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专访】吴长江:附着于心的高原印迹

  导语:2012年10月18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将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展览将集中展出吴长江历年来创作的版画、素描、水彩作品数十幅,本次展览既是对吴长江艺术创作的历时性梳理,也是他近年来赴高原写生创作作品的一次较为全面的集中展示。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简单谈一下,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对于高原主题的创作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进行集中展示?

  吴长江:上海美术馆老的展馆今年可能要改变它的用途,所以特别希望在上海美术馆有一个展览,“高原之魂”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对展览的名称是非常确切的一个界定,因为这个展览主要是这几十年我在青藏高原现场完成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有十几张,其他全部都是素描、彩色的作品,而且几乎都是以人物为主,应该说很确切的说明了是高原的魂魄。

  雅昌艺术网:这么多年您总共对于高原的创作有多少幅,展览中呈现了有多少?

  吴长江:一百多幅作品,有很快现场完成的速写,有人物的素描,也有用色彩,近几年,07年以后每年都有大幅的彩色完成的纸上的作品,对着人物来画的作品。这个展览因为展厅的限制,规模差不多百幅左右。两年前在关山月美术馆做了一次,也是同样的展览,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这两年完成的新创作的作品。

  我觉得展览的目的也是一方面看看上海这个地方观众对这些作品的感觉、感受,也听听他们的意见,没有在上海展览过。另外我自己也是一个小结。我过去五十岁的时候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做过一个素描展,五十五岁在关山月做了一个综合的展览,我想通过这种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展览,能够给自己在创作上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当然这些现场完成的作品它本身也不容易,一个是路途遥远,另外在高原,当然也有这样的意图在里头,就是希望,我希望人的现场完成的状态、能力包括体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画得比较大的彩色作品。

  雅昌艺术网:对于自己以往的创作也是一种突破,最困难的地方应该是什么呢?

  吴长江:对自己是一个挑战,难度主要是第一高原的游牧民族,它不会说长时间跟你像模特一样站在那儿、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就需要你有一些办法,包括应对的,完成作品的办法。我原来画彩色的、水彩这些用洋画法画,所谓洋画法就是冷暖,先有淡的颜色,然后再不断地加深,最后达到完成,时间很长,遇到不太老实的对象的时候,你就手忙脚乱,无法完成,一会儿他动了,变了,一会儿又有别的事情了……后来我也是结合我自己素描、速写的办法,开始在短时间内把对象的动态、形象、特点用黑白的方式画出来,这个黑白又不像素描那样画到90%、99%,实际上就是画了一个40%、50%这样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涂颜色,比如说一个人站在这儿,一个动态,这个位置只要固定了,一会儿头动了,困了,或者说有一点变化了,没有关系了,因为头已经确定了,经常这样,有的时候在那儿打瞌睡,我可以涂颜色,虽然头变了,但是脸部的颜色,具体的形已经有了那个底子,有了那个轮廓,但是如果你画得太重,比如说跟对象基本上一样,像素描一样,再涂颜色的时候就非常脏,实际上他涂的颜色,黑白的颜色,我说的50%或者40%的时候,其实在涂暖颜色的时候是一个冷色调,冷颜色,在这个基础上又是一个素描的底子,所以不断地叠加,越越厚,所以有人说你这个画是叫素描式的水彩或者彩色画,或者是素描式的办法,我也有这个认同,其实都是一种类型。我比较追求厚重的,朴实的一种绘画的风格。

  强调内涵、强调一种力量,这种厚度也好,这些我写生,对着对象创作的过程中我也抓这个东西。所以我想这几年积累的你会在我那个展览的时候看到那些作品,有的结合得好,人物的神态、状态,绘画的状态,包括我个人的情绪都会比较好,当然也是大量的有这种情况画一半,被画对象跑了,去买东西了,要赶紧赶回很远的地方,回家回草地上去。

  雅昌艺术网:为了深入表现高原真正的朴实还有他们的真实性情,您在捕捉一个绘画对象或者一个绘画主题,或者某个写生片断的时候是怎样选取的?

