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5-15 11:01
梁晓晴,一位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的艺术家,她的最新个展将在9月份开幕,此次个展也是她在国内的首次个展。
梁晓晴的创作,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与人类社会关联的重新审视,她通过作品,将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喻和寓言式描绘呈现给观众,引发人们对自然边界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反思。
艺术家梁晓晴
在梁晓晴的艺术世界里,自然界的危险性和食物链的颠覆性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她喜欢在作品中展现弱小生物的强大,以及所有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不断调整的姿态。她对体积较小或常被忽视的生物,如昆虫和爬行类动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通过放大这些生物的形象,重新审视人类与它们的关系。
Birthday 150cm x 121cm Oil on canvas 2023
她的艺术创作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实验。梁晓晴经常到自然中观察动物,足迹遍布美国的加州城市公园以及国家公园。她对动物的生存方式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也体现在她与动物之间的趣事分享中。她的创作状态是活跃的,通过不断观察生活,有时会用手机记录下动物们有意思的瞬间,有时从电影和书籍中吸取灵感,并将所见所感整理成草图。
在材料运用上,梁晓晴不局限于油画,她还将陶瓷材料融入创作,如作品“After the Battle”。她认为油画和陶瓷作为创作的工具,可以让艺术家“从零开始”构建形态,实现脑海中的图像。陶瓷的空间关系和触感体验,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After the Battle Dimension Variable Glazed Ceramics 2022
最新的创作实践中,梁晓晴注重对绘画语言的探索,不仅在内容、色彩搭配和画法上寻求新的突破,更在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探讨上展现了新的独到视角。她认为绘画主要解决的是与图像的关系,而绘画语言的寻求则是一种科学,涉及光学、色彩学、色彩心理学和几何学等。她追求在科学与“不科学”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绘画的真正魅力。
在梁晓晴看来,创作过程就像跳交谊舞,需要不断前进和倒退,寻找那个恰当的点,带领观众体验到那个一直都在的东西。通过她的作品,梁晓晴不仅展现了她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她对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A Drip and The Infinite 150cm x 121cm Oil on canvas 2023
Deceiving Skin 150cm x 121cm Oil on canvas 2023
雅昌艺术网:了解到您在今年9月份会举办自己的最新个展,首先谈谈此次个展的规模是怎样的?
梁晓晴:计划是12幅画左右。
雅昌艺术网:最新个展的创作相较之前是否有新的突破?关注视角是否有变化?对展览有哪些期待?或者说这次个展对您来说意义是什么?
梁晓晴:每一次新的展览作品都想做一些突破,不管是内容,颜色搭配还有画法。这次关注的视角围绕人与自然的互相“观看”,从之前关注的自然的“皮肤”和“边界”稍微偏移了一点,但是还是在大的关于自然的框架里。这次的展览在弥金画廊的新空间,新空间迁址到上海的旧碳素厂园区,空间挑高很高,面积也比原来的画廊空间大了许多,所以很期待自己的作品要在这个新空间呈现。这次个展也是我在国内的第一个个展,所以对自己也是新的挑战。
雅昌艺术网:从您的创作中,可以看到的是您对自然的动物有着非常细致入微的观察,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主题感兴趣?
梁晓晴:应该开始认真画画以来就一直是画围绕自然的画。我想从人类世界之外的生物世界吸取能量。自然应该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疫情之后,呆在自然里的时光和体验变得更加宝贵。我觉得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专注在自己物质世界和精神状态上面,画画作为想象其他可能性的工具,我想用来展现我观察到的和我想象的自然,但是不是桃花源式的或者是原始森林式的难以企及的自然,而是基于我们可以触及到的自然。
Spore Jelly Dance 76cm x 61cm Oil on canvas 2023
Disguise 91cm x 71cm Oil on canvas 2023
雅昌艺术网:您的个人介绍中讲到,创作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人和动植物以及社会的关联,重现动植物在日常生活的隐喻。这方面能否展开谈谈?
