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中国艺术家批评网
2007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前排左4为水天中先生。
编者按:2024年1月13日是水天中先生生逝世的“三七”纪念日,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为此在北京798举办了“水天中先生追思会”,缅怀水天中先生。徐虹既作为水天中先生的妻子,又作为一位具有卓越见识的独立女性,她以她的视角悼念水天中先生。
今天是水天中离开人世,离开我们大家的第三周,是中国民间称之为“三七”的纪念日。虽然对这一日子的意义有不同说法,但在我的印象中水天中对此日颇为重视,他也曾对过世亲友的这一天表示过沉痛哀悼。
曾经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两件事,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以此为一生的事业。另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携手并肩走过人生。”这是水天中经常提及的,也是我俩经常谈论的话题。我想说的是两件事确实很重要,而且在我的体验中后者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因为它可以包容前者,并为前者提供情感支撑,反之则不然。
图为1990年代 刘骁纯 邓平祥 贾方舟 徐虹 水天中
我认为有一个可以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的生命伴侣,意味着有人替你分担人生路上的喜怒哀乐和琐碎,使你的灵魂从此不再孤独和彷徨,不再漂泊和无依无靠,也不再无情和冷漠——总之,从最微小的个体来说,人生有伴侣也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更重要的是,它使人在情感和心灵上得到最大的安慰和满足,从而在精神自由,审美意境,个人价值体现上,实现人之为人的真正目标。这是我体会到的幸福之所在。
2019年徐虹与水天中在上海参加"海派美术教育研讨会”
水天中的人格修养和学术能力互为依存,他的包容和谦虚的为人态度也在他的学术上体现出兼容并包的特色,但是他仍有自己的精神张力,坚持反思和批判精神,坚持自己的观念和价值标准,这才是他学术的主色调。而他的学术眼光的独特和犀利,也使他在浊世中保有清醒和自律,不畏强权,勇于担当。在他彬彬有礼的外表下,体现出傲然挺立的风骨。这和水氏大家庭为他的成长提供的优质条件有关。他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自由探讨问题,发展各自兴趣。父母是鼓励者也是指导者。家庭的主要文化氛围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讲通变不守旧。由于父亲担任文化教育工作,所以子女们也经常就时政、现状、过去和将来进行讨论。他浸染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新思想新问题,但又不会因张狂偏颇而失去内在尺度。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水天中习惯独立思考,又多才多艺,活跃敏捷。在面对人生磨难时,有自我治愈功能,并在一生的事业中做出成就和贡献。
婴儿时期的水天中与母亲
水氏家族合影,第一排右二为水天中,后排居中黑衣者为水天中父亲水梓
水氏家族1948年合影。后排左起:水天明(水天中二哥),水天长(水天中大姐),水天浩(水天中三哥)。中排左起:沈嘉徵(水天明妻子),水天达,高孝芳(水天中母亲,怀抱水天明长子水恒进),水天行(水天中五弟),水梓(水天中父亲),水天光(水天中妹妹),水天光后为水天同妻子(高友梅=高木郁子),坐石桥上的是水天同(水天中大哥),左侧蹲着的为水天中。
从我几十年来的观察,他的学术命题是围绕转换与融合开展的,主要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和生命那份极致的诗意,融入于现代文化建设之中,实现追求个体生命的完善、追求美的形式力量,追求真理永恒普世性的现代目标。他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特色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缺失的,因为我们的当代文化特色和我们的现代性相关,是杂混拼凑,基底颜色暗沉的地质板块。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就困难重重,因此这也成为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奋斗的方向。
2010年,水天中重返年轻时下放劳动的甘肃花海农场
关于水天中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问题,这里也想说几句。他既重视作品的观念和思想深度,又看形式和表达手段。两者如都具备,那就完美,值得努力推荐和书写。居其一,他也为之叫好。原先我觉得有些艺术作品的风格,並不符合他个人的趣味,但他也推荐。现在我才明白这一点儿也不矛盾。他是在为艺术本身,为创造力鼓掌和欢呼,这才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所做的工作。他是在用历史的眼光,掂量和选择艺术,并作出相应评价。总之,我在水天中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学者的风貌,诚实地面对现实和人生,自觉地思考社会与艺术的问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坚持一个学者的良心和操守。
2006年,水天中在奥地利
2016年,水天中参观英国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在威廉·特纳作品前留念
《美术理论家水天中先生》,全山石,布面油画 115x104cm 2010年
作者:徐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