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展览预告 | 管怀宾、刘旭光双个展将于12月15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

2023-12-14 16:0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d674bebba9cd11ce7e10b6759d03cd53.jpg

天际 园象——管怀宾作品展

卜的形质——刘旭光作品展

主办单位:宁波美术馆

展览日期:2023.12.15-2024.1.14

展览地点:宁波美术馆2-3号厅

策  展 人:千叶成夫

艺术沙龙:2023.12.15  14:30-15:30

开幕时间:2023.12.15  15:30


管怀宾——光与时间

(文/千叶成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e2b3dac97d01a94fc773bb07c6f2388.jpg

管怀宾留学日本多年,埼玉大学研究生院、东京艺术大学博士后期课程结束,在日本发表的作品也很多。我也看过一些他在日本创作的作品。后来又通过资料追溯到他最近的作品群。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如何立足在中国或东亚,创造出具有独创意义新的美术作品,是他一贯的探索。特别是,正如他自己所写到的那样,如何从“视觉方式”转变为一种“体验方式”。因此,吸引我注意的是“光”与“时间”。

重要的不是媒体(例如影像视频),新绘画的根基首先在于如何捕捉“光”。中国创造并完美了水墨画的境界,画家们无意之中也在导入“光”的表现,在这里,一方面是自然多样的色彩呈现,同时也是绘画本身的深化。水墨一色的绘画却充满了光的意象,管怀宾当然很清楚这一点。现在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借由“光”并超越“视觉”层面的作品来加以实现。

比方说,在他的《流隙 Dribbling》(2018年)中,虽然有些物象的形状隐约可辨,但总体上通过光与黑暗的交错,改变着观众的视觉观看。另外,《融光 Melting Light》(2023年)像吊灯一样的照明器具,形状非常清晰,观众的视觉自然会向前牵引,并试图与物体保持某种距离,这个“动作”也使得“观看”成为动态。这在像《塔园 Garden of Tower》(2008年)那样的立体装置作品时,观众会环绕作品周围移动,可以说这时的体验是全方位的。

另外,像我喜欢的《玄园》(2014年)这组系列作品,当你站在作品前,视觉会脱离以往的“空间艺术”的概念,身体与观看彼此演化,尽情地分享着那个时刻“时间”的丰富性。其实,对于绘画来说,重要的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时间的扩展”。平面上导入“时间”性的作品,不只是作品对于“时间”表现,还在于“时间”的实现。它既为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当然更是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新的尝试。

《玄园》中描绘的(或者说表现的)是什么?在那里,最初被呈现出来的东西,既非现实世界某种物所启示,也不是空想之中物的表现,那是,一种超然平面之上的生成。如果要说的话那就是“时间”,是伴随着制作时间所诞生的某种东西。近代以来,绘画、美术作品一直在探求“时间”的概念、也在探求“时间扩展”的广延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2391d1772039c3cdcc8682db4dc881a.jpg

△《无人界-天际线》 2015年

充气膜、风机、铁油桶、不锈钢镜台州当代美术馆,(局部1)2015

Sphere Without Anybody--sky

Inflatable film, fan, iron oil bucket, stainless steel mirror

Taizhou Contemporary Art Museum,(Part 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23ef2dcaf227d22c0462d2b7642d5f9.jpg

△装置作品手稿 纸本水墨 297mm×420mm

installation scripts, paper based ink 297mm×420m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ae18b88da096bd845cc981c6da7eb6d.jpg

△《光音·天成》系列111-119 装置 2023年

Light sound sky city 111-119 installation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802a83604ff29777b7ac36d4cbcdd555.jpg

管怀宾,1983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跨媒体艺术学院前院长;获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与资深教授荣誉。

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管怀宾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显现浓郁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

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参与过不少国际性重要展览。包括越后妻有三年展、神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并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横浜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相继举办个展。作为国内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管怀宾一直以其致力于在装置艺术中进行有关东方古典造园和建筑、绘画中的美学概念和语言方式的尝试而备受瞩目。


刘旭光——墨滴

(文/千叶成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b5a53e6c6c80c64119a11e10f87f6112.png

刘旭光也是这样。在后现代主义的时期,质疑“美术”如何发展及其可能性的问题就开始了。他首先对黄河在“鄂尔多斯循环”的形状和“易经”感兴趣,是因为想从自然和世界的构成维度中重新获得“美术”。当然,可以说表达的手段已经没有界限的,所以在平面、立体、设备艺术、表演等方面,可以说还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和哲学来探索自己的表达,他的作品确立了看世界的方向。

试着概观其总体,我突然想起了“墨滴”。在中国(包括东亚),书画是由墨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墨此刻已不局限于“绘画材料”的范畴,而是形成了绘画表达的核心。

具体来说,他在宣纸上滴上一滴墨从液体转变为固体的三个小时内,墨变化的过程“作品化”了。水墨画的经验者大概能明白,用笔墨所含的墨量在纸上晾干要花多长时间。然而,他具体地测量了它。在我看来,它开启了如何将墨在干燥前的“时间”内“作品化”并成为绘画的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一幅画可以包含“时间的宽度”。平面绘画实现“时间的延伸”的可能性已经打开。

