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1-10 22:59
近日,由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任赛老师编著《心境与艺境——以斋号为线索的陆俨少绘画研究》一书由北京艺彩风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文以陆俨少不同时期的斋号为研究着眼点,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对其绘画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陆俨少先生除了早年的“上柏山居”斋号,半个世纪之中先后使用了“万安草堂”“骩骳楼”“穆如馆”“就新居”“自爱庐”“晚晴轩”六个斋号,在使用不同斋号时期,其对绘画有着不同的探求。
使用“万安草堂”斋号时期以强调师承为主,从这些作品所拟仿的主题能看出画家潜在的归隐意向。使用“骩骳楼”斋号时期以仿古类山水和传统发展型山水为主,可以看出画家绘画中个性化因素的萌动。
“就新居”“自爱庐”“穆如馆”等斋号的使用期是陆俨少创作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类型多样而复杂,以主题性创作为主,体现出画家在留白法的使用、造型的处理和构图等方面做了多样化实践。《峡江图》一类作品的成熟则体现了画家突破传统局限和确立自我风格的趋势。
陆俨少晚期的斋号为“晚晴轩”,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包括梅石图、大写意人物画、主题性山水等,体现出画家对于某些重要创作经验的强化以及对于已有的绘画经验进行的多方式变用。陆俨少晚年的山水创作和衰年变法体现出画家可贵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尝试。
本文通过对陆俨少绘画创作的历史追溯,力图阐明其斋号之变与艺术之变的内在关联,并从不同的角度考量画家的绘画语言特征,在作品主题、笔墨、构图、题跋等若干方面探讨其不同创作阶段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在创作层面的相互联系,通过对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加以比较,阐述其中潜在的创作关联和画家的创作旨趣或艺术诉求。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斋号的含义、选取、变换同画家现实处境、绘画创作追求之间的复杂联系,结合陆俨少作品中的题跋、钤印,探讨这些斋号与艺术探求的对应性,并分析了其斋号的多种旨意,由此揭示画家的创作心境与艺境的关系。
部分内文
作者介绍
任赛
1982 年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艺术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山水画所专职画家,澳门城市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