  吴长江:选取也没有那么复杂,现在我是选择比较质朴的形象,比如说边缘牧区来的青年人,牧民,形象实际上咱们看了第一眼就喜欢,很朴实,没有多少的修饰,人的眼睛也很纯净,很单纯,当然我的作品里大量的是这一类的,但是社会的变化,高原的变化,高原整个牧区的发展,人的脸、人的服饰、人的行为都会带出来,从服饰上变化就很大,我06年是第七次到玉树,在青海玉树画青年牧民就发现很不协调的地方,上身包头是康巴人的包头,上身穿着中式藏式的小褂,很好看,下身是西裤、尖皮鞋,有的上身带着一个安多地区玛多那个地方的帽子是狐皮的帽子很好看,上身穿着羽绒服,下边穿着咱们说的裤子和皮鞋,藏民族传统的装束好看、英武、很威风,不仅仅是有实用的御寒作用,而且也是极好的装饰,我觉得藏族的美术在他们的袍子上就可以看到。

  非常爱美的民族,非常会装饰,而且那个装饰本身也非常醒目,大方、漂亮,羊皮的袍子怎么装饰一块彩色的布,应该说是有图案,有花纹,但是和羊皮袍子大块形成对比还挺精致,非常会打扮,甚至有些藏族的妇女穿的红颜色,在草原很远的地方看到那个红还是特别鲜明、漂亮的,不会有灰颜色。

  雅昌艺术网:对高原的写生创作堪称当代写实绘画的代表,您所理解的写生的含义是怎样的?您面对高原藏区是如何进行“写生”的?

  画现场完成的作品我是乐此不疲,而且我也坚持这么长时间,不是勉强为之,我就是觉得有很多形象甚至细节,你不是那样的作画的状态就抓不住,有很多人说你去一次拍一些照片回来画,我说我也怪了,用照片我画不出那种神采,没有,不仅仅是我,我想美术家任何人去了以后用照片技术记录不了,但是随便一个人物形象勾几笔或者一个动态勾几笔,这个东西拿回来以后把你很多回忆带出来,若干年以后,十年、二十年再看这个东西也会有很多故事和回忆在里边,如果用照片那个印象慢慢会淡漠,跟照片一样褪色,慢慢这个东西就没有了,因为它不是形象的语言,它是用机械的完成,这一块地方,我上次展览的时候,也有人问怎么老画这个地方,甘肃的南部,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青海的果洛、玉树地区,包括德库,还有云南的迪庆,西藏,还有安多,这些地区是安多、康巴民族人,藏民族中的游牧民族,而且是特别强悍的民族,我上次开幕式的时候也说过什么原因,一个是我过去上学的时候,包括工作以后,我画的东西有一个缺点,面面俱到,求全,重点突出不够,我80年开始,二年级的时候到赣南看到牧民的形象,看到他们生活的状态我觉得非常入画,有了那一次以后,几乎到现在为止当然有几十次了,现在去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我觉得现在画也不是说去画牧民或者画藏族,就是画人,就是画咱们自己,我们的人原本应该是那样的,那样彪悍的,也非常美,非常英俊的藏族的小伙子、姑娘,一种非常健康的一种生活状态,不是为表面的物质生活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跟他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藏族地区、高原地区的歌舞非常丰富多彩,他的生活非常单调,但是生活也充满欢笑及这是咱们在内地生活如果没有那样的生活体验,你是理解不了的就是这么恶劣的环境,人是这样活着的,他也有信仰,人和自然相处得非常和谐,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任何去过藏区的人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名称:《青藏高原》 创作年代:1984年作 尺寸:56×76cm 材质:石版

  雅昌艺术网:从八十年代您就开始,算是1981年首次进入藏区?

