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关山朗月皓长明——关山月艺术研究

  2000年6月30日晚,一个平常的仲夏夜,在画室中,关山月像往常一样忘我地作画,开始感觉疲乏,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画笔,准备稍作休息。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使他一头载倒,从此,便再也没能起来……7月3日下午5时许,关山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里程。

  我们感得一词以作无限的怀念:

  满江红•追怀关山月老师

  雨露清寒,寄声远、凭阑一啸。流云断,苍松摇动,海涛星曜。壶口瀑雄飞壑去①,珠江浪细蒸霞绕。颂长河②,塞北驼铃欢③,东风召。

  踪万里,弹指笑,奇峰搜,登临峭。写南乡粤水,谱陈今调。一树红梅凌傲骨,千山青墨挥新稿。月还留,怀亮节高风,丹心照。

  注:①②③均为关山月国画作品名。

  如今,关老虽已乘黄鹤,但其所营建的璀璨之丹青世界,精辟的中国画教育思想体系及深刻的理论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了极为浓厚的一笔。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艺术使命感,高涨的创作热忱以及专注的精神创作,使作品充满着对艺术崇高美的追求,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合乎时代气息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溶入民族审美情趣,走入生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超越。研究其光辉的艺术人生,对中国画的创新与研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所起到积极推动,将给予我们艺术上极大的启示。

  时代变迁、风雨更替造就了关山月的艺术成就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赏识,进入春睡画院正式学习中国画,更名为关山月。在高氏理论思想及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从此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身体历颠沛流离,踏足祖国山河之壮色,却又谙尽人间疾苦。一方面使他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下大量的写生草稿,另一方面,艰苦的生活铸炼了其坚忍不屈、知难而进的艺术高格。

  1945年,关山月回到广州,任教于高剑父创办的广州南中美术学院。解放后,华南文艺学院成立,关山月出任教授,美术部副部长,又随校迁武汉,易名中南美专。1958年,美专南迁,成立广州美术学院,关山月任副院长,后远达欧洲交流观摩,视野得到开拓,艺术得到进一步提升。1959年与傅抱石先生合作创作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于国庆十周年前夕建成的人民大会堂,而成为奠定其于全国美术界地位的重要里程。其后,多次到各地采风,每到一处即留下大量的素材,笔耕未辍,孜孜不倦,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他不但在艺术实践上艰苦拓进,而且还在教学理论上研究探索,写下许多重要的论著、论点,为新的教学体系建立而努力。到了晚年,更是迎来其艺术创作的丰收季节,迎来其艺术创造的又一个高峰。他坚定地以“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以“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思想为指归,不断攀登艺术新境而享誉海内外。他以年迈之躯,仍多次到祖国名山大川,体验生活,甚至在88岁高龄,仍登上海拔3800米以上的云南中甸藏区,89岁登泰山宗岱。收集创作素材,搜奇峰、打草稿,为突破以往山水画的创作模式而努力尝试。历代山水画作,多为静室卧游、案头把玩,虽也能以小见大,得咫尺千里之势,但毕竟还是以舒缓的节奏和优美的风格取胜。但正如清•魏际瑞在《伯子论文》所云:“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关山月的山水画却是在现代画坛中开一新面。其作品愈大愈佳,气势恢弘,纵横开阖。从30年代到90年代,画风历经数变而最后确立其晚年大气淋漓之体貌,从早期的《漓江百里图》、《塞外驼铃》、《祁连放牧》等的清新明秀到晚期的《万壑落飞泉》、《壶口观瀑》、《秋色》、《南山春晓》等的磅礴雄强、遒劲崛壮可见,先生毕生都在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力求突破原有模式,此当与其力倡之“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相切合。

  清•王夫之于《尚书引义》曾云:“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以比喻万事万物的变化日新月异。时代的演进推动着文艺的发展。关山月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从构图、用墨、用笔乃至题款等都力求突破,从不以一类模式去作流水线式的创作。关山月一生跌宕的人生经历,磨练出其坚韧不拔、锐意求进的意志力。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造就了他艺术上不安现状,推陈出新的胆力和艺术前进意识。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关山月的艺术高境,孕育了这一座岭南大地上耸立着的丰碑。

