他们的碰撞将产生各种有趣的结果,并能够为所有成员、生产者和收藏家提供“多重”的艺术体验及(非遗)文创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d5c1505dfb3cef2efaf6c0b6ee60c38.png

研讨会现场

曲健雄(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当代艺术设计的价值,不再于你借用了什么样的媒体材料技术,做出了多么令人赞叹漂亮的行为,而在于你思考了什么样的当代问题。通过艺术设计作品试图去追寻观念与媒体、语境与立场、创造与意义、语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一件作品不尊从其属性,其含义可以被任意解释。一件作品脱离超级所指飘到能指领域,从而置换为观念材料,作品便从创造到了意义,并使意义从模糊到了明确,其语言与媒体便成为了新形式的媒体与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d14caeaa7784abfb5bb42840bb6c76ed.png

研讨会现场

刘沛文(主讲人):在当下,未来艺术的类型众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医疗、生物、人工智能等,并且其类型之间的关系也是多重共生的。基于未来艺术视觉语言的视角下,此次研讨会,试图从生成艺术于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未来艺术视觉语言的价值,以及与博物馆、美术馆、文创产品、策展、展陈、研教之间的关系,从而追寻未来艺术最新的发展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451e8e805a3cd02c777c4f401f0e58f.png

研讨会现场

当下艺术创作技术的研新,为作品的内容及展示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样对于美术馆而言,也经常要去思考一个问题,“一件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算一件好的作品呢?”。就像我于天津滨海美术馆工作期间的展览,中国首个AR展览“被隐藏的艺术”,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和AR互动艺术来增强展览的艺术性和力量感。展览中所呈现的内容、产品与服务是实物与数字的交融,整个展览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和增值过程,均以线上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将展品、文创产品、数字文创产品延伸至当代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和融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c72324f6ef1e88402c6df46b7fa809c2.png

研讨会现场

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出发,文创产品本身是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被界定的一个商品概念,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是将美术馆中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文本延续。而随着数字文创产品的出现,购买者通过互动式应用程序与展览进行互动,获取虚拟物体及信息,从而加强了文创产品的叙事性。通过元宇宙美术馆、虚拟IP导览、及AR视觉元素等,将未来艺术视觉语言应用于美术馆运营中,并基于区块链技术,整合生成艺术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多方面应用,利用未来艺术视觉语言来设计信息传递系统,将美术馆数据融合性应用,从而探讨未来艺术视觉语言与可持续性主题的结合,在增加平台间协同性的同时,为观众创造更具吸引力、个性化、延续性的文创产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1a10f0a3608a6a4960ec95780bb4a4e3.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阅壤——月壤研究成果艺术展》,展览现场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跨界展览“的概念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例如2023年4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策划了《阅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题艺术展》。此次展览由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月壤”,进行了多种技术的显微成像和数据融合,以艺术装置、显微摄影、音视频、文献等多元化方式完成了艺术再创作和展览展示。根据此次展览衍生的作品《白玉盘系列》,即是围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月壤”研究的科研成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显微镜下真实的月球土壤进行的艺术再创,,通过“细胞的桥梁”,思考生命与再造生命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394e7ac55ae6c875759d24b51753fc14.png

刘沛文,《白玉盘系列no.8》,数字藏品,2023

《白玉盘系列》作品中细胞组织与真实且未定义的“月壤细胞”、图像的穿插、叠加关系,试图营造一个复杂的“未来细胞”,通过将真实性陌生化图像的进入,去搜寻,疏离,变形,转换,重组,构建,呈现相对真实的景象。映射批判现实,反思回应当下。从“生成艺术”角度分析,本作品试图将语言学中的叙述性设计手法,应用于“跨界展览”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中,从“跨界展览”文创产品的叙述性设计原则、叙述性设计方法与叙述性设计建构过程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进而根据评价分析的结果,探寻生成艺术对博物馆“跨界展览”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的影响,使博物馆“跨界展览”文创产品设计体系系统化,开拓语言学、设计学、数字虚拟、人工智能、产品语义学等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目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fa17d9e5d6cf71972277d3063a56aee.png