  吴长江:80年。

  雅昌艺术网:您第一次入藏应该是一段怎样的经历才能够就此决定了您对于高原持续了如此之久的不了情……

  吴长江:那个时候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读二年级,大家对高原的印象,80年陈丹青的毕业创作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非常轰动,我们也是不断地去看,我们下乡之前也都到陈丹青的宿舍看他在西藏画的一些钢笔速写,印象非常深,然后我们到牧区,那个时候去甘南牧区很原始,跟现在不太一样,现在很多地方都变成旅游点了,建设速度也非常快,但是那个时候去牧区感觉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东西远远不够,不会画走动的、移动的人,包括动物、环境,感觉没有办法,在课堂里学的更多的是比较静止的人,一个人的头像,一个人物的动作,还能画,但是遇到这是生龙活虎一群高原的青年,根本不是你想象的坐在那儿别动,一会儿脑袋动了,一会儿又困了,一会儿站起来嗷嗷喊两嗓子就走了,经常遇到这种,非常着急,在课堂里头我们选择一个模特坐在那儿,说好了坐二十分钟,休息十分钟半个小时都没有问题,所以到那儿去我和我的这些同学们多数人,我觉得大家手忙脚乱,没有办法完成这种动的、现场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也感觉到陈丹青画得好,他能把那些动态、表情画得那么丰富,而且用很简洁的笔调来完成,这是第一次。

  有了这次体验以后,这次更多的是体验,因为呆的时间很长,老师带队下乡写生,我们在嘎海公社,那个时候叫公社,呆了二十多天,那是很高的地方,从那个地方又到四川,甘肃和四川交界的郎木寺,从郎木寺又到若尔干,四川的甘孜州,这样返回北京,到81年的时候是为毕业创作做准备,我82年毕业,我自己和甘南的一个朋友跑到了一个欧拉公社,非常偏僻的地方,玛曲县的欧拉公社,自己去体验去画,慢慢有一点办法了,怎么抓这种快,形象非常鲜明,特点也很明显,包括和他们一起吃糌粑、喝酥油茶、奶茶、住账篷,这个是有了进一步的体验。

  雅昌艺术网:据说那次还遇到了大雪?

  吴长江:因为要做毕业创作,也是大雪的启发。因为那个时候年轻,到这个地方也能吃苦,吃东西也都能适应,没任何问题,但是高原的气候也是那次印象很深刻的今天还风和日丽,天气很暖和,过了一夜,再推开门一片白,完全是严冬的感觉,所以看到牦牛账篷上压的特别厚的雪,绳索上全是雪,人弯着腰在那儿铲雪,我觉得应该做一套黑白的办法最贴切,也最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所以毕业创作一组黑白版画,把主体的人物、动物画得很深入,用大面积的空白做空间,可以想像的空间,也有衬托主体的一种反衬,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这个版画还不太一样,同时也发挥我自己的优势,我比较擅长画那些素描,比较具象的东西,所以这套毕业创作也有了这样的基础,我想任何文化艺术的创作,任何美术创作肯定首先是有感而发,然后才有你深入的思考,才能把你最鲜活的东西留在你的画面上,所以说在画室里凭空想象或者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认为生活是怎么样的,我觉得那也会闹出笑话,它也不会让别人有所感受,有所感动,这也是美术的规律,也是艺术创作的规律。每次去草地,去高原接触不同的人,看不同的环境,记录不同的环境,我是感觉收获都是很大的,甚至如何支账篷,牧民怎么生活,小孩子生出来以后,不大的小孩子扔到牛的胃里头,宰的牛,胃很热,把他放在胃里头,露着小脑袋,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包括人的生活,经历的考验应该说是符合自然淘汰的规律,适者生存,所以留下来都是彪悍的,很强悍的,今年我在青海泽库赶上一个乡的赛马会,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后来我画了他,跑二千米,几百人里头第一名,但是这个二千米跟咱们的概念不一样,不是在跑道上跑二千米,是围着山,在山脚大空场上跑,而且草地上坑坑洼洼,那个地方跑出来的速度我们看了就惊人,跑下来的小伙子也就是喘,微喘还不是像咱们已经不行了,脸色发青,我接着给他画,画完以后,下午接着起码来赛跑,起码是第三名,我说那样的体力,真是代表了人的很强悍,非常健康的一种状态,我后来把这个小伙子单独又画了一个大的彩色的到那儿去,画了一天,人也非常善良,我们用车给他送到账篷,离着很远,下了车在公路上下了车一溜烟就是一个小点了,我们车返回路上,他发短信说到了吗?路上安全?人家很关心,怕你路上不安全,有什么事,到了,非常心细,很善良的小伙子,现场写生、现场创作不是目的,目的是你能不能把人的这种状态,人的形象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这些东西能够留在你的画面里,也传达给看你画的人,我觉得你这个高原之行,高原之旅就有意义了,如果不是这样就谈不上了,所以刚才你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跟他有缘或者立志做下去,没有什么特别自觉的,就是特别想去,所以除了在国外的几年,八十年代,88年到西班牙有过一年的学习、进修,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日本有过两三年的时间,即便是那个时候寒暑假也到高原,我想应该给我的感受,包括我自己的精神状态都受高原影响,自觉的或者是不自觉的,而且我也喜欢那种强的、力量的、健康的美,我觉得在高原人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雅昌艺术网:也只有像您这样这么深入的体验生活,感受劳动恶劣的环境,恶劣的气候才能深入地捕捉到他们人性最本真的那一面。这么多年对于高原的一个捕捉和记录,还有您谈到出国的那段时间回来还是会抽空去,可能整体对于高原算是一个三十年来有序的一个记录,对于高原人来说,通过您的画笔的记录也能看到自己在不断地演变,像您一开始提到了,可能再去他们穿上西裤、羽绒服了,可能有一些人性的东西还是在,或者是我们也希望您谈一谈整个这三十多年来记录高原的一个过程?

