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围墙之花

  余启平的画里潜藏着对往事,对古人世界长久的爱意,他领悟到遥远的距离,有利他把自己投身到接近神秘的事业中,有利他把虚无纳入到稠密的人群里。他把并无记忆的空虚的往事、僧人、寺院、农民画的丰实,那种充满孤独感的荣耀,甚至不免显出老派文人的风范。他满脑子构想的,很像是自我存在的过去,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遥远的追忆,自我的变形。表面上,他让读者双眼凝视的是旧式知识分子、儒雅绅士、僧人、农民等,实际上他们在极度混乱的生活中对自己美德的想象,以及希望自己能拥有这美妙宁静的时光。

  如在《晚风》中,令人好奇的,不是那些容光焕发的知识分子,而是他们以整个身心隐藏的忧郁。余启平的作品总是喜欢把现实中的人们拉入过去的时空中,让记忆中淡忘的形象、逝去的往事和你连接起来。似乎是说,我们精神的贫乏需要过去来安慰、扶贫。过去那聪明贤达的光环,以映照出现实的无知与粗鄙。如在《堂堂一族》中,一个农民家庭幸福和自足的方式,追忆着五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梦想,画里潜藏着那种荒凉却也丰盛的奇特感觉,潜藏着当代式的黑暗与光明融为一体的粗犷而幽默的快乐。

  比照《一乐》与《过去的视线》,我们能感到余启平对两个时代聚会的掂量。《一乐》中的知识分子更像是戴上眼镜的体力劳动者.西装和眼镜并不能掩饰内心、行为和神情的茫然。他们中间已没有什么圣者。但《过去的视线》让人猜想到,既文既商的人群,他们似乎也有着儒雅的灵魂。过去就这样获得了一种神秘的光辉。也许余启平更深的兴致在,把一个无所作为的今天,植入到有着巨大耐性的历史中。把想象中的过去置换为现实,让自己崭新地摆在观众面前,以此表明过去那崇高事物的奥秘,以及它对我们的魅力始终不减。

  在画法上,我比较喜欢《冥想空间》、《读书图》、《月初升》等富有体积感的处理,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西方绘画的影响,或者这种影响可能由其他中国绘画散播开来,但余启平是在中国画的范畴里予以回应的。《读书图》中的俗人,在古老的院墙外有了非僧似僧的幻觉,这些人物的形态本来放在玩世画中比较合适,但余启平偏把他的玩世面孔推入到奉若神明的寺庙的院墙边,画面中的这种悖论感的确令人吃惊.结合《堂堂一族》中的幸福与自足、粗鄙的结合,我们便能得到较好的领悟。似乎在余启平的观念中,一个现代中国人也必定是一个古代中国人,这种结合即便是童话,也应该予以维持、构造,以显示出我们身上古老的、残损的、偶发的、虚无的、自足的等等民族性格。

  《月初升》中的月亮,犹如一个订婚仪式吸}{着所有人翦量恐.“所有人”不过是同一个人在不同角度的凝望。除了寂静里的智慧.他还需要什么昵?可以说这个孩子是跟我们已经永远离别的童年,是画家刹那间对成人生活的领悟,童年的死亡即是神秘的死亡:月亮成了整个神秘气氛的源泉,虽然被遮挡在粗壮的树枝后面,但丝毫没有让凝望者厌倦,它犹如是上苍安慰的眼睛,让现实变得虚幻,轻易就显示出现实人生的耩疲力竭。余启平的画据此给出了对“空”的另一种现代释意。如在《冥想空间》中,有着让古代庙堂显示出机器质感的大胆设想。这是让古代庙堂在审美上恢复活力的有力尝试。他克服了与现实纠缠时,造成的画面的虚幻感。如此简单的画面竟兼有禁区、迷宫、神秘的品性。这幅画显示出一个诗人般的良好听觉,僧人的冥想已经成了可以穿越画面的灵气.在上梁机械似的复杂中,视线仍能垂降到天真的冥想床榻上。这是余启平将悖论处理得最出色、得当的作品之一,复杂与冥想的“空”、天真在画里交相辉映。

2003年12月

作者:黄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