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开 幕 时 间
2024年9月15日下午3点
展 览 时 间
2024/9/15-2024/10/15
展 览 地 点
长沙美术馆三楼
《山外山》引
——杨燕来超越物理时空维度的生命体验
文/策展人皮道坚
在禅宗中,“山外山”有时用来比喻超越表象、进入更高智慧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象征着某种超越物质世界,抵达解脱或开悟的精神诉求。杨燕来创作于2017年的看山似山、看山非山的“抽象山水”组画《山外山》即有此深刻寓意。有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平远式构图、空灵虚荡的画面上游动着抽象意味十足的线条,既是中国山水画 “澄怀味象”、“以形媚道”之艺术精神的凝练凸显;也是对从北宋荆、关、董、巨,到“元四家”黄、王、吴、倪,乃至“明四家”、“清六家”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的颠覆解构。这一“凝练凸显”与“颠覆解构”二律悖反、相互兼容的艺术手法,代表杨燕来近年来当代水墨创作的主要精神性特质,理论上说当然与其艺术创作方法论的转向相关。这是以“山外山”为此次展览主题的缘由。
展览作品除《山外山》,还包括《园》、《思无邪》、《界与合》、《平、清、正》、《真、神、玄》和《雄与力》共七个系列。以上题名皆为艺术家自取,分别来自《诗经》、道藏和佛典。有趣的是,杨燕来说:“画的时候全部都没名字,也没想一定要画什么,到取名的时候又觉得非以上这些名字不可“。事实上杨燕来的这些作品皆基于她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单纯、率真且情感丰富,是其生命体验的自然流露。水墨艺术就是杨燕来的生活方式,因而也是她的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所以才“画的时候全部都没名字,也没想一定要画什么”:虚静是她的生活哲学与生命态度,《诗经》、道藏和佛典分别包孕着丰富的田园情怀诗意和隐逸精神智慧,所以才“非以上这些名字不可”。但七个系列又分别来自杨燕来生命、生活的不同阶段,如:最早“山外有山”的无限延伸感,体现了自然的无穷尽和“山外有山、水穷云起”的意境,引发的超然物外之感,正是艺术家当时的心境。接下来的《园》追寻在现实中无法回归的精神家园,飘渺、玄远、虚幻的“家”和“园”或可看作是其自觉文化身份的象征。《思无邪》语见《诗经》,这一系列按杨燕来的说法是表达“纯粹的爱情”,在我们这个物质主义甚嚣尘上,媚俗艺术轻易俘获大众欢心的时代,遥远年代的“思无邪”又该是多么令人憧憬!《界与合》、《平、清、正》、《真、神、玄》和《雄与力》等系列,或来自艺术家与汉画像砖、魏晋砖墓壁画、民窑陶瓷绘画的神交与共情,或源于道藏和佛典思想智慧的陶冶启迪,但无一不是杨燕来不同人生阶段超越物理时空维度的生命体验。
极简是杨燕来的生活方式,也是她的艺术语言方式。形式语言的极简与语意的丰盈构成了杨燕来当代水墨画艺术的独特叙事风格,在杨燕来的笔下,山川、草木、飞鸟、人物,稚拙、浪漫、天真;如银、如月光般的淡墨烘染,空间神秘、气息灵动,这些作品共同展示了“山外山”的多重含义,包涵着丰富的自然、人生哲理以及精神层面的诗意光辉。杨燕来的“山外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从泛物质化追求的日常生活中脱身,转向对田园情怀和隐逸精神的追寻。仔细想来,杨燕来的《山外山》对我们最大的启迪是要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而此精神的自由解放在庄子看来,可以一个“游”字象征,《庄子》开篇即为《逍遥游》。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庄子之所谓至人、真人、神人,可以说都是能游的人。能游的人,实即艺术精神呈现了出来的人,亦即是艺术化了的人”。可见,杨燕来乃“能游的人”, “庄子之所谓至人、真人、神人”也。
开 幕 时 间
2024年9月15日下午3点
展 览 时 间
2024/9/15-2024/10/15
展 览 地 点
长沙美术馆三楼
杨燕来,1971年出生于长沙,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职业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1996-1998年分别在广州、北京、深圳举办杨燕来作品展;2012年在珠海举办《雁迹》个人展;2014年在长沙举办《一色》个人展;2021年在广州举办《水镜·有亦无》个人展;2018年在成都参加《锦绘》展;2021年在长沙参加《原上草——杨燕来 、杨雪来、 杨福音艺术展》;2022年分别在广州和澳门参加《臆象——粤港澳当代水墨艺术谱系》;2023年在广州参加《先生同行》展。其作品收藏于何香凝美术馆、古元美术馆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