  吴长江:很难说我是记录高原,时间是这么长,但是因为在学校我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做教学,所以都是利用寒暑假,还有研究生阶段,四月下旬下乡写生的机会跑高原,一个是喜欢,另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磨炼自己,改变自己,包括画画的办法,方式,从小的到大的,从平面的到更强调立体的,然后再返过来强调线的表现力,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颜色,让它更丰富的,回过头来再画单色的、素描,幅面加大的,再缩小的,要说这个锤炼的过程,我自己想想都是一个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的反复来做的,当然这跟我的追求有关系,我希望我的创作非常强烈的给人的印象是朴实、内的,有巨大的附着力根植在这块土地上,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也有意无意地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八十年代画的牧民生活的情况,和九十年代,和现在对比也鲜明,变化也是非常大的。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现在我们找来牧民的小伙子,画完了,小伙子拿着手机对着自己的画照一张相,回过头来对着画家再照一张相,最后说我们一块合影,别人用手机给他照相,非常普遍,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哪有,那个时候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处是马,牧民骑着马在草地上,咱们常常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场景,现在到处是摩托车,马都舍不得用,节日了,赛马活动,马初赛,那个马太珍贵了,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彩布、装饰,都是非常亲爱的人,是那种感觉,已经变成很稀有的东西了。