梁晓晴: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其实就是重新审视我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姿态。自然界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物种的生存空间的互相博弈,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张已经侵占了很多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或者是在城市里将自然“规训”起来。动植物在适应这种变化的时候也用他们的方式在寻找自己领地,例如城市里的鸟会用塑料条来搭鸟巢,云南的大象迁徙寻找自己新的栖息地等。我们知道如今人类世中的人类活动已经遭到了反噬,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这些。这个边界一直在变动,这个边界的流动性提醒人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活动和边界。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喻更多是体现在我的画的一些更像是寓言式的关于自然的描绘。因为我们从小看的童话书和漫画里面都喜欢将动植物拟人化,一些道理放到从一个有人类特质但是又不是人类的群体里讲出来。
雅昌艺术网:在作品中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的动物们似乎并不是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而是充满了危险甚至是相生相克,相互猎杀的状态,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梁晓晴:我喜欢观察自然中的危险性,这其实是自然界中的常态。我喜欢在画中颠覆食物链的关系,弱小的生物在画面里似乎是更强大的那一方。我想说没有哪一方是绝对的安全,所有生物都要以其他生物为对照,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
Blind Test 80cm x 100cm Oil on canvas 2022
Breaking Snail 121cm x 121cm Oil on canvas 2022
雅昌艺术网:当然,在作品中还关注到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动物的形象非常丰富,既有像飞鸟这样的动物,也有像蛇、鳄鱼这样的动物,甚至还有很多昆虫和蝴蝶,对表现对象的选择有怎样的思考?
梁晓晴:我觉得我关注的大部分是体积比较小的生物,或者是爬行类的生物,这里面一些是常常被忽视,还有一些在宗教以及很多文化传统里被当作“邪恶”或者“不纯洁”的生物。我喜欢通过放大他们的形象,来重新感受我们与他们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会经常到自然中观察动物们吗?
梁晓晴:其实加州挺有意思的,平时在城市里也会见到孔雀,浣熊,负鼠,狐狸,野兔,郊狼,鹿,土拨鼠这些动物。他们在城市公园里或者是在住宅区附近比较野的小山坡上。加州还有一年一次帝王蝶迁徙,他们在天气变冷的时候会从北美飞到墨西哥,春天的时候会再迁回北美进行繁殖。我在某年3月份看到过一次,很壮观。一有时间我也会去国家公园看动物。但是我的观察跟专业的还是差太多了。
雅昌艺术网:能否分享一些您与动物之间的趣事?或者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事情?
梁晓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一直都不怕昆虫什么的,然后小时候被蜜蜂扎过几次,下巴肿了好大一块特别疼,长大才知道蜜蜂蛰了人之后自己也会死掉。我会很好奇他们的生存方式,有时候看着我家的猫,我们对视的时候我也很想知道她在想什么,有时候解读和想象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是给了我许多自由和安慰。
雅昌艺术网:感觉您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梁晓晴:像您说的,就是多观察吧!也会经常用手机拍周围看到的有意思的东西,也会从电影和书里面吸取灵感。然后对自己看到读到的东西进行整理然后画成草图。
Hunting Season 121cm x 150cm Oil on canvas 2022
Fixing the Buttons 60cm x 76cm Oil on canvas 2021
雅昌艺术网:您还会运用陶瓷材料进行创作,比如作品“After the Battle”,油画和陶瓷不同的媒介您是如何看待的?
梁晓晴:油画和陶瓷跟摄影影像还有现成品雕塑不一样。影像和现成品雕塑是基于原素材的拼贴和意义创造,而油画和陶瓷他们作为创作的工具可以让艺术家“从零开始”,去构建形态,去实现脑海中的图像。但是陶瓷跟绘画相比又多了空间关系和触感上的体验。当我觉得一个想法需要在立体空间的呈现的时候,我觉得用陶瓷给了我自由。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当下的创作状态的?在目前创作中思考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梁晓晴:创作中最常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画这个?找到属于自己的想画的东西是比想象中难的,图伊曼斯说他在开始画一幅画前需要做足准备,画什么,怎么画都要提前计划好,画好草图,反复推敲,最后搬上画布的时候就是一鼓作气完成的。而我是做一些很松散的草稿之后就会开始在画布上画,有时候画的事物在画到一半的时候就好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然后我又得反复改反复寻找那个想要表达的东西。要去寻找一种能量,情绪,叙事或者韵律。所以我的创作过程很像在跳交谊舞,前进几步之后又得倒退几步。还有就是思考颜色。颜色是画画里很重要的成分,一幅画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都是由颜色来实现。
Stabbing 150cm x 70cm Oil on canvas 2022
Slippery Stares 70cm x 90cm Oil on canvas 2022
雅昌艺术网:前面您提到了色彩,其实您在思考绘画语言问题,对“绘画”您是如何看待的?
梁晓晴:现在的绘画主要解决的是与图像的关系,绘画作为图像,还是绘画再现图像,是画家需要做的选择。我觉得吸引我的绘画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绘画,“风格”可能就产生于在这之间取得的平衡,就是绘画语言的问题。寻求绘画语言,我觉得简直是一种科学,光学,色彩学,色彩心理学,几何学等等。当然不是说遵循了这些科学就可以画好画了,绘画能打动人的地方就是那些“不科学”的地方。我知道非常矛盾,但是一切都在于找到这个平衡,找到一个恰当的点带你体验到了那个一直都在的东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