研讨会现场

郝锐昌(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当下未来艺术设计视觉语言,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利用ue4的高级图形渲染和物理引擎使创作者能够建立更逼真的虚拟世界,利用实时渲染能力使虚拟影视创意制作更高效。还可以利用可视化模拟和数据的可视化创建高度逼真的数字孪生模拟,以直观的形式分析和理解数据,利用技术支撑元宇宙实现“虚拟艺术”在元宇宙中自由流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fe0f77e45574e8752db0ed1aa668318.png

研讨会现场

元宇宙博物馆目前普遍在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应用逐渐具像化,其探索方向是寻找在现实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之间的一个平衡,通过虚拟文本和视觉空间的重组,提供更为沉浸式的“艺术文本”体验,利用虚拟现实重组重新构建视觉空间,以模拟实际博物馆的布局,通过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游览虚拟博物馆,在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同时,与现实博物馆形成有效的叙事延续,通过与现实世界形成镜像和交互关系的永续性数字空间,为观者营造多维度的观展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d444d6186bd8a09de3b228d5ef90556c.png

郝锐昌,《超元域:时空之桥》,元宇宙博物馆,2022

元宇宙的基础架构正是在于连接各种技术体系,而做成数字作品某种意义上则是实体资产的一种数字权益映射,借助区块链等核心技术,为博物馆、美术馆参与构建虚实相融的元宇宙数字生活空间,提供助力和带来新的发展风口。做成数字作品时,强调数字性,可确权性,稀缺性,原真性和可转让性,基于保护及传承文化的视角,有利于推动文博事业和文创产业的繁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0f9a4bbf1b8a6b1bd964d5fcabc4a81d.png

郝锐昌,《超元域:时空之桥》,元宇宙博物馆,2022

针对当下数字文创产品未来发展中的问题,是否每一件数字作品都适合在元宇宙博物馆中进行展示呢?我认为数字作品不是与文本无关的一场游戏。数字艺术、虚拟现实体验和在线媒体内容,天生适合数字化,它们可以通过互动、多媒体和即时互联的方式呈现。而非同质化通常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产生的一种陌生的“数字凭证”,把其应用于博物馆中的绘画、雕塑、手工艺品等作品中,数字化作品可能无法完全传达相同的观感。同样数字文创作品与观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试图通过NET从而追寻数字文创作品的应用场景,或者基于数字媒体的互动元素,探索与实物之间交互性的对话方式,进而分析数字文创作品与博物馆、文本、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d41961611e6d1d8467eb2f729838c16d.png

研讨会现场

杨铎(北京SPURS画廊):基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生成艺术于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我更多的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角度分析,试图探究生成艺术于博物馆文创产品中展览展示领域的未来发展。博物馆文创展示设计将ar技术与文化文创产品结合,为博物馆搭建了更便捷的探索“流动展厅”边界的可能性,同时在布展方面也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多维的空间,进而为观众营造更为沉浸式的观展及购买体验。通过信息叙事设计和AR应用开发,利用环境空间适应性,将文创产品创意方法中,情感体验设计和设计因子提取进行融合,进而将构建的展示背景进行意境营造,从而共建一个与物理存量世界对应的数字孪生体,最终触发虚拟信息或视听内容,提高文创产品传播方面的社会价值感和功能价值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2aaa9895f6505760fe6d7607d4e94f3.png

吴思琪,青花瓷文创产品展示设计概念图,指导教师:杨铎,博物馆文创产品展示设计,2023

通过未来艺术的视觉语言和NET技术的加持,博物馆的这种展示方式可能是不同于web2.0的一种经济闭环的“游戏化”场景。与未来艺术视觉语言的整合,使文创产品在展示设计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生成艺术及“多链桥接”技术,拓宽展示设计的创造形式,更好的融合跨学科之间的设计转化,进而形成多业态场域的聚合态,在五感方面营造艺术体验的同时,并为观者提供更为真实的互动现场。在实践过程中,生成艺术对技术的不断干涉,所形成的视觉概念,能试图解决展示设计单一化、扁平化等问题,为博物馆展品、文创产品、数字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展示几者之间的融合,带来了更多探索的机会和潜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b10ead1611c61416714bde807094f895.png