此外,自古以来,画家和鉴赏家在黑色的墨中体验到各种色彩。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从天然的颜色到漆黑,在视觉上都与之相对应。因此,即使在黑色的墨水扩散到面前,也自然地看(感受)到各种颜色。自古以来画家们就知道这一点,所以用墨的浓淡和技法意味着多种颜色。刘旭光在经历科学体验的一滴墨变成固体的过程中,不仅确认了“墨分五色”是真实的,而且从反方向选择了实现新表现的道路。这就是他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方法。

还有《易经》,虽然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已经通过牛骨和龟甲燃烧时出现的裂缝,从根源上占卜出了“卜”的神圣含义。如果我们用“自然”取代“神的意志”,那就是自然的统一,也是获得整个自然世界的古代方法。但是,不能低估“古代”。自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一种在混沌状态的漩涡中,因此我们有必要一切重新开始。

“后现代主义”的根基就在那里。刘旭光根据从平面作品到装置作品各种形态的表达,提出了要重新获得“美术”的根本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87d139114015d31b1480ded869079627.jpg

悬空界 1999 装置、绘画

墨、矿物质颜料、铁锈、骨胶、蛋清、宣纸、照片、古代数字 尺寸可变

Suspension 1999 Installation, painting

Ink, mineral pigments, rust, bone glue, egg whites, rice paper, photographs, ancient numerals Variable dimension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8241dfb0ac5ff0838a2f8da96f1c88a.jpg

痕迹 2006 绘画

宣纸、墨、骨胶、蛋清、矿物质颜料、铁锈 140cmx 300cm

Marks 2006 Painting

Rice paper, ink, bone glue, egg white, mineral pigments rust 140cmx30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db6bb7c8c61e579e229335a029adbd5c.jpg

炎帝的怒火 2019 影像

离卦卦符“ ☲ ”的数字101图像、古代数字2019060419580706、火、田野大地、麦秸占地面积约10亩

The wrath of the Yan Emperor2019 Imagery

The number 101 image of the trigram "☲, the ancient number 2019060419580706, fire, the field and the earth, and wheat straw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0 acre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c957daa65eebe50674e8f7bb8790641.jpg

刘旭光,1958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刘旭光对世界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新媒体艺术有深入的研究。早年留日并接触物派艺术,研究东方思想提出质觉美术理论概念,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探索形质与介质的语言在视觉中的可能性;从视觉的物理性媒介到数字媒介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并以质觉理论为基础指导创作;1991年至1996年完成“天地”“大洐”“动静”系列绘画作品,1997年创作“天眼”绘画装置作品,1998年至2001年创作“悬空界”绘画装置作品;2004年至2015年创作“痕迹”“衍场”系列绘画作品。以数字媒材做介质2004年创作影像作品“墨滴”,2010年创作“我”数字交互影像作品,2011创作影像作品“墨核”,2013年创作介质电影“没片”,2014 年创作绘画“衍场”系列,2016年创作绘画作品“顿质”系列,2018年创作装置作品“衍场—圆堆”,2019年创作大地艺术作品“衍场—炎帝的怒火”2021年创作装置作品“炭塔”,2022年创作“对话阿瑟 C 丹托”(及对话哲学家系列),2023年创作绘画作品“天地”等。

刘旭光的艺术创作极丰,在形质和介质概念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在质觉理念指导下,是这一领域艺术创作的先行者。在国内外参加重要的主题性双年展,并在中国、日本、美国、芬兰、科摩罗等国家举办以质觉概念为主题的个展。

作品收藏: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美国维斯曼博物馆等。著作:《论质觉》(山东美术出版社),《质觉个案研究》(河南大学岀版社),《新媒体艺术概论》(河北美术出版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1714e99577f5c6897f86db6d9f3146d.jpg

策展人——千叶成夫

美术批评家。主要研究与写作领域:近代、现代的日本、东亚、欧美的美术,并参与国内外诸多展览的策展等工作。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西洋美术史专业)。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课程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策展人(1975年10月~2001年3月)。中部大学教授(2001年4月~2017年3月,国际关系学部、人文学部)。主要著作有《现代美术逸脱史1945~1985》(晶文社、1986年)、《小型艺术》(文艺报告、1987年)、《美术的现在地点》(五柳书院、1990年韩语翻译出版)、《奇迹之器代尔夫特的维米尔》(五柳书院、1994年)、《未生的日本美术史》(晶文社、2006年9月中文翻译出版)、《绘画近代的开始卡拉瓦乔、维米尔、戈雅》(五柳书院、2008年6月)、《来自卡拉瓦乔的旅行》(五柳书院、2012年11月)。从2002年4月开始(单独执笔、单独编辑的)美术评论杂志《徘徊巷》发行(不定期刊,2018年末至第17号发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1818cc8b5dd10c611db8e7f555a85f3.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