  到处是摩托车,牧民骑摩托车的感觉看起来很害怕,跟骑马一样,前头就坑,有时候就过去,又上去,但是没事,我们要那样估计两个脑袋都没了,挺有意思。这块土地也是非常独特的,而且我自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想特别的了解他们也伴随着从九十年代开始读大量的文字的东西,有关高原,有关西藏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种文字,可以说也是一个发烧友,不仅仅感兴趣,我走在什么地方只要有这类的文图资料都买下来,看,也是补充自己,因为你想画人家,语言不通,很多背景资料不知道,可能在你的绘画当中就比较浅一些,欠缺,我了解他们了,我能够跟他们有更多的沟通,所以对我的画,对我自己的思想认识都很有帮助,再加上我的身体状况也适应高原,有些人去一次非常难受,也不愿意去,但是我是乐此不疲,我现在如果算起来,可能四十多次都应该有,有的时候是一周,有的时候是十天,但是也比较难,现场完成的作品难度很大,主要是不确定性太多,需要你掌握的技术也是比较熟,比较能够很快的来完成,也需要找的对象牧民比较好的配合,所以好多因素,有的形象非常好,简直几分钟就动脑袋,几分钟就晃悠,你就画不了,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也把自己磨炼了,你的把控能力,把他抓住、完成,包括学会和咱们的牧民,青年牧民交往,我也觉得有的时候去抱抱他们,抓抓、打打,一下子感情拉近了,有的时候会慢慢理解你,所以我想要真的把高原人的魂魄画出来,表现出来不是光喊口号,还需要长时间积累,还需要再不断地去,不断地感受,也有人说五十岁以后就不要跑高原了,但是我觉得状态还好,还能画很长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将来身体状况各方面不允许的时候我觉得我脑子里会有一个宏大的高原,各种各样的人的形象和他的环境,我觉得那个时候你要再进入创作,自己要完成的作品的时候,他的东西就丰富了,因为现在有好多画看着也不耐看,简单或者说太表面,就是本身画家脑子里就是空的,没有什么东西,顶多看着参考点儿图片或者加一点什么东西,这种东西看的人也会觉得很勉强,你是加上来的,你也没有感动,你也没有感受,你感动了、感受了可能一根绳子,一个木桩或者一个什么东西都会让你感觉不一样,所以我想画家首先是一个劳动者,而且是一个勤劳的劳动者,去努力的画画,努力的创作,努力的感受,而不是说没有止境,我到了一定年龄可以了,我已经够了,没有这个,任何画家要在艺术上能够有成绩、有成就,我觉得他首先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的去跟自己较劲,不断地去前行,才有可能我成为一个画家或者一个好的画家,如果不是这样就像干活一样,不会有好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了三十多年对于高原的辛勤付出,可能高原在您的眼里有一个浅浅的印记,像您说的可能最后走不动,无法进入高原,可能高原已经在您内心中有一个更强大的印记了,这也是高原赋予您的一种彼此之间的交融。

  吴长江:还是感情挺贴近的,因为你想想我无论走到哪儿,只要有高原的信息,影像,都会非常的关切,感情上还是挺亲的,另外一个我自己有的时候想想,说起来时间很长,几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也好,实际上真的走,在这块大地上长时间体验时间很短,都是走马观花,严格地说。但是我也是特别有这样的感受,得益于在那个地区的藏族、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各方面的各界朋友的支持,回头想想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每次都有那么多朋友在支持,有当向导的,那个时候坐班车,当地搞美术、画画的那些基层的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人家帮助你找人,给你找地方,甚至给你提供食宿,到后来给你提供车辆,包括部队的同志们,这些年都是给了那么多的支持,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也做不到,现在拿那么大的板子运到藏区,运到高原,有的时候运八快、六块大板子,两米高的大板子,运到现场对着人去画,确实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包括部队的战士给我们服务,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也是一谈起这些的时候想到就非常感谢这些人,那个时候也在牧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北京来的?你画过我,我01年在青海玉树节隆乡,一个乡上,离玉树有半天的车程,画一个中年人,脸已经发胖了,我画他正面,可能就画他十几分钟,他看着我说你画过我,这个时候我们才认真再看他,我有一张画侧面的一个昌都人,黄纸上画的,是83年,我第一次到青海玉树,画了一个清瘦的年轻人,脖子有点儿细,在玉树州招待所画的侧面就是他,当时也是有点儿蒙,那个地方海拔高4100,反映也慢,应该当时留一张照片,没留,但是印象特别深,那张画画完了没有83年的时候画的好,那是01年,现在到泽库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你来了,三年前画过我,一会儿他就帮助你找人,穿大袍给提拉一个小伙子画吧,因为很熟悉了,他知道了,因为毕竟语言不通,我比较笨,没有很好用藏语交流的能力,所以靠朋友帮忙,但是也因此我的朋友越来越多。所以我想高原之旅应该说是心灵、身体,包括艺术追求的一个综合的磨炼,而且这条路也挺长,我也希望它对我今后的艺术创作有影响,也希望能够在高原画更好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在您回忆的点滴中我们更期待能够看到您的展览,能够看到真实的作品和感受作品所传达出更多的真情,也预祝您的展览成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