  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追求是其成功的前提

  绘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它不但要求一个艺术家具备较高的艺术技巧,还要求艺术家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因此,在任何荣誉和成功的背后都需付出数倍于常人所的艰辛劳动和汗水。自被高剑父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开始接受国画艺术的熏陶,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为关山月的国画创作和技巧技法的掌握打下坚实基础。之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土改运动、文革时期、改革开放等时代的变迁,增长了他的才干,坎坷的人生旅途磨练了他的意志,其中国画《蒙民牧居》、《江山如此多娇》、长卷《山村跃进图》、《煤都》、《林海》、《疾风知劲草》、《绿色长城》、《俏不争春》、《江峡图卷》、《碧海涌南天》、《云龙卧海疆》、《黄河魂》等;论文《论国画的现实主义》、《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等都是多年来其一直潜心研究和探索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创新和开拓的成果。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关山月扎根于南国故土,一方面岭南文化的开放和包容陶冶了其艺术上独有的进取精神和前拓文化意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积淀的丰厚辉煌孕育了他博大的襟胸和宽广的情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处处洋溢着一种特有的开拓进取、合乎时代的文化精神,又体现出中原文化那粗广雄浑、气度不凡的内蕴气息,更有岭南文化的温厚包容风范,给人们的心灵和精神创造了特有的视觉美感。

  关山月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新的一生、创造的一生。持续的探索、不懈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种郁勃上进的朝气,一股旺盛的生命活力。其一生坚持写生,面对现实生活,不断发掘新的题材,不断变革求突破,直至成就气势恢弘、张宏坦露之体貌,而独处一巅。

  坚持“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既师传统更师造化”是其艺术思想的内核

  综观其画作和艺术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其光辉的艺术世界中,始终贯穿着坚持“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以及“既师传统更师造化”的艺术精神。作为岭南现代绘画艺术的先导,广东现代美术教育的始创人之一,关山月的文艺创作风格是求实严谨的,而其创作思想与理论指导又是开拓新进的。其非常强调传统与写生,并努力以古开今,例如,1994年,他以82岁的高龄亲赴黄河壶口及秦岭写生,创作出《壶口观瀑》、《黄陵古桥》等作品,把黄河的矫健奔腾,两岸的绝壁险峰、奇石云海、苍树郁木尽收其中,画面高远而不失疏朗,构图饱满而豁然,笔墨浑厚而自然雅逸,完全写照出壶口瀑布千里奔流的气势和激情。只有亲身经历过黄河的一泻千里,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气魄和壮色。又如关山月的花鸟画中,常以梅花为题,他反复画红梅、白梅、丛梅、孤梅。把梅花傲雪迎霜,或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或繁花报春的生机和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师法传统,将流于浅薄;而泥于其中,则无以成家。关山月对传统国画有过深入钻研,从幼年受父亲关籍农的墨戏熏陶,到后来如饥似渴地临摹《芥子园画谱》;从进入春睡画院从高师学画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夫人李秋璜陪伴下,跋涉数千里,在甘肃敦煌临摹了大批壁画精品;从通晓诗书古籍,兼善书法,集诗、书、画、哲学、文学、画论等传统国学于一身到广州美院于国画系任系主任教授国画,都反映了其日后在艺术上的扩拓,皆得益于深厚的传统学养。关山月在艺术上坚持“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但却从不讨好时风中的媚俗,始终以高师赠予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为警语,以传统文人的治学胸怀,蒙养笔墨,任凭世态炎凉、风雨冲击,仍恬淡自处,“物物而不物于物”。在对待传统古法,坚持以“师古人”的原则,但决不跪拜于古人前,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思想,足迹遍天涯,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而成就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教学相长是其艺术之树长青的关键

  《吕氏春秋•尊师》中云:“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唐•韩愈的《师说》更有“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的朝气与淳朴,可以在艺术上给予老师启示。教学,不但是教,更是学,这种教学相长,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从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之日,关山月就任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一职起,就担负着建立新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之重任。五六十年代,美院学生画素描时都用铅笔,画错了就用橡皮擦掉重来,因而,当其转到中国画学习之时,此习惯便有碍其发展。关山月在通过中国与西方美学的分析比较后,提出“论橡皮的功过”的观点,以身作则,强调要求学生应练就下笔即准的“一笔之功”,而大受裨益。对于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前苏联引进的契斯恰可夫P.Chistiakov的教学体系与中国画体系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关山月保持着一种坚定的民族自信和清醒。明确提出:“我们首先应该承认中西绘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不论在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上,都各有各的一套办法。当然,办法中有它共同之处,也各有特点;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应提倡取长补短。”(《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以及“中国画和西洋画……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不应否定谁,它们之间不存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只有互相吸收营养,互相借鉴优长的关系。”(《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等观点。他的许多艺术设想通过教学实践得到检验,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经探究后升华为理为论,又指导实践,更坚定其“折衷中西,以中为本,融汇古今,以今为魂”的艺术主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画家辈出形成各种绘画风格流派,而独放异彩。自六朝起,作为文人学士的专业画家相继出现,专篇的中国画论著不断问世。画家有明显的师承关系,而出现各自的艺术风格。所谓“画乃吾自画”(东晋•王广语)。于是,绘画流派出现。自始以后,历朝历代,各种画派的产生表现了绘画发展和繁荣,显示着画家在不断探索,开拓着艺术道路。关山月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中的重要杰出人物,不但继承高师的美学思想,更立足于岭南画派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兼容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四大文化精神上发扬光大。他的一生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当年曾受其循循教导的学子,当今大都成为活跃在岭南乃至全国画坛的佼佼者。他们承继着关山月的艺术理念,在作品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使这一画派能永葆青春。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本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是以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保持前进的动力,使之历久不衰。

  关山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尤为注重中国画的主题型作品的创作,始终追随时代精神。他在花鸟、山水画上的成就影响着当代美术界的整整一代人。星辰在天空燃烧是激动人心的,直到最后的消失,那道光环都是一个永恒的记忆。作为一种生命的过程,关山月以其光辉耀目的艺术生命照耀后世,而赢得永远的怀念。他在其生命历程中激越豪迈,在其苦苦耕耘的艺术心田中融入自己全部的希望、理想、情感、直至融入了自己整个生命,融入了他对民族的关爱与自豪。

  关山月离开我们已经几番寒暑春秋了。我们在艺术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关山月老师的教诲与影响。关老一直非常重视对中青年一辈画家及美术工作者的教育与培养。多少年来笔者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及感受到关老师的教导。更使笔者感动和难以忘怀的是,笔者之一的梁照堂七、八十年代生活居住条件差。关山月老师在百忙之中也为照堂的住房困难去信向上级部门反映,想法早日落实解决中年知识分子的困难,后来照堂的住房得到上级领导关怀解决,关老师对下一代画家关心的无微不至,至今使笔者永记无限,而艺术上更是常给予笔者的作品、艺术道路以指点教导,平易亲切近人。关老西去多年,其慈祥与真切的音容笑貌,常在眼前。关老逝世时,照堂正在加拿大探亲,其时从居住温哥华的杨善深老师处即得知关老师仙逝的消息。杨老师十分悲恸。随即便看到北美各大报对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逝世的报道。照堂也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悼念文章在温哥华等地报章发表。照堂在去加探亲前还见到过关老师非常健康,谈笑抒怀。怎想到关老师会离去,实在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关老师的逝世是艺坛、中国画坛的大损失。岁月流去,对关山月艺术的研究,对推动促进岭南及中国画的艺术及文化发展,当是我们这一代画家的义务和责任。关山月的艺术不朽,其生命也将永远与他不朽的艺术同在!

作者:卜绍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