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初读牛朝的国画,便被他那清逸、淡雅的气息所吸引。他营造的古意与禅意天然融洽的意境,悄无声息地把观众带入一种美妙的诗境和宁净的悟境。所以,他的画一直为大家所钟爱。
最近,在南方印象艺术馆为牛朝举办的山水画展上,我欣喜地看到他的一批国画新作,他一改往昔娟秀的画风和多用平面构成的方式,以灵动、恣意、率真的笔墨,创作了高古雄浑的一批国画作品,他通过对传统笔墨和古典图式的思考与重构,自信地向观众展示自己在艺术创新道路上的新收获。
牛朝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基于推陈出新和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他在又一次逼近传统和反思现实之后,以智慧而温文尔雅的表达方式,绘就了一批品味俱佳的国画新作,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和借鉴。他以前的作品宁静、清逸、灵秀、有古意、有禅意,画面古典又有新意,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在这批国画新作上也同样具备之前的一些风貌,与以前有所变化的是他在艺术语言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他的新作《山高云淡》、《秋山策杖》所表现的是文人高士的题材,画面较多地运用了中锋行笔的 “骨法用笔” 的线条,用墨也以大块的擦染为主,所以使画面的风格由原来的灵秀、清逸转向朴拙、雄强。由于他用心去感悟自然、营造境界,所以他的作品有典雅的书卷气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画面气韵生动而内核宁静,表现出作者旷达生命情怀和浑厚的人文学养,他的笔墨是建立在东方传统文化和自觉民族意识的基础上的,他以一种平和简静的心态,把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透彻、轻松地融到自己所创造的画境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胸中之境”,山水画不仅是他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摹写,也是画家人文精神与品格的无限外化。
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以“静”取胜,那么,他的这些近作则是以“动”为用。这一静一动之间,隐含着作者体察万物,悟道于境的别有用心。静与动是相对而言的,生命的节奏应该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才的,艺术创作也有如此的规律,过动则如紧绷的琴弦,于忙碌疲惫中损伤元气;过静又如一潭死水,于停滞僵硬中失去活力。所以静与动要结合起来,要把握住分寸,要静如处子,动若兔脱,也即是收放自如的无碍之境。动与静不光是一种生命形态,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于喧闹、纷扰、紧张之中思静,如打坐参禅以求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于悠闲、幽静、松弛之中思动,犹如临高俯视以取得跃动之势。动中思静或静中思动,必定会感受到平常不易感受到的人生体验,看到平时不易看清的事物本真,悟到平常不易悟到的哲理。他的这批国画作品是从“静”的境界中放逸出来的放怀高歌。套用易理“否极泰来”的说法,是“静极思动”的表现,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好在他放逸而不放纵,有拙味而不粗野,成就了他精彩的形式美感和丰厚的审美情趣。
牛朝的新作还有一个可喜的面貌是画面既古典又有具现代感,比如《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山齊独坐图》,他大量借鉴了现代构成的理念和手法,在古意笔墨中加入了现代特色的点,以虚化疏密关系的点,在浓墨钩填出的几何形体中均匀点染,加强了画面的形式感,使古意山水中多了一份现代构成的味道。用线用点均匀无疏密,这在传统画法中是一种大忌,但他却能让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合理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居然能做到与传统笔墨“和平共处”,甚至相得益彰,这是天才的手笔。《舒云随风舞》则是以传统笔墨画出类似于许多几何形体的方块,按山势错落排列,使山体奇特而峥嵘,用的淡笔墨钩出放约而带装饰味的山间阵云,使画面出现了方与互相渗透,线与面开合揖让的特殊效果,点景人物则以古意意笔写出,设色高古纯朴,这是另一种古与今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艺术形式。从这些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牛朝是一位勤思善学且有胆有识的艺术好手。按潘天寿大师的说法,画者“如要者魂,所贵者胆”,他敢于突破樊篱,在每一次成功的水墨实验中,体会外人无法体验的快乐。由于他在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使他的作品有浓厚文化意味又时有新貌,这在文艺创作上都是属一于“高难度”动作的。做为相知多年的艺术同道,我一直对他的艺术成就致以敬佩。希望在今后的时光中,能欣赏到他更精彩的表现,更完美的作品,让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都能引起感悟的共鸣,并由此而产生高级的审美享受。
作者:郑旭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