丁欣茹,青花瓷双耳瓶产品设计,指导教师:聂圣轩,文创产品,2023

聂圣轩(鲁迅美术学院教师):随着互联网技术、图像生成技术及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等的融合发展,二维及三维的设计体系及生产方式面临冲击。此次研讨未来艺术视觉语言的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生成艺术与文创产品设计中,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的视角。我认为未来艺术视觉语言可以帮助文创产品设计在图像创新上突破边界,并可以利用高精度全景数字化采集的大数据,进行自我生成,运用CM设计法则来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元素符号,试图探索文创产品设计在审美及文化上的缺失,更进一步的解决文创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f55399f83cb2c4955154768e34a2f3b1.png

吴佳辉,开枝散叶文创产品设计,指导教师:聂圣轩,文创产品,2023

当下文创产品设计领域已经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设计者将各自国家和各自民族本土的元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体现出来,从而进行文化传播。而生成艺术文创产品概念图设计,为设计方式提供了更多维的层次,不仅可以基于potrace点跟踪的逆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还可以运用产品设计的逆向性,结合计算机的图形图像智能生成及处理功能,更便捷的进行创意拓展,然后采用CAD/CAE/CAM等辅助软件绘制矢量图像,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利用图像矢量化的算法和NURBS曲线进行矢量化拟合等,最终能更全面的给观者提供新颖的“超产品构建模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a124922657a0b2c07179775672f3b78d.png

李文博,笑-京剧椅,指导教师:刘有鑫,神经美学文创产品设计,2023

刘有鑫(维也纳艺术学院博士):神经美学文创产品设计,是通过将生成艺术对图像的解读方式,延伸至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中,其中设计过程、产品结果、数据反馈等方面的结合,是整个神经美学的信息闭环。基于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方面,其更多的是在审美需求的原点上,与用户精神交互的另一个层级设计表现形式,神经美学文创产品设计,是在设计反思层次方面,以表达产品信息为基础,试图追寻在情景设计中精神交互的层次,引导与用户互动的行为体验,并在过程中结合多功能干涉的方法,最终通过文创产品的物镜交互、情景交互和意境交互等方面进行实践验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3eb98c65f40f66738138d2c19fba2fc1.png

研讨会现场

从本能层次的设计视角来看,影响消费者感官愉悦因素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颜色、形态、场域、光能量、微物质等方面,并充分挖掘特色的元素符号。未来艺术视觉语言为神经美学文创产品,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以及与用户产生交互的体验,以心流理论的产生、心流的渠道、实践技能和创新挑战的相互平衡为理论依据,进一步产生心流体验,从而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利用作品的文本元素多元化提高解读方式,给予使用者舒缓幽静的心灵感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33e616ee170f5e0a4dc1abf14c84a4c9.png

研讨会现场

何诚昊(哈佛大学硕士):近年来,科技革新逐渐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未来艺术的类型包括,数学、物理、生物、人工生命等多个领域。未来艺术正在快速渗透到社会自然、科学、人文、经济、文娱的各个方面,由此未来艺术设计视觉语言研究,能更加全面的让大家了解科技、哲学、艺术等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它是一个融合性的学科领域,针对这种跨专业学习,对学生在多领域的交叉学术研究有较高的评判标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f4f62867ea3f940e65df4b28e16bffb0.png

何诚昊,微博之眼,数字交互作品,2022

对于未来艺术设计的学习,我们可以试图从介质、技术、文本、符号、概念、应用场景、视觉展示、展示呈现等几个方面,探讨未来艺术设计视觉语言的研究价值,进而预设未来给我们带来的新概念、场域、思考的变革。面对当下,生成艺术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在多种科目的交互教育模式下,合理的对课业路径进行梳理尤为重要。在技术方面,可以试图利用多种函数模型学习NFC技术,和拓展现实技术以及增材制造技术,在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过程中,继续深耕研究方向,可以探索智能穿戴类文创产品,平台定制类文创产品,功能镶嵌类文创产品,NFC芯片镶嵌文创产品等,并通过结合数字平台和场景定制数字内容,使文创产品进一步迭代创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dee6f85cee52dc77e35cc9aa510dac5.png

研讨会现场

刘秦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AR技术研究的视角下,我更多的会从如何利用ar技术实现多模态交互的优化进行分享,未来艺术视觉语言可以丰富AR虚拟世界的视觉元素,通过美学风格提供引人入胜的虚拟环境,加上多传感器融合和眼部追踪技术,将被试的注视点自动映射到产品的六视图。并且未来艺术视觉语言有助于在AR应用中传达情感,利用手势识别和眼部追踪将被视点的眼动热点图和轨迹图来映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16f834f301825c40b436dbd239e943c.png

研讨会现场

在实现多模态交互的优化方面,其中眼部追踪技术在真人瞳孔的分析后,被试者根据三点一线的方式确定主辅眼,利用主眼瞳孔直径平均值及标准差来实现优化,虚拟展示的认知负荷也高于实物展示。而在触觉放映方面,未来艺术视觉语言也可以与其他感官信息融合,如声音、触感和香气,这种多感官的融合目的是用于创建更全面的AR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fa306a8a971386f8478be1bfa2417ae.png

沈佳文,木偶戏博物馆展陈概念设计,指导教师:董玉山,非遗博物馆展陈设计,2023

董玉山(天津市南湖国际艺术区):生成艺术于博物馆展品展示设计方面,更多的需要对位图的矢量化做深入研究,可以试图利用三角网络将整张位图进行矢量化,并通过迭代方法逐渐增加顶点,利用网格和点跟踪的方式对矢量路径进行提取,再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最终路径,这样也就优化了最终的概念设计模型,使展品展示效果图的细节过渡的更加自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07f0ae89c7645a1030f23e1ed8ba3809.png

刘立轩,博物馆数字交互装置概念图,指导教师:董玉山,非遗博物馆展陈设计,2023

而对于展陈中的数字交互装置设计,可以探索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的结合,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最终结合互动机制,进而创造不同感官形态的展示机制,进一步提高互动教育水平,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部分展陈交互装置在其制作时,同样也会利用到loss函数,并确定最优的多边形路径,在计算过程中把其控制形状的点,放到贝塞尔曲线表达式里,进而得到经过转角优化的效果,再基于RIR-MOO逻辑的优化,结合文化关联置换法和意境设计提炼法,最终提出专门针对于博物馆展陈交互装置的开发流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a4f485fd291515d0872bd1e73ad5c6f6.png

李逸琳,扎染服饰设计概念图,指导教师:周文天,扎染文创产品设计,2023

周文天(天津市小淀艺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质,是依靠创意人的审美、智慧、技能和天赋,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符号语言、人文精神,借助现代设计元素以创新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生成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设计,为二次设计给予了更便捷的创意思维发散。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克朗巴哈系数完成信效度分析,再使用Amos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已经建立有效构建模型基础上,最终完成主效应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整个过程有助于设计出富有现代感的扎染产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e18662906791aef0df62f0db971a97b.png

刘涛,扎染文创产品设计,指导教师:周文天,扎染文创产品设计,2023

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与AR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数字非遗体验,通过定量化分析用户需求,以及感官价值维度研究一定的局限性,再结合唤醒层面和情感需求的理论,并利用其文化价值和创新价值扩展样本和范围,最终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亲身体验非遗制作过程,在强调非遗文本性的同时,增加了互动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5a481b4402d25e447d671da5d440bcf8.png

研讨会现场

王雨桐(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此次研讨会我更多的是探讨,基于秩序与非秩序理论来完成生成艺术首饰文创设计,利用此机制、创造独立的纹饰理论,在提高辨识度的同时,分析其设计要素及设计原则,并在分层次的认知前提下,按照相同的计算机规律组合,再重组复杂的形式,使首饰的文本与生成艺术的偶发性融合一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6f60cfed516bf7d86a2dfdc15d23ab9.png

王雨桐,《一枝花首饰》,首饰文创产品设计,2023

设计中,也采用了利用ASEB分析法将消费者需求进行解析,从对产品造型的审美反应模型的典型性和新奇性进行研究。在设计时,利用无文化元素造型和spss软件对多样本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到设计性强的要素进行综合设计,以高CVPA群体的审美反应为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映射出数字首饰文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9e943ea60fa8e9273bc39a7e4e599ce.png

